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百三十八條 【物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依法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條文疏義】

本條基本沿襲《物權法》第三十七條之規定,新增“依法”,強調民事主體請求承擔民事責任必須依法進行。

一、損害賠償請求權為對物權救濟的債權補充救濟

損害賠償在一般意義上,是指通過其他方式無法恢復物權的圓滿支配狀態的情況下,由權利人轉向侵害人來主張的以貨幣的方式賠償其損失的請求權的實現。

在德國法中,恢復原狀是一種優先于金錢賠償而適用的法律救濟方式,只有當恢復原狀在事實上不可能,亦即不能通過修理和替代、恢復原有的功能,或這樣做在經濟上具有重大的不合理性時,才考慮用金錢賠償代替恢復原狀,損害賠償是實踐中運用最廣泛且最常用的民事責任形式,在物權的保護中同樣起著重要的補充作用。

二、物權保護請求權

所謂物權保護請求權是指通過法律規定的方法和程序,來保障物權人在法律許可范圍內,對自己的財產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的制度。

物權受到侵害時,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節、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無權占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三、多元化保護物權的立法旨在協調民事責任的契合性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對于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并適用。侵害物權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本條規定的賠償損失特指侵害物權的責任形式,對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行為,權利人享有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侵害人應當以自己的財產對所造成的損害予以賠償。恢復原狀請求權的性質在理論和實務上存有爭議:學界對恢復原狀請求權與恢復原狀費用請求權的表里關系的認知亦沒有形成共識,因恢復原狀屬性不明,實踐中恢復原狀費用糾紛存在同案不同判的現象。梳理恢復原狀請求權的內涵與內部結構發現:恢復原狀請求權應區分手段性恢復原狀請求權與替代性恢復原狀請求權,且恢復原狀請求權應屬于債權請求權。

《民法典》物權編的制度安排無疑是在類型化分解恢復原狀請求權的基礎上增加了具體的責任形式,以符合多元化保護物權的立法目的;進而整合《物權法》第三十六條與第三十七條責任方式的規定,協調恢復原狀與其他責任的契合性。[190]

【典型案例】

房屋因漏水受損且屋中存物受損的不同民事責任[191]

——房屋恢復原狀但屋中存物只能金錢賠償

基本案情

鄧某民系該市×小區丙×號樓×單元×室業主××的母親,在此居住多年,屋內物品均為鄧某民所有。鄧某民因預將房屋出租(根據甲家地產銷售管理系統,鄧某民居住房屋在2014年3月11日至12月20日的信息顯示為招租狀態),把室內物品打包后搬至女兒家居住。

2015年1月2日,有其他住戶反映鄧某民樓上的201室房屋漏水,因201室租戶回老家過年,物業公司關閉了進水閥門,并對室外公共下水管道進行了疏通。2015年1月3日,鄧某民回家取東西時發現房屋漏水,及時通知物業公司及二樓業主、租戶,物業公司進入201室內對下水管道進行了清理。事故發生后,乙龍物業公司于2014年3月11日至2015年3月23日對鄧某民居住的房屋墻面進行了修理。鄧某民及乙龍物業公司在2015年1月3日對其被淹物品進行了清點,鄧某民簽字確認。

2015年4月22日,鄧某民將所居住房屋租于他人。2015年9月22日,鄧某民訴至法院,請求乙龍物業公司賠償被淹物品損失和3個月房租。庭審中,乙龍物業公司認為己方無責任,修復房屋出于道義,認可被淹物品清單但不認可其價值,認為鄧某民房屋被淹應該由二樓業主承擔責任,但并未提供二樓廚房反水的有效證據。鄧某民主張一樓下水管道被堵,乙龍物業公司進行梳理,但亦未提供有效證據。

法院審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因民事侵權行為導致他人財產損害的,應該根據雙方責任大小和損害物品價值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本案的關鍵問題在于原告房屋和物品被淹是否系被告的責任。本案中,原告事發時不在家居住,其樓上住戶及租戶亦不在家居住,被告主張二樓房屋漏水系人為原因導致不符合常理,法院不予采納。事發后,被告關閉了進水閥門,還對室內和室外下水管道進行了清理,而下水管道屬于公共設施,被告有責任保證其正常使用,故對其主張應該由二樓業主承擔責任的意見,法院不予認可。

除此之外,201室在2015年1月2日即被其他業主發現漏水,但物業公司并未主動發現,也未主動將漏水事實告知本案原告,在物業設施維護上存在一定的失職。綜上,被告和原告房屋及物品損害之間存在必然因果關系,應該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鑒于被告已經對原告房屋墻面進行了修理,原告予以認可,法院不持異議。

