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條文要義
- 薛長禮等
- 1432字
- 2022-07-26 11:52:02
第六條 【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并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與義務的原則規定。
【理解與適用】
本條規定的“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是指該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各項工作的人員,既包括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一線工人,也包括生產經營單位臨時聘用人員和被派遣勞動者。
本條是關于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權利和義務的原則性規定,本法第三章對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權利義務作了細化規定。
一、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
根據本法第五十二條至第五十六條規定,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包括:
(一)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社會保險的權利。生產經營單位在與從業人員訂立的勞動合同中,應當載明有關保障從業人員勞動安全和依法為從業人員辦理工傷社會保險的事項。生產經營單位與從業人員訂立的合同中,不得含有免除或者減輕生產經營單位對從業人員因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依法應承擔的責任的內容。
(二)從業人員有了解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的權利。生產經營單位有義務將從業人員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中存在的可能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危險因素如實、全面地告訴從業人員。
(三)從業人員有權了解和掌握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應急措施,并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生產經營單位有義務將生產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和事故的應急措施告知從業人員。
(四)從業人員有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的權利,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從業人員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或者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而降低從業人員的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簽訂的勞動合同。
(五)從業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進行緊急避險的權利。即可以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
(六)從業人員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時,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還有依照民事法律的相關規定,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的權利。
二、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
根據本法第五十七條至第六十一條規定,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包括:
(一)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是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和保證。每一個從業人員都有義務認真遵守。
(二)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安全生產管理。
(三)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在作業過程中放棄使用防護用品或者不正確佩戴或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四)從業人員應當自覺地接受生產經營單位有關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掌握所從事工作應當具備的安全生產知識。
(五)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的,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的負責人報告。
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勞動者在生產中應嚴格遵守安全規定,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二條、第五十四條、第五十六條、第七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五十二條至第六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釋義
- 刑法及司法解釋匯編:含指導案例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道路交通糾紛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礦業權糾紛司法解釋適用指南與案例解讀
- 水污染與健康維權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與指導案例:行政·國家賠償卷(第六版)
- 艱難的正義:影響美國的15個刑事司法大案評析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侵權賠償糾紛
- 監察機關101個職務犯罪立案標準與法律適用(圖解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公司糾紛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公司糾紛
- 商事合同風險及其防范:以案說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理解與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