-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條文要義
- 薛長禮等
- 3855字
- 2022-07-26 11:52:01
第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基本義務】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大對安全生產資金、物資、技術、人員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
平臺經濟等新興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本行業、領域的特點,建立健全并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履行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安全生產義務。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生產經營單位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基本義務的規定。
【理解與適用】
一、遵守法律法規的義務
“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安全生產同樣必須堅持法治原則。依照本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
根據立法法,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前者是指國務院制定的規范,后者是指具有立法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
安全生產法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有關安全生產的專門法律,確立了安全生產的各項基本制度,也對安全生產提出了基本的要求,是生產經營單位在安全生產方面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此外,我國還針對一些特殊領域的安全生產制定了特別法律和法規,如礦山安全法、消防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等,對這些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生產經營單位也應遵守和執行。
二、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加強安全生產管理
“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安全生產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經營單位必須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法律、規章制度與技術標準,依法加強安全投入,設置安全生產的管理機構、管理人員,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制度并組織實施,保障安全設備有效。本條規定的“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大對安全生產資金、物資、技術、人員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都是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內容。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是指生產經營單位根據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結合本單位具體的生產經營特點制定的有針對性的具體規定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和具體的負責人員的規章、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應當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明確、具體的安全生產要求,這些安全生產要求主要是為了保證有效地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2.明確、具體的安全生產管理程序,即為了安全生產,要進行哪些常規檢查和防范工作。
3.明確、具體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即哪個崗位由哪個人來負責,責任落實到人。
4.明確、具體的安全生產培訓要求,包括哪個崗位要經過什么樣的安全生產培訓,應當具備什么樣的安全生產知識等。
5.明確、具體的安全生產責任,即對安全生產方面存在的問題,具體由誰負責,負什么樣的責任等。
確保安全生產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使安全生產有人管,安全生產責任的落實有人抓。通過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的落實,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從制度上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改善安全生產條件
“安全生產條件”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在安全生產中的設施、設備、場所、環境等硬件方面的條件,這些條件與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相配套。僅有管理制度,沒有基本的安全生產條件,將會使安全生產落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無法保障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條件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場所方面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2.生產設備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安全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應當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并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
3.特殊的作業場所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在有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應當向從業人員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完善安全生產條件,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保證必要的安全生產資金投入。
五、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指示中強調,對易發重特大事故的行業領域,要采取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17]2016年,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該意見明確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將構建雙重預防機制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抓住辨識管控重大風險、排查治理重大隱患兩個關鍵”。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是國內外企業安全管理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機制,是指要求生產經營單位要定期組織開展風險辨識評估,嚴格落實分級管控措施,防止風險演變而引發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產法已經確立的重要制度,這次修改又補充增加了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的規定,目的是使生產經營單位在監管部門和本單位職工的雙重監督之下,來確保隱患排查治理到位。[18]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按照安全風險分級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并落實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術、管理措施,及時發現并消除事故隱患。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應當如實記錄,并通過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信息公示欄等方式向從業人員通報。其中,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應當及時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報告……”
近年來,應急管理部持續推動煤炭、危險化學品領域的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制定出臺了《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試行)》《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導則》等多項規定,規范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此外,各地也積極開展了雙重預防機制的建設工作,如山東省和河南省還對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制定出臺了地方性法規和分行業的地方標準,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本次修改增加專門規定,將有關雙重預防機制決策部署和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為法律的規定,有利于雙重預防機制建設落地見效,進一步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整體防控能力。
六、加強標準化建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
2014年安全生產法修改時增加了“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的內容,經過近年來的發展,我國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21年的修改進一步推動標準化建設,規定“加強”標準化建設,以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指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制定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范生產行為,使各生產環節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人、機、物、環處于良好的生產狀態,并持續改進,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19]
開展安全標準化建設應包括以下幾點內容:確定目標;設置組織機構,確定相關崗位職責;安全生產投入保證;法律法規的執行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訓;生產設備設施管理;作業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險源監控;職業健康;應急救援;事故管理;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
七、平臺經濟等新興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的義務
隨著互聯網和新興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一批傳統產業之外的新興產業,如外賣平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由于這些新興行業形式較為靈活,使其對應的監管部門難以明確,由此形成一些監管漏洞,造成了一些安全生產事故。為此,本次修改加強了對這些新興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管,本條第二款就是這一趨勢的體現,也是本次修改新增的內容。
根據本條第二款規定,平臺經濟等新興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本行業、領域的特點,建立健全并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履行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安全生產義務。
本款與本條第一款規定并無本質區別,都是要求生產經營單位應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只是平臺經濟等應從本行業、領域的特點出發,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之所以如此規定,是因為新興行業、領域還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穩定的模式,變動較大,因此本條規定的安全生產要求應理解為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即新興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將安全生產的要求貫穿本行業、領域生產的全過程,并隨著行業、領域業務模式的調整而調整,主動根據新的特點調整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需要注意的是,在理解本款規定時,應注意新興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的義務是“履行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安全生產義務”,即并不限于“建立健全并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質言之,本條雖然未規定,但本法或其他法律法規有要求的,新興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也應按照要求實施。
【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第六十五條、第七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第四十四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第十三條、第十五條。
- 情法一生:解析家庭情感與財產糾紛20例
- 民法典繼承編釋論:條文縷析、法條關聯與案例評議
- 民法典重點修改及新條文解讀(上冊):物權編·合同編
- 打官司法律常識速查速用大全集(案例應用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解讀
- 人民法院民商事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叢書:勞動糾紛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婚姻家庭注釋版法規專輯:含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理解與適用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知識產權:技術顛覆背后的法律智慧
- 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律法規全書(含司法解釋)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借款擔保糾紛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理解與適用
-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護研究: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