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jié) 佩飾用礦物材質(zhì)

考古發(fā)現(xiàn),人類佩戴首飾已有數(shù)萬年的歷史。在織物裝尚未出現(xiàn)之前,原始人就已經(jīng)懂得佩戴飾品。礦物作為佩飾的原材料,起源很早。礦物是指地質(zhì)作用中各種化學成分所形成的自然單質(zhì)和化合物。絕大多數(shù)的礦物呈固態(tài)。礦石可塑性強,是非常理想的佩飾用材質(zhì),在佩飾發(fā)展過程中始終占有重要位置。礦物本身并沒有生命,但礦物卻可以雕琢成佩飾品而放射出永恒而綺麗的光彩。

寶玉石作為獨特的礦物材質(zhì),在東方佩飾的使用中具有獨特的意義。東方是世界上優(yōu)質(zhì)寶玉石的重要產(chǎn)地,佩飾用寶玉石種類如中國玉石、緬甸翡翠、泰國紅寶石、阿富汗青金石、斯里蘭卡貓眼石、伊朗優(yōu)質(zhì)綠松石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一、中國玉

中國玉在礦物學中屬于軟玉,相對翡翠而言。它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為主。玉質(zhì)為半透明至不透明,拋光后呈玻璃至油脂光澤,因所含雜質(zhì)的不同,主要有白色、黃色、淡褐色、青綠色、黑色、粉紅等不同顏色。因玉質(zhì)不同,又有粗、細、潤、潔、干、老、鮮、悶、混、嫩之分。玉的產(chǎn)地主要是中國昆侖山脈,包括新疆和青海地區(qū),而新疆和田一帶的白玉質(zhì)料最好,有“世界軟玉之冠”的稱謂。溫潤是和田玉最顯著的特點。它在所有玉石中韌性最強,經(jīng)得起精雕細琢。除中國之外,在東方,俄羅斯東部、緬甸、朝鮮也有軟玉出產(chǎn)。

在中國,玉石用在佩飾上有多種用途。玉玦,是中國最古老的玉佩飾,呈環(huán)形,有一缺口,主要用于制作耳飾和佩飾。玉帶鉤,呈長方形或扁長方形,一端有孔,可穿繩結(jié)系,另一端雕琢成彎鉤形可鉤系腰帶。在戰(zhàn)國時進入發(fā)展期,至西漢時達到鼎盛,玉帶鉤在出現(xiàn)之初以實用性為主,發(fā)展到后期,實用兼美觀。到明清時期,更多是起裝飾作用。

古人佩戴玉劍飾是社會身份的象征。在西周時就已出現(xiàn)玉劍飾,主要用于裝飾劍首、劍格、劍鞘的上端和劍鞘末。玉鐲自古以來便是中國女性的基本手飾之一,新石器時代就有出土,玉鐲呈圓環(huán)形,有雙雙對對之意,象征美好、忠貞、吉祥。玉帶板是由多塊扁平玉石鑲綴的腰帶上的裝飾物,用以標志古代的官位。玉帶制度始于北周,廢于清代。

中國的玉,以及由此衍生的雕玉技術(shù)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磨煉,構(gòu)成了獨特的體系且存留至今,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或民族不可比擬的。

二、緬甸翡翠

翡翠學名是硬玉,國際上就以硬玉作為這種玉石的專業(yè)名稱,是輝石類集合體,化學成分為硅酸鋁鈉。質(zhì)地堅韌,呈油脂光澤至玻璃光澤,高檔品均為玻璃質(zhì)光澤,半透明或透明。翡翠是玉石中珍品,有“玉石之冠”之稱。通常因其顏色不均勻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美感。有時在淺色底上伴有紅色和綠色色團,好似一種紅色羽毛的翡鳥和另一種綠色羽毛的翠鳥,因此中國人稱其為翡翠,名字也由此而來。由于翡翠極美,人們便將它鑲嵌在首飾上。翡翠的基本顏色是各種深淺不同的綠色,另有紅、黃、白、粉、紫、灰黑等,其中最為名貴的是深綠色,名之為翠。因此,當人們談及翡翠首飾時,總會首先聯(lián)想到柔潤而嬌艷的綠色。

翡翠的產(chǎn)地主要為緬甸北部的密支那、孟拱、南坎等地區(qū),故又稱緬甸玉。在東方,日本、俄羅斯也產(chǎn)硬玉,只是其質(zhì)量和產(chǎn)量無法與緬甸硬玉相媲美。

