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百零七條 【平等保護原則】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條文疏義】

本條沿襲了《物權法》第四條之規定,僅作文字修訂。

一、物權法平等保護原則的含義

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是指物權主體的地位在法律層面上是平等的,物權主體享有的所有權和其他物權在受到侵害后,都能得到平等的保護。無論是國家物權還是個人物權,其主體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特色體現,對于維護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有著重要的意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物權法中的平等保護原則的含義就是在我國的憲法中確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簡單來講,就是確保民族、國家、社會以及公民的財產安全受到應有的保護。物權法也是我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要實行平等保護的原則。

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符合現代社會法治文明建設的需要,物權法堅持平等保護原則不僅反映了我國基本經濟體制的立法目的,還充分體現了我國的基本國情,其對于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物權法平等保護原則的基本內涵

平等保護原則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法律地位的平等。即所有的市場主體在物權法中都具有平等的地位。二是適用規則的平等。也就是說,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外,任何物權主體在取得、設定和移轉物權時,都應當遵循共同的規則。三是保護的平等。即在其物權受到侵害之后,各個物權主體都應當受到平等保護。

1.物權主體在法律地位上擁有平等的權利

我國的物權法是民法的核心組成部分,因此,物權的主體應該平等地享有被保護的權利,公民的私有財產和國家的財產擁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我國所有經濟體制的主體都適用物權的平等保護原則,所有經濟體制的主體在享受相同的權利的同時,也承擔著相同的義務。

2.物權在發生沖突時針對不同主體都應該平等對待

在國家和其他主體發生糾紛時,任何一方都有權向法院請求確定物權的歸屬。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要求依法來處理各種財產糾紛,這樣才可以讓各物權主體平等地享有物權保護請求權。

3.當物權受到侵害后各物權主體都應該平等地受到保護

不管是公有財產還是私有財產,只要是在合法的范圍內,所有的財產都受到物權法的保護。當物權受到侵害時,各物權主體平等地享有請求權,而且各物權人在保護的范圍和力度上是一樣的,不可能出現公有財產多賠,私有財產少賠的現象。

三、物權法平等原則的發展近況

物權是一定的財產支配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形式,人民大眾在我國市場經濟中居于主體地位,為了調整主體之間的財產安全利用和歸屬保護,我國在法律上實行了平等保護的原則,它規定任何物品都擁有平等的權利,所有的財產形式都享有法律規定的義務和權利。

我國當前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主要內容就是把運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作為基礎,將物權法平等保護原則劃分為國家所有保護原則、集體所有保護原則和個人所有保護原則。在進行探尋我國特有的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路途上,我國經歷了長期的社會實踐和無數次的失敗,終于在探索過程中誕生了《物權法》,它的實施有效地規范了市場經濟的秩序,讓原本雜亂無章的市場變成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23]《民法典》物權編編纂的意義更不言待。

四、物權平等保護原則之目的

保護所有的民事主體。出于保障民生、保護民權的考慮,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既是對公民的基本人權的保護,也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要求,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律保障。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平等保護是構建市場經濟秩序的基礎。堅持平等保護,才能為市場經濟提供基本的產權制度框架。平等保護是市場主體平等發展的條件,是市場經濟繁榮和經濟增長的動力與源泉。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明。平等保護原則要求平等地保護每一類財產權,既尊重了個人人格的平等和基本的人權,也有利于構建市場經濟的基礎,而且有利于消除封建殘余和等級特權思想,促進社會主義法治文明。因此正如王利明教授指出的,“平等保護原則體現了現代法治的基本精神,也有助于建設社會主義的法治文明”。[24]

【典型案例】

不動產物權受到他人非法妨害時權利如何得到救濟[25]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無故侵犯他人物權

基本案情

原告(反訴被告)某省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被告(反訴原告)吉某某返還原物糾紛一案,該省丙豐縣人民法院于2018年11月21日立案受理后,經被告吉某某申請,依法追加王某某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適用普通程序于2018年12月1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被告吉某某所居住的房屋由原告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于1995年建造,當時為解決資金不足及分配不均問題,要求申請住房的職工每戶繳納集資建房款1萬元。該棟樓房的所有權歸原告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所有,其中無一住戶辦理過分戶產權手續。

