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物權的保護

第二百三十三條 【物權保護爭訟程序】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條文疏義】

本條沿襲了《物權法》第三十二條之規定。

一、法律救濟的內涵和外延

所謂法律救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自己的人身權、財產權因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或者其他單位和個人的行為而受到侵害,依照法律規定向有權受理的國家機關告訴并請求法律上的補救,由有關國家機關受理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措施之活動。

一般認為,法律救濟的方式主要有行政復議、行政裁決、國家賠償、民事訴訟。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無疑是民事糾紛最重要的解決方式。

二、有權利必有各種救濟途徑

同其他民事權利一樣,物權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侵害。“有權利必有救濟”,所以法律必須為物權人提供切實有效的保護途徑,使受到侵害的物權恢復到原先的完滿狀態或得到一定的補償。當民事主體的物權受到不法侵害時,當事人可以選擇各種法律途徑尋求救濟:[161]

1.和解

和解是指糾紛當事人通過自身的力量相互妥協、相互讓步最終達成一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它不需要第三人的參與,也不受任何規范的制約。可以說和解是最古老、最簡單的糾紛解決方式,其特點在于及時且成本較低,有利于防止糾紛擴大化,有利于糾紛主體的穩定與團結。

2.調解

調解是指由第三人出面,依據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規范,對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勸說,擺事實,講道理,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諒解和讓步,從而消除爭端,改善相互間的關系,最終解決糾紛的一種活動。調解仍然是以當事人自愿為前提,不帶有強制性。

3.仲裁

仲裁是指發生糾紛的當事人根據有關規定或者雙方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協議,將糾紛提交一定的機構,以第三人的身份對雙方發生的爭議,在事實上作出判斷,在權利義務上作出裁決的一種糾紛解決機制。與訴訟相比其優點在于,當事人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程序簡便靈活,收費較低。

在司法實踐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的相關規定,主合同或者擔保合同約定了仲裁條款的,人民法院對約定仲裁條款的合同當事人之間的糾紛無管轄權。

4.訴訟

訴訟是指由代表國家審判權的人民法院,在糾紛主體參加的情況下,對案件進行認定處理的糾紛解決方式。其是各種解決方式中最正規、最權威、最有效的解決機制。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債權人一并起訴債務人和擔保人的,應當根據主合同確定管轄法院。第三款則規定,債權人依法可以單獨起訴擔保人且僅起訴擔保人的,應當根據擔保合同確定管轄法院。

在司法實踐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二十三條的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債權人在破產程序中申報債權后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擔保人清償債權人的全部債權后,可以代替債權人在破產程序中受償;在債權人的債權未獲全部清償前,擔保人不得代替債權人在破產程序中受償,但是有權就債權人通過破產分配和實現擔保債權等方面獲得清償總額中超出債權的部分,在其承擔擔保責任的范圍內請求債權人返還。債權人在債務人破產程序中未獲全部清償,請求擔保人繼續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后,向和解協議或者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后的債務人追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二十四條的有關規定,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債務人破產,既未申報債權也未通知擔保人,致使擔保人不能預先行使追償權的,擔保人就該債權在破產程序中可能受償的范圍內免除擔保責任,但是擔保人因自身過錯未行使追償權的除外。

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二十二條的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后,債權人請求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擔保人主張擔保債務自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之日起停止計息的,人民法院對擔保人的主張應予支持。

【典型案例】

物權保護糾紛并非只有訴訟一條路徑[162]

——物權保護的多元法律途徑

基本案情

寅北縣小江鎮環城路223號的房地產原屬寅北卷煙廠,中國華甲資產管理公司卯寧辦事處對寅北卷煙廠享有債權,并在此債權上設立了擔保物權。2002年6月24日,寅北縣人民法院裁定宣告寅北卷煙廠破產還債。2004年5月30日,李某森通過拍賣,購買了原屬中國華甲資產管理公司卯寧辦事處擁有的寅北卷煙廠的全部債權。2004年6月7日,李某森與中國華甲資產管理公司卯寧辦事處簽訂《債權轉讓合同》,約定將中國華甲資產管理公司卯寧辦事處擁有的對寅北卷煙廠的主債權轉讓給李某森,為上述債權所設的原擔保債權一并轉讓。

2007年10月12日,寅北縣人民法院裁定位于寅北縣小江鎮環城路寅北卷煙廠內的房屋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歸買受人寅北縣國土資源儲備評估中心所有。

