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概述篇

第一章 中國資源型城市轉型背景與路徑

一、新常態背景下的資源型城市轉型

資源型城市發展依賴自然資源稟賦的優勢,產業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低,生產技術落后,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1990年以來,在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資源型城市的優勢也在逐漸減少,與此同時,由于對各種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加以產業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嚴重破壞了現有的水、土地等資源的生態功能,環境污染問題不斷積累,從而加重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在經濟形勢惡化和增速下滑的同時,城市就業難以保證,社會保障壓力沉重。中國資源型城市開始在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各方面均面臨嚴峻的發展問題。

自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項目于2001年由國務院正式開始實施以來,一系列針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政策便相繼出臺。國務院于2013年發布了《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資源枯竭城市的遺留問題及轉型難點得到基本解決,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基本實現城市轉型規劃;使資源富集地區的資源開發與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互增進;經濟增長方式得到根本轉變,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得以建立健全。

2017年新年伊始,國家發改委針對當前經濟新常態下能源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出臺了《關于加強分類引導培育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動能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面對當前大宗資源性商品價格呈低位震蕩,以及資源型城市轉型壓力進一步加劇的現狀,創新性地提出分類指導原則和特色發展原則,與此同時,大力促進資源型城市在經濟新常態下對于新動能的培育和對于新經濟的發展,并加快實現轉型升級方面的進程。《指導意見》中還提到,預計到2020年,成長型城市的資源將采取更加科學的開發模式,資源開發與城市發展協調進行;同時,更加健全和完善成熟型城市之下的多元化產業體系,并顯著提升城市的內生發展動力;同時,針對衰退型城市,應該做到可以大體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從而能夠為衰退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打牢根基;最后對于再生型城市,應該努力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得到明顯推進,并使得城市的社會經濟沿著良性軌道向前發展。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方式逐漸由投資和出口拉動變為消費主導,科技創新也在推動經濟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央審時度勢,據此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案。作為工業經濟增長的首要驅動力以及中國城市體系中重要構成部分的資源型城市,應積極把握新常態下的新機遇、新特征和總趨勢,主動適應新常態,通過不斷改革創新實現城市轉型。新常態背景下的資源型城市發展,需要重新審時度勢,摒棄原來粗放式的經濟發展道路,改善并優化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的關系,把握轉型機遇,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城市復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昌县| 吴江市| 酉阳| 冷水江市| 加查县| 阜平县| 陵川县| 高阳县| 舟曲县| 大兴区| 大石桥市| 崇礼县| 南木林县| 津市市| 永新县| 明水县| 延川县| 南召县| 苏尼特左旗| 宝丰县| 连城县| 甘孜| 遂平县| 嘉兴市| 景东| 永寿县| 朝阳县| 合作市| 南岸区| 普兰店市| 扶绥县| 成武县| 五台县| 台州市| 罗山县| 错那县| 鲜城| 溆浦县| 绥江县| 太仆寺旗| 招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