針對原告的經濟損失,法院認為,原告物品損失已經被告當場簽字確認,對于其價值,法院考慮鑒于部分物品已經滅失,原告物品亦非全新,應該考慮折舊。關于原告的租金損失,法院認為原告房屋未能出租系被告行為直接導致,原告房屋被淹至被告維修完畢近3個月,考慮新裝修房屋墻面需要晾干和租戶難找等因素,原告要求3個月房租合理。

最終判決被告賠償原告鄧某民物品損失4700元、房屋租金損失5300元,共計1萬元;駁回原告鄧某民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評述

本案系對房屋這一不動產受損后的恢復原狀和對房屋中存放的物品進行金錢賠償的案例,其充分體現了損害賠償請求權與物權保護的契合。

一、民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的認定

1.一般侵權行為依過錯責任為轉移

因民事侵權行為導致他人財產損害的,應該根據雙方責任大小和損害物品價值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原告房屋和物品被淹是否系被告的責任。鑒于下水管道屬于公共設施,是被告履行保證公共設施正常使用義務的行為。顯然系對物的恢復原狀的救濟。

但案涉201室在2015年1月2日即被其他業主發現漏水,鑒于物業公司并未主動發現,亦未主動將漏水事實告知本案原告,故其在物業設施維護上存在一定的失職。有過錯即有責任,自應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2.被告和原告房屋及物品損害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

由于被告已經對原告房屋墻面進行了修理,原告予以認可。針對原告的經濟損失,物品損失已經被告當場簽字確認,對于其價值,考慮鑒于部分物品已經滅失,原告物品亦非全新,故應該考慮折舊。關于租金損失,原告房屋未能出租系被告行為直接導致,原告房屋被淹至被告維修完畢近3個月,考慮新裝修房屋墻面需要晾干和租戶難找等因素,原告要求3個月房租合理。

《民法典》物權編第二百三十八條這一規定,實際上即明確了其所沿襲的《物權法》第三十七條與《侵權責任法》之間的關系。《物權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的侵害物權所生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不是物權請求權,也不宜作為物權請求權的從請求權,所以即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有時適用于一般侵權行為場合,有時適用于特殊侵權行為場合,有時單獨作為侵權損害賠償的請求權基礎,有時須與有關規定一起作為請求權基礎。[192]

3.損害賠償原則的理解與適用

損害賠償原則包括三個方面,全部賠償原則指加害人應當賠償因其加害行為給物權人造成的全部損失。損益相抵原則如物權人因損害發生而受有利益,應當將此利益從損失額度中予以扣除。侵權人僅就二者差額部分予以賠償的原則。過失相抵原則指在侵害物權的損害賠償責任中,由于雙方的混合過錯成立而減輕加害人責任的原則。

按照《物權法》的立法邏輯,侵害物權的損害賠償,應以《物權法》第三十七條作為請求權基礎。[193]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是行使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前提。侵害物權的行為,是指行為人主要通過非法侵占、損壞他人之物等手段侵害他人的物及物權的行為;侵害物權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應當具有前因后果關系,即因果關系;一般而言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侵權人實施侵害物權的行為在主(客)觀上須有故意或者過失的過錯,過錯輕微,或者沒有過錯,也應當對損害結果承擔相應的公平責任。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侵權行為外,一般侵權行為的受害人要行使侵權請求權都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對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應當適用全部賠償的原則。

鑒于就本條與其他法律的關系,有學者認為,《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二條和第二百四十四條關于無權占有場合侵害物權所生損害賠償的規定,應視為第三十七條的特別規定。所以在民法典中的債權相關內容,亦進一步協調了侵權責任與物權相關法條間的體系關系。[194]學界業已基本達成共識:《民法典》物權編所分別規定的物權確認請求權、物的恢復原狀請求權和物的損害賠償請求權,雖為請求權但其并不屬于物權請求權的范疇,僅僅是基于法律體系貫通一致的考慮,才于《民法典》物權編“物權的保護”章節就物權保護方式作出集合性的規定。[195]

二、對于物權請求權的法律屬性學界充滿爭議

請求權這一概念是由德國學者溫德沙伊德站在歷史維度,通過邏輯演繹將其從司法概念中剝離出來的,物權請求權的基本形態最早萌芽于羅馬法時期。綜觀物權請求權性質的各種學說,所有的物權請求權性質的爭議其實最終都指向一個問題,即物權請求權是否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有關物上請求權的性質,歷來有多種觀點:

1.物權請求權之債權說

認為物權的請求權系對特定人行使的獨立的權利,屬債權性質的權利。

2.物權請求權之物權作用說

也稱物權說,其認為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作用,而非獨立的權利,其依存于物權而存在、消滅。日本判例采此見解。

