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佩飾用動物材質

人類創造佩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辟邪祈福。在人類無力抵御自然災害、無法戰勝野獸時,便寄希望于神靈,用一些獸骨、獸牙、石頭穿成項鏈、胸飾等當作護身符來保佑平安。

在古老的東方,人類創造佩飾時,首先以本地區能夠利用、便于獲取的物品為主要原料,如居住在山區的人們常選用動物的牙齒、骨骼、羽毛等物品為佩飾原料,居住在海邊的人們則選用魚骨、貝殼、珍珠以及珊瑚等物品為原材料。隨著人類文明和生產逐漸發展與成熟,以及加工能力的不斷提高,佩飾不斷被發明、創造,同時,人們更加注重對佩飾的審美追求,尤其是對動物材質的發現、利用,使其不斷完善且趨于精美。

一、泰國象牙

象牙是自然界特有的動物牙齒類材質,有廣義和狹義之解。狹義上講是指大象的獠牙,廣義上講,則指其他哺乳動物如河馬、野豬、海象、鯨等動物的獠牙或骨頭。以質地細密且有光澤者為佳。這些動物牙齒,尤其是象牙,以其特有的魅力得到人類的喜愛,多用以雕制藝術品或首飾,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原材料。

象牙結構從內向外依次為牙髓、牙髓腔、牙本質、牙骨質和琺瑯質。象牙雕刻品主要由牙本質組成。象牙多呈牛角狀,弧形彎曲,一半為空心狀。很薄的外層主要由琺瑯質組成。象牙內部被油脂溶液填充,因此呈現出油脂蠟狀的光澤,呈透明至不透明狀,這與象的品種、年齡及生長環境有關。

象牙在世界上品種很少,僅有非洲象牙和亞洲象牙。亞洲象牙區別于非洲象牙,主要是象種不同,顏色不同,都是取自公象和母象的長牙和小牙。亞洲象牙顏色多呈白色、帶有淡玫瑰的白色,質地較疏松、柔軟,容易變黃。非洲象牙顏色則呈白色、綠色等,質地細膩,截面上帶有紋理。亞洲象主要生活在泰國、斯里蘭卡、印度、菲律賓、巴基斯坦、馬來西亞、中國西雙版納、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叢林茂密,適宜大象生長,大象也是這一地區必要的交通運輸工具。泰國是世界上的產象大國,素有“象之國”之稱。每年11月的第三個周末,是泰國一年一度的象節,盛大的象節也是泰國特色的傳統宗教節日。

佩飾類的象牙主要用于雕刻象牙佩、象牙環、象牙璧、象牙璜、象牙梳、象牙帶鉤、象牙管、象牙胸針、象牙嵌件等。中國商代象牙飾品如牙雕發笄等飾件,打磨光亮,雕鏤細膩。《詩經·魯頌·泮水》:“元龜象齒,大賂南金。”10至漢代,象牙佩飾使用更廣泛,例如帶鉤在漢代極為流行,象牙也是制作帶鉤的主要材料。象牙帶鉤一端刻出彎鉤、一端鉆孔,鉤身雕刻紋飾,造型簡練古樸,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唐代以后,象牙梳的制作與插戴,愈發別出心裁。宋代陸游在《入蜀記》中記載西南一帶的婦女:“未嫁者,率為同心髻,高二尺,插銀釵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11到了明代,牙雕種類繁復,象牙佩飾達到前所未有的繁盛,如象牙佩上雕刻有花鳥、動物和人物等精美圖案,或被嵌入朝服腰帶以象征品級。發展到清代,達到鼎盛,花樣繁多,雕工精湛。有用象牙雕刻的香囊、扳指、帶扣等,均雕有精細的龍紋、花鳥紋等花紋圖案。故宮藏有一件清代中期的牙絲扇,用細如發絲的象牙絲編織而成,極為精細別致。

二、中國與日本珍珠

珍珠也被稱為“真珠”“真朱”“蚌珠”。從神話而來的稱謂是“鮫人淚”,鮫人就是我們所說的“美人魚”。自古以來,珍珠以其獨特的圓潤造型以及難得的祥和光澤,無須人工修飾就可直接使用。戴在身上顯得雍容華貴,自古便受到人類的喜愛,成為帝王嬪妃占有的寶物。

珍珠的形成是由于微小的物體侵入貝或其他幾種海洋軟體動物的套膜和某片殼之間,套膜經受刺激,便產生分泌物將其包圍,分泌物越來越多,久而久之便結成珍珠質,產生珍珠。珍珠的大小不同,價值差異很大,越大的珍珠越名貴。珍珠具有各種形狀,有精圓形、普通圓形、扁形、梨形、淚滴形、饅頭形和任意形,其中以精圓形為最佳。珍珠顏色有白色、粉色、淡黃色、淡綠色、淡藍色、淡紫色、青色、灰色、褐色、黑色等。以白色為好,淡黃、淡紅次之,青、灰等色為劣。沒有瑕疵的珍珠極為稀有,非常昂貴。普通的珍珠一般都會帶有很小的瑕疵,但不影響美觀。珍珠表面反射的光澤越亮,珍珠質量越好。(見圖3)