三、中國綠松石

綠松石亦稱“松石”“土耳其玉”“突厥玉”“天空石”等,在古代稱其為“碧殿”“青瑯”等。是鋁和銅的磷酸鹽礦物集合體,呈致密的隱晶質(zhì)集合體。質(zhì)地細膩,具有柔和的蠟狀光澤,但韌性相對較差,以不透明的蔚藍色最具特色,此外還有淡藍、藍綠、淺綠、黃綠、灰綠、蒼白等顏色。

綠松石礦體開采較少,因此一直比較緊俏。在東方,綠松石原來主要來源于伊朗、俄羅斯、埃及等國,伊朗綠松石質(zhì)量較好,有的品種含有蜘蛛網(wǎng)狀的褐黑色條紋。中國湖北出產(chǎn)的綠松石聞名于世,此外陜西、河南、安徽、云南、青海、新疆與西藏等地均有產(chǎn)出。

綠松石作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資源。早在舊石器時代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中,就有綠松石碎塊發(fā)現(xiàn)。在新石器時代,有不少綠松石制品。距今5000多年的河南鄭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遺址中,曾出土兩枚綠松石制成的魚形飾物;在相當于大汶口文化的江蘇新沂花廳遺址中,幾乎所有大小墓葬內(nèi),都有多少不一的綠松石耳墜等。在中國,使用綠松石最多的為藏族。藏族視綠松石為神靈之石,是驅(qū)邪吉祥之物,除了用作王族的佩飾、祭祀神壇以及向鄰國貢獻的貢品外,幾乎每一個藏族人都藏有不同形態(tài)的綠松石。綠松石在藏族服飾中占有很大比重。

四、緬甸瑪瑙

瑪瑙是具有紋帶狀構(gòu)造的隱晶質(zhì)石英集合體,俗話說“千種瑪瑙萬種玉”,瑪瑙因含致色離子和雜質(zhì)使得顏色極為豐富,如紅瑪瑙、藍瑪瑙、綠瑪瑙、黃瑪瑙、紫瑪瑙和黑瑪瑙等,且有同心狀、層疊狀、波紋狀等各種花紋。油脂光澤至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由于瑪瑙出產(chǎn)量大,使用普遍,被視作普通玉石,經(jīng)濟價值并不高,主要產(chǎn)地有中國、緬甸等。

瑪瑙是人類開發(fā)利用最早的寶石之一,在公元前2350年至前1750年的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和摩享佐·達羅遺址,曾出土過瑪瑙制成的串珠。在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有瑪瑙玉石制作的耳墜、指環(huán)、手環(huán)、梳子等。南京北陰陽營出土有280多件玉和瑪瑙飾物。中國古書、古詩中有很多關(guān)于瑪瑙的記載。

五、斯里蘭卡貓眼石

貓眼寶石是礦物中的金綠寶石,屬世界五大珍貴寶石之一,又稱“東方貓眼”。貓眼并不是寶石的名稱,而是某些寶石上呈現(xiàn)的光學現(xiàn)象。因為石中有一道白線形的光,這種光現(xiàn)象與貓的眼睛一樣,能夠隨著光線的強弱而變化,所以人們以貓眼來稱謂這種寶石。除了貓眼、貓睛、貓精這一類形象性的稱謂外,也有稱之為金綠玉或波光石的。它一般有透明、半透明或者不透明幾種。顏色多樣,有蜜黃色、褐黃色、酒黃色、棕黃色、黃綠色、黃褐色、灰綠色等,以顏色鮮明的蜜黃色且透明、晶亮者為上品。貓眼寶石在陽光照耀下,由寶石內(nèi)部反射出的一條聚集的耀眼活光,特別是當光線的強弱有所變化時,寶石的光線也隨著光的強弱而忽粗忽細,當微微搖動寶石時,那閃爍的光線會隨之張開閉合,靈動變幻。貓眼寶石的著名產(chǎn)地是斯里蘭卡島西南部的拉特納普拉和高爾等地。斯里蘭卡貓眼石長期以來著稱于世,以其制成的佩飾獨具尊貴高雅之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东| 天长市| 洱源县| 宿迁市| 汉川市| 万宁市| 宜宾县| 柯坪县| 柯坪县| 达州市| 长沙市| 甘肃省| 叶城县| 宜城市| 巴中市| 余姚市| 绥化市| 鸡西市| 沙田区| 扶绥县| 弋阳县| 曲周县| 元朗区| 罗城| 华阴市| 泗水县| 张家口市| 连山| 巴东县| 内丘县| 象山县| 潞西市| 开原市| 河池市| 通道| 大石桥市| 大埔县| 瓦房店市| 兴和县| 隆安县|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