第三人(反訴被告)王某某系原告單位職工,王某某曾與被告吉某某于2006年2月10日簽訂了《房屋轉讓協議》,吉某某從王某某處花1.8萬元購買了該處房屋(吉某某不是該管理局職工,無權享有職工福利房。吉某某與王某某簽訂的房屋轉讓合同未經該管理局同意)。原告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于2013年啟動機關危舊房改造工程建設工作,制定了《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13年危舊房改造工程建設實施方案》。根據該實施方案,原告對其老局機關舊址(橋西路144號)內職工原有的單位集資建房、半產權房和自建房統一收回。其間,原告發現該樓房原分配給單位職工王某某的宿舍,由被告吉某某居住。之前居住在樓房內的職工已全部搬離。但被告一直占住在原告的宿舍內,拒不搬遷。

為促使被告搬遷,原告于2018年8月20日向吉某某發出停水停電告知書,限其在一個月內騰空房屋,并于一周后進行停水停電處理。此后被告未按期搬遷,原告于告知書指定的時間進行了停水停電處置。但被告至今仍拒不搬遷,原告訴至法院。

法院審理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本案被告吉某某居住的房屋,其雖與第三人王某某簽訂了《房屋轉讓協議》,但王某某并不是該房屋的所有權人,且未提供有效證據證實經房屋所有權人授權,因而該份轉讓協議對該房屋的所有權人原告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不具有約束力。對原告要求被告返還房屋的訴請,法院予以支持。

但該房屋系原告職工宿舍,并非對外出租的房屋,故對原告要求被告補交房租的要求不予支持,依照《物權法》第四條、第七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其一,限被告吉某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個月內搬出所居住的原告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職工宿舍,將該房屋返還原告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其二,駁回原告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其他訴訟請求。

吉某某不服該省丙豐縣人民法院(2018)0924民初1724號民事判決,向該省乙春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關于吉某某與王某某簽訂的《房屋轉讓協議》合同性質的問題。合同性質的認定不能僅憑合同名稱確定,而應根據訂立合同的目的、合同內容所涉法律關系進行理解和判定。本案所涉合同雖然名為房屋轉讓協議,但協議中明確記載“住房是單位集資性公房,自愿轉讓給乙方居住、使用”,并“服從單位統一管理”,故該協議實為房屋使用權轉讓合同,不涉及所有權的處分。

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于1995年建造該棟樓房,并于1998年辦理房屋產權證,登記所有權人為該管理局。入住職工每戶繳納集資建房款1萬元,該集資款不是購房款,王某某自始未取得訴爭房屋的所有權。故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件評述

一、案涉被告吉某某無正當理由所占用的房屋應返還所有權人

案涉房屋所有權人登記為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因此王某某不是房屋所有權人,吉某某雖然與王某某簽訂了《房屋轉讓協議》,但是正如法院所判定該協議實為房屋使用權轉讓合同,不涉及所有權的處分。《物權法》第四條業已明文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這是我國平等保護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的體現,因此吉某某應當將該房屋返還原告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但同時,鑒于該房屋系原告職工宿舍,并非對外出租的房屋;且當時申請住房的職工每戶繳納集資建房款1萬元,被告又系花費1.8萬元有償占有,故對原告并無法律依據而要求被告補交房租的要求不予支持,體現了平等保護原則。

二、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屬性決定了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

物權法給予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和私人所有權的保護是同等的,并不會因為所有權享有者身份的不同而區別對待,各所有權主體都必須遵循同樣的設立和變動規則,所有權和其他物權在受到侵害以后,應當受到物權法的平等保護。這是民法平等原則在物權法中的具體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所有制經濟形成的市場主體都在統一的市場上運作并相互發生關系,各種市場主體都處于平等地位,享有相同權利,遵守相同規則,承擔相同責任。

物權是一種對世權,即其他任何民事主體都負有消極的不侵害義務。當物權受到不法侵害或有被侵害的危險時,物權人可以行使物權請求權使物權恢復到完滿狀態。具體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首先是確認物權請求權。當物權歸屬產生爭議時,當事人有權向法院提起“確認之訴”,要求確認物權,使物權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