2010年11月16日,晨乙置業有限公司與寅北縣國土資源局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寅北縣國土資源局將坐落于寅北卷煙廠的一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給晨乙置業有限公司。晨乙置業有限公司取得該塊土地使用權后,進行開發。

李某森于2015年8月3日以其為寅北卷煙廠的債權人及該廠位于寅北縣小江鎮環城路223號房地產的抵押權人,該房地產的債權債務糾紛問題尚未解決,但晨乙置業有限公司強行在該房地產上進行開發、建房,侵犯其合法權益為由,向寅北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晨乙置業有限公司拆除在原寅北卷煙廠位于寅北縣小江鎮環城路223號房地產上的非法建筑物并清理晨乙置業有限公司在該房地產內的物品。寅北縣人民法院裁定對起訴人李某森的起訴不予受理。

李某森不服,向法院提起上訴。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2015年8月24日,李某森再次以晨乙置業有限公司強行在該房地產上進行開發、建房,侵犯其合法權益為由,向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審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曾于2015年8月3日以其是寅北卷煙廠的債權人及涉案房地產的抵押權人,被告對涉案房地產進行開發建設,損害其合法權益為由向寅北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審查對原告的起訴不予受理,并作出生效裁定,駁回了原告的上訴。

2015年8月24日,原告又以同樣的當事人、同樣的訴訟標的、同樣的事實理由和法律關系為由,請求被告賠償非法損毀原告寅北卷煙廠抵押擔保房產的財產損害(或恢復原狀),以及被告立即拆除在原告寅北卷煙廠抵押擔保土地上的一切非法建筑物,及清理在該財產內的一切物品和進駐人員。

法院認為,李某森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了前訴的裁判結果,因此,李某森的起訴屬重復起訴,依法應予駁回。至于李某森對本案所涉房產享有抵押權,并不等同于享有所有權。本案所涉房產已在破產程序中處置,因此,李某森與本案沒有直接利害關系,其起訴要求晨乙置業有限公司賠償3112.96萬元及排除對該縣小江鎮環城路223號房地產的妨害,不具備原告的訴訟主體資格。裁定駁回李某森的起訴。

李某森不服一審裁定,再次上訴稱,自己對案涉房產享有合法抵押權,具備原告主體資格;其于2015年8月3日提起的訴訟法院未予受理,沒有經過審理和判決,不存在本案訴訟請求否定前訴的裁判結果,不構成重復起訴,且前案不予受理是枉法裁定,不能作為認定本案屬重復起訴的依據。請求撤銷一審裁定,指令一審法院繼續審理本案。

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李某森主張之前的起訴法院沒有受理,因此不構成重復起訴是其對法律的誤解。前訴裁定不予受理也是對其起訴的一種處理,其再次起訴仍構成重復起訴。至于其認為前訴的裁定錯誤,可通過審判監督程序對相關生效裁定尋求救濟,不屬于本案審理范圍。李某森對本案所涉房產享有抵押權,并不等同于享有所有權。本案所涉房地產已在破產程序中處置,因此,李某森與本案沒有直接利害關系,其起訴要求晨乙置業有限公司賠償3112.96萬元及排除對該縣小江鎮環城路223號房地產的妨害,不具備原告訴訟主體資格。

一審裁定駁回起訴正確,依法應予維持。其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依法不予支持。故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案件評述

從本案的訴訟中可以看出,我國現行物權保護立法存在行為規則與結果規則配置失衡的問題,使制度效率不彰。故而,物權保護的救濟途徑的重要性尤為凸顯。

一、物權保護的含義

所謂物權保護,是指在物權受到侵害時,依照法律規定的方式恢復物權的完滿狀態。物權的保護是物權人享有的權利,也是物權絕對權特性的表現。物權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現,對物權的侵犯事關統治階級的安危。因此,自人類社會出現國家和法律以來,統治階級為維護有利于自己的財產占有秩序,不僅以法律的形式確定所有權和其他物權,而且總是運用其能運用的一切法律手段保護物權。[163]

二、物權救濟可有各種法律途徑但以民事訴訟為主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等途徑解決,也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本條是關于物權保護爭訟程序的規定。物權受到侵害,物權人有權選擇和解、調解、仲裁、訴訟途徑救濟。和解是當事人之間私了。調解是通過第三人調停解決糾紛。仲裁是當事人協議選擇仲裁機構,由仲裁庭裁決解決爭端。訴訟包括民事、行政、刑事三大訴訟,物權保護的訴訟主要指提起民事訴訟。