3.物權請求權之準債權說

認為其為類似于債權的一種獨立的請求權,但從屬于基礎物權并與之共命運。凡此種種,不無道理,但又不無偏頗。其中的債權說及準債權說的前提無非把請求權視同債權,然而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債權與請求權不是同一概念,請求權非為債權內容的全部,債權主要內容在于受領債務而給付。物權作用說,否認物上請求權的獨立性的做法未免走得太遠。雖然,物上請求權依附物權而發生、移轉、消滅,但是,還具有區別于物權的稟性,如物權為支配權,非為請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而仍具有請求權的某些屬性,以請求他人給付為內容,即二者是相區別的權利。

4.物權請求權已為一種與侵權行為的回復原狀請求權有區別的獨立請求權

《物權法》頒布之前,我國民法未將物上請求權作為一項獨立的請求權對待,而是將其置于侵權請求中。如各種侵害物權人的權利或妨害物權的請求權都在《民法通則》第六章“民事責任”中加以規定。對于侵權民事責任方式的規定中,《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了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等責任形式。2007年《物權法》頒布實施以后,物權請求權已作為一種獨立的請求權,該法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六條分別規定了返還原物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和消除危險請求權、恢復原狀請求權。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物上請求權與侵權行為的回復原狀請求權是有區別的。彌補侵權行為所生損害的方法,有貨幣賠償和回復原狀,即貨幣賠償請求權與回復原狀請求權。此種因侵權行為而生的回復原狀請求權是對過去損害進行彌補的一種方法。而物上請求權是對正在進行的侵害的排除或對將來有可能發生的侵害進行預防。

三、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的基本區別

1.物權請求權具有絕對性

在現代意義上是指物權人在其物被侵害或有可能遭受侵害時,有權請求侵害人返還原物、恢復原狀、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排除妨害。物權請求權是保護物權的一項專門的制度,是民法上的一項獨立請求權制度。其原則上不考慮相對人是否有過錯。如果物權人在其物權受到侵害或妨害的情況下,行使物權的請求權,只需要證明相對人已實施了侵害或妨害其物權的行為,便可以要求相對人排除妨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基于物權對世性的特點,即物權的權利主體是特定的權利人,而其義務主體則是權利人以外的一切不特定人,使物權的請求權的行使能夠有效地保護物權。

2.債權請求權僅為相對權

是指在物權受到侵害并發生財產損害時,物權人要求行為人賠償損失的權利,它是一種索求性、進取性的請求權。其典型的民事責任形式即賠償損失責任。

3.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作為物權保護的不同方法的區別

(1)對人和對物的訴訟對訴訟主體的要求不同

物權請求權的行使主體并不局限于物權人本身,因為物權請求權是與物密不可分的,任何對物的占有構成侵害或妨礙的,物的持有、占有者即可行使此項請求權。如租賃物的承租人對他人侵害租賃物的行為可以提起訴訟行使上述權利。因此,這是一種對物的訴訟。而債權性請求權的行使是以相對人為對象,且以權利人受到實際損害為前提。因此,只有受到損害者才可以以侵害方為被告提起訴訟,故這是一種對人的訴訟。

(2)主觀要件不同

物權請求權的實現或物權性民事責任的承擔,權利人無須證明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因為權利人僅僅要求將受到妨害的物權恢復到其完滿狀態。而受害人欲請求行為人損害賠償者,則應證明其實施侵權行為時主觀有過錯。

(3)客觀損害的證明要求不同

物權請求權的實現不以行為人的行為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或其他損失為前提。而行為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是加害人造成了受害人現有財產或非財產性損害。

(4)訴訟時效的限制不同

債權請求權的行使有訴訟時效的限制,而物權請求權很難適用訴訟時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08年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 (魯高法〔2008〕243號)即規定了關于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的買受人請求出賣人辦理物權變動手續是否適用訴訟時效的問題。在商品房買賣中,如果出賣人已經將商品房實際交付給買受人,買受人亦實現了對商品房的占有,此時買受人請求出賣人轉移房屋所有權,辦理商品房產權的登記手續的請求權具有物權屬性,依據《物權法》的規定不適用《民法通則》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新昌县| 惠安县| 金门县| 县级市| 武穴市| 金阳县| 天气| 博罗县| 兴城市| 高雄市| 鄂托克前旗| 博野县| 高雄县| 靖宇县| 水城县| 运城市| 湾仔区| 玉树县| 岑溪市| 蒙山县| 孙吴县| 丰城市| 张家港市| 浠水县| 襄垣县| 东乌| 南安市| 绵阳市| 河间市| 营山县| 二连浩特市| 广平县| 安康市| 会泽县| 永清县| 洪洞县| 襄垣县| 晋中市| 卓资县|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