圖3 珍珠佩飾(華梅攝)

早在4000多年前,中國就已開始使用珍珠,在淮河流域一帶采得珍珠向宮廷進貢。西漢諸侯也廣泛使用珍珠,以其能顯示尊貴為榮。中國成語中有很多典故,都與珍珠有關,如“珠圓玉潤”“珠聯璧合”“掌上明珠”“魚目混珠”等,至今仍膾炙人口。

印度從公元前1世紀以后,不同類型的首飾大量出現。在印度人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是裝飾在發髻上的珠寶。印度著名詩人迦梨陀娑詩里的女主人公戴有成串的珍珠項鏈。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珍珠半徑約14厘米,重達6350克,是在菲律賓巴拉旺灣的大海蚌中發現的,現保存于美國舊金山銀行的保險庫中,據說這枚珍珠價值達408萬美元。

珍珠分為天然珍珠和人工養殖珍珠,天然珍珠產量極少,每40個蚌中含有一顆珍珠,甚至更少,再加上環境的破壞,天然珍珠產量進一步減少。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類開始養殖珍珠。最早發明人工養殖珍珠的國家是中國,宋代就有關于人工養殖珍珠的記載。人工養殖珍珠又分為海水珠和淡水珠,海水珠較淡水珠珠身圓、重量大,更為名貴。在東方,養殖珍珠的國家有中國、日本、緬甸、泰國、菲律賓、越南、斯里蘭卡、韓國等。根據地域的不同,所產珍珠也有區別,東珠產于日本,南珠產于中國合浦一帶,西珠產于中國南海以西,北珠產于中國黑龍江、松花江一帶,遼金以來一直作為貢品。孟買珠產于印度。南洋珠主要產于緬甸、菲律賓等地,由于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所產南洋珠粒大形圓,晶瑩光潤,多為上品。世界淡水珍珠85%產于中國,海水珍珠90%產于日本。

日本培養珍珠,最早是受到中國明朝養殖珍珠的啟發,于1888年開始研究。特別是二戰之后,日本集中了大量科技人員,運用最新科研成果對珍珠的形成進行全面研究,珍珠養殖業發展迅猛,后來由于珠貝資源缺乏及水質污染,產量和質量開始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積極尋求國際合作,不斷往外輸出“養珠技術”,與澳大利亞及東南亞國家合作,形成了完整的生產工藝,并一度壟斷世界珍珠市場。

三、日本與中國臺灣珊瑚

珊瑚是指由珊瑚群及其分泌物和骨骼化石構成的組合體,主要成分是碳酸鈣。一塊珊瑚往往由幾萬億個珊瑚蟲聚合而成,形狀像樹枝,素有“海底之花”“海底玉樹”的美譽。顏色鮮艷,有紅色、粉色、橙色、白色、藍色、紫色、黑色等,其中以艷紅為上。主要生長在溫度高于20℃的赤道附近陽光充足、水質平靜而清澈的淺海區。

珊瑚玲瓏剔透,姿態優雅高貴,極具自然美感,多被用來制作佩飾。因為有著火一樣的鮮艷色彩,所以常用來象征人的勇氣、果敢和沉穩。在中國珊瑚被視為吉祥富有的象征。中國是最早認識并佩戴珊瑚的國家之一。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珊瑚都被賦予了美好的象征意義。在東方,珊瑚是古老的珠寶護身符之一。在印度和中國西藏,紅色珊瑚被視為如來佛祖的化身,因此珊瑚成為祭佛的吉祥物,被大量運用于宗教儀式的裝飾和制作佛珠或裝飾神像,為珍貴的佩飾寶石品種。在清代皇帝的行朝禮儀中,官員經常佩戴紅珊瑚制成的朝珠。官帽上佩戴珊瑚制成的“頂子”,嵌在帽頂端,即表示官至一品或二品高位。

在東方,出產紅珊瑚和白珊瑚較多,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海海域、臺灣基隆和澎湖列島、琉球群島海域、菲律賓海域。其中以日本紅珊瑚最為名貴。日本紅珊瑚主要生長在太平洋100—400米深處。由于世界上對紅珊瑚的開發較早,目前產量極少,很多國家需由日本進口。臺灣島是中國最大的島嶼,北回歸線橫穿其中,具有熱帶氣候特點,海水溫度、鹽度年際變化極小,非常適合珊瑚的生長。中國臺灣被稱為“珊瑚王國”,其出產的硬珊瑚主要用來制作高級首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东光县| 博白县| 绵阳市| 锡林浩特市| 阳原县| 高淳县| 厦门市| 株洲市| 博客| 平湖市| 绥江县| 闻喜县| 溧阳市| 邹平县| 班戈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宁化县| 乐安县| 扎兰屯市| 祁门县| 嘉峪关市| 哈密市| 盈江县| 江门市| 东乌珠穆沁旗| 双鸭山市| 永寿县| 白山市| 应用必备| 大埔县| 扶风县| 黎川县| 金沙县| 永嘉县| 波密县| 安徽省| 峨山| 盐池县| 天镇县| 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