三、物權保護的內容

根據物權保護法律依據的不同,物權的公力救濟分為公法保護和私法保護。二者相互區別又彼此配合,各有側重,共同為物權人保護其合法權利提供法律支持。

1.物權的私法保護

物權的私法保護,是指國家通過民法、商法特別是物權法等私法性質的法律法規對物權進行的保護。《民法典》物權編第二百零七條沿襲《物權法》第四條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這是《民法典》物權編和《物權法》對物權私法保護的宣示性規定。

按效力性質的不同,物權的私法保護細分為物權性質的物權保護和債權性質的物權保護。《民法典》物權編第三章沿襲《物權法》第三章的規定,對這兩種性質的物權保護方式作出集中規定。該章規定了物權確認請求權、返還原物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防止妨害請求權等物權性質的請求權保護方式,也規定了恢復原狀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等具有債權性質的請求權保護方式。

2.物權的私力救濟

物權的私力救濟,是指物權人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依自身力量通過實施自衛、自助行為保護被侵害的物權。按照行為方式的不同,私力救濟分為自衛行為和自助行為。自衛行為包括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在緊急情況下,為保護自己的權利而對義務人財產進行扣押或對其人身進行拘束的私力救濟,包括自力防衛和自力取回。其中,自力防衛是指物權人對正在進行的非法侵害,依據自力予以防御甚至打擊;自力取回是指物權人在其物被非法侵奪后,以強力當場或就地追蹤取回。

3.物權的公力救濟

物權的公力救濟,是指國家機關依權利人請求運用公權力對被侵害物權實施的救濟,包括司法救濟和行政救濟,其中最重要的形式是民事訴訟。物權的公力救濟集中體現了國家通過積極作為的方式保護物權人的合法權益。

4.物權的公法保護

物權的公法保護,是指國家通過憲法、行政法、刑法及訴訟法等公法性質的法律法規對物權進行的保護。《刑法》中對盜竊罪、搶奪罪、搶劫罪、毀壞公私財物罪等罪名的規定就是從公法角度對民事主體的物權進行的保護。

四、物權的法律保護須突破傳統法律部門間的樊籬

晚近法經濟學分析方法,打破了傳統不同法律部門間的樊籬,轉而以行為結果模式,將物權的法律保護方式類型化為財產規則、責任規則和禁易規則,清晰展現出三種規則在制度效率上的功能。有鑒于此,《民法典》物權編立法自應在行為規則與結果規則之間達到平衡,確立同一物權違法行為的公法責任與私法責任,明確財產規則和禁易規則的行為結果,規定責任規則的適用條件,增設懲罰性責任規則,賦予禁易規則以結果性規定,從而提升物權保護規則的整體效率。社會經濟實踐的發展要求針對具體問題,具體領域或具體的社會關系制定集公法規范和私法規范、管理性規范和約定性規范、實體性規范和程序性規范、實體規范和法律適用規范等于一體的相關規定,更易掌握,亦便于執行。故在司法實踐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三十一條的有關規定,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后,又撤回起訴或者仲裁申請,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未再行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保證人主張不再承擔保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對保證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后,又撤回起訴或者仲裁申請,起訴狀副本或者仲裁申請書副本已經送達保證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債權人已經在保證期間內向保證人行使了權利。所以立法者才將同一物權保護需求置于統一的法律體系下,基于法律秩序的共同價值,打破部門法的樊籬,構造有威懾力的物權保護體系。同時,晚近法經濟學進一步啟示立法者應在公法中配置適當的責任形態,并明確物權違法行為與公法責任與私法責任的對應關系。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關系時,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之間難免產生界限模糊、責任程度不清的問題,不同法律責任的適用往往會呈現交錯、糾結和聚合等現象。首先,立法應在責任性質上針對不同性質的物權違法行為,區分不同的法律責任適用,并進而構建公法責任與私法責任內容;其次,針對物權違法行為的程度適用責任規則或者財產規則,對物權違法行為中公法責任的錯位、缺位等加以責任的修補。[164]是為法學界提出的構建我國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系統以實行綜合法律而調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湖市| 张家界市| 宕昌县| 柏乡县| 德庆县| 南靖县| 固镇县| 东乡族自治县| 荥经县| 平遥县| 原阳县| 天镇县| 黔江区| 宁海县| 建湖县| 昭平县| 锡林郭勒盟| 鹤庆县| 绥德县| 崇左市| 台东县| 池州市| 潼南县| 大邑县| 乃东县| 乐业县| 三台县| 正阳县| 闽清县| 永春县| 昌都县| 金阳县| 青神县| 莱西市| 屏东县| 十堰市| 龙山县| 柳江县| 福清市| 满城县| 南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