其次是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請求權。請求排除妨礙是指請求除去已經構成的妨礙。例如,房屋租期屆滿后,房主請求承租人拆除搭建于室內的特殊板材結構以消除房主自用房屋的不便。排除妨礙是指請求防止可能出現的妨礙。例如,請求施工隊清除堆積于自家院墻外的建筑廢舊材料,以防止其傾塌使自家的房屋受損。

再次是恢復原狀請求權。當物權的標的受到他人侵犯而發生毀壞時,如果有修復的可能,物權人則可以請求侵權人加以修理更換以恢復物的原狀。例如,電腦的所有人要求使用者修理更換因其使用不當而導致主板燒毀的電腦。

復次是返還原物請求權。當所有人的財產被他人非法占有時,財產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請求不法占有人返還原物。例如,約定期滿后,寄賣人要求店主返還沒有出售的物品。

最后是損害賠償請求權。當他人侵害物權的行為造成物權人經濟損失時,物權人可以向其請求賠償損失。損害賠償請求既可以單獨提出,也可以與前述其他請求權一并提出。

三、物權法需要對各種所有權進行平等保護

當時的《物權法》在起草、審議、修改過程中爭論的重大核心問題之一,便是其到底應該以保護私有財產為主,還是以保護公有財產為主?有人認為,國家和其他民事主體不是平等主體,對他們的財產不能平等保護;也有人認為,物權法是私法,首先應保護私人財產,按照先私人、再集體、后國家的順序加以保護。

主流學者承認物權法對公有財產的保護,但同時指出:“我們也應該注意不能將保護國有資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任務都加在物權法上,這顯然是物權法不能承受之重。”[26]對不同物權主體應該實行平等保護的原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所有制經濟形成的市場主體都在統一的市場上運作并發生相互關系,各種市場主體都處于平等地位,享有相同權利,遵守相同規則,承擔相同責任。如果對各種市場主體不給予平等保護,就不可能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可能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四、物權平等受法律保護原則的理論意義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的規定確立了物權法上的平等保護原則。

學界普遍認為:“所謂物權法上的平等保護原則,是指物權的主體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遵守相同的規定。其物權受到侵害以后,應當受到物權法的平等保護。”物權法上所謂“平等對待”與“一體保護”原則是指:“在物權法的物權體系中,國家、集體對于公有財產的歸屬權,將被界定為所有權。在此基礎上,國家、集體的所有權就將與其他非公有制主體的所有權獲得共生,而共同適用物權法關于所有權之效力和保護的規定。”并特別指出:“一體承認、平等保護”原則,即對現行法律條件下存在的公有制財產和私有財產給予無差別的法律地位承認并給予平等保護的原則。這一原則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立法對各種財產給予無差別的承認,二是立法對各種財產權利給予平等保護。[27]由此可見,學者對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的表述既有共同點,又不盡相同。其共同點在于都強調各個主體享有的所有權在被侵害時應當受到物權法的平等保護。所不同的是有的學者側重從民法的基本原則即平等原則出發,一般地強調各個主體之間地位平等,因而對其所有權應平等地給予保護;有的學者并不只是從一般主體地位平等來說明平等保護原則的含義,而是側重從所有權類型平等,強調對公有財產權和私人所有權的平等保護,即國家、集體和私人所有權的平等保護。當然,其前提是承認所有權主體應當一律平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道孚县| 四川省| 龙陵县| 突泉县| 寿宁县| 桑植县| 邵东县| 蒙城县| 会昌县| 高淳县| 浦江县| 包头市| 雷山县| 遂宁市| 乌拉特后旗| 临清市| 武强县| 龙胜| 当涂县| 察雅县| 伊春市| 堆龙德庆县| 鹰潭市| 陆良县| 咸阳市| 静安区| 九台市| 阳原县| 辛集市| 宁晋县| 西吉县| 泰州市| 额尔古纳市| 曲松县| 遂溪县| 上虞市| 且末县| 赤峰市| 濉溪县|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