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世潮評:新時代人生哲學隨筆三百篇
- 顧龍友
- 3451字
- 2022-07-22 16:08:21
主與客
說起主與客,人們自然會想起人際交往中的主人與客人、體育比賽中的主隊與客隊、事物組成部分的主體與客體、意識形態方面的主觀與客觀、村民姓氏中的主姓與客姓、建筑物布局中的主房與客房等。從上看來,主與客之間,一是有主動與被動的關系,二是有主要與次要的關系,三是有外界與內里的關系,四是有平等與協同的關系?!度龂萘x》中載:“淵為人輕躁,恃勇少謀??杉袷孔洌握斑M,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此乃反客為主之法?!狈纯蜑橹?,指客人反過來變成了主人。此也用來比喻化被動為主動、化消極為積極、化從屬為主導。這是主客關系的一種轉換。在人際交往中,有一句謙恭的話,叫“客隨主便”。其說的是,主人盛情,客人一下子推辭不了,便很有禮貌地領受了。這種主客關系,顯得溫馨和諧。
在世上,主與客無處不在地發生在人群中、物體中、事件中。對地球來說,人類是客;對人類來說,地球是主。據科學,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誕生并運行了46億年,而我們個人,壽命最長的也只有一百歲冒頭,最短的一落地便夭折了。顯而易見,我們個人只是地球上的匆匆過客。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人類又是地球的主,因為人類有能力改造地球上的山河。以上,一個是從時間上分析,一個是從作用上分析。辨證認識人類與地球的關系,大有裨益。換言之,在一定的條件下,人類雖然是地球的主,但人類的生命畢竟短暫、人類的能力畢竟有限,因此,人類改造地球上的山河,只能適可而止,且是非常有限的,否則將適得其反。與上同理,人與房的關系,乍看起來,人是主,房是客,實際上,房倒是主,人倒是客。這因為,排除房子倒或房子拆,人是暫住在房子里的,盡管暫住的時間有長有短。辨證認識人與房的關系,頗有好處。鑒于這點,人在世上,買房子或租房子均可,有產權好,無產權也好,都無所謂,只要有房子住即可。中國人特別鐘情私房,而德國人則不,其只有45%的家庭擁有私房,超過一半的家庭依靠租房。因此,我們大可不必無條件地去當“房奴”。人與時間的關系,也是辨證的:對珍惜時間、利用時間的人來說,人是主,時間是客;而對荒廢時間、浪費時間的人來說,時間是主,人是客。前者只愁時間風馳電掣,后者只怨時間慢慢吞吞。因此,我們切不可只悲苦時間無情,也不可僅停留在“千金難買寸光陰”的嘆息上,而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追趕時間,真正做一個勤勞、刻苦的人。
主與客,各有各的由來、各有各的背景,各有各的長處、各有的各的不足,各有各的作為、各有各的得失。對主與客,選啥當,怎樣當,何時當,一定要因人、因勢而宜,一定要因時、因地制宜,不能違背規律,不能脫離實際。否則,要遭到挫折,嚴重的要受到懲罰。歷史上,那些謀反被誅殺的事太多了。在一定的條件下,主與客,二者相反相成,且保持相對的穩定,若有人盲目、刻意要去打破相對的穩定,那是要付出代價的,甚至是一種鋌而走險的行為。即使尚未到這種程度,越俎代庖,那也會引來眾多非議。主與客,無形中有一條樊籬,在許多時候,不可越雷池一步。這需要主客雙方的堅守,若出現問題,則需要主客雙方理會和包涵。在現實生活中,別隨意把自己當主人,別隨意把自己當客人,就是堅守主與客的“底線”。如今,許多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去帶自己的第三代,常有這樣或那樣的怨言。這本身從認識上就存在誤區。具體地說,在兒子、女兒家帶小孩,不能認為自己是理所當然的主人,也不能認為自己是像模像樣的客人,更不能認為自己是不折不扣的傭人。那是血脈相連的親情,無法使用行政規矩、市場法則。主與客,一般來說,也只適用于同類,如虎落平陽被犬欺、龍游淺水遭蝦戲,其虎與犬、龍與蝦,不能區分誰是主、誰是客。之所以出現欺與戲,那是環境發生了變化。在自然界跳來跳去、飛來飛去的麻雀是個挺有趣味的小動物。有人描寫,它們落在桔枝上時,是逗號;落在墻頭上時,是句號;落在電線上時,是省略號;落在上下枝時,是分號。人與麻雀,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相互無法深入理解,不存在誰是主、誰是客。在一定的條件下,客是陪。陪,做伴也,襄助也。陪有陪吃、陪讀、陪練、陪行、陪舞,還有陪審、陪游、陪喝、陪送、陪祭。除特殊情況外,陪不可能轉換成主。倘若陪過了頭,那就有可能喧賓奪主。當然,對被陪者來說,陪只是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而已,與其自身品質不一定有關。古有匈奴大使來魏,曹操“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叫人替他坐床上,自己則化裝成衛士。朝畢,曹操派間諜問對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大使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今有婚禮上的伴郎、伴娘,論風度,論長相,有些確比新郎、新娘勝出一籌。
主與客,在很多時候,并不是自封的,是自然形成的。自然形成的主與客,向心力強,號召力強,主與客尚能同欲、同心、同力。那些恃才傲物的人,那些剛愎自用的人,往往動輒便把自己放在主的位置上。其實,是主不擺主的譜,是主不拿主的架,那是一種高貴品質,反而更能贏得他人尊敬。有個故事: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在即將離開人世的一個星期里,時常陷入深度昏迷。去世前的第四天,家人見他好不容易醒了過來,便趕忙請來醫生為他診治。當醫生快要來到時,他艱難地示意家人快些攙扶他起身去迎接。當醫生進入病房后,他一字一頓地對醫生說:“謝謝您能在繁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來為我診治,真不知該怎樣來表達我的感激之情?!贬t生見狀,趕緊走了上去,要扶他躺下,但他執意不肯,非要堅持請醫生先坐下??梢?,康德平時怎樣認識和處理主與客。他在那般病重的情況下,還這樣自降身段,足見他在這方面的品德有多么高貴。人在弄堂里扛長木,橫向著扛,走不動;只有豎向著扛,才能前行。換言之,人在有些時候,該委屈時要委屈,該彎腰時要彎腰,一時做客是為了長久當主。孟買佛學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學院之一。在它的正門一側,開了一個小門,成年人要想進去,必須低頭側身。學院老師給學生上的第一堂課,就是引導學生到這個小門進出一次。其意在于,教導學生學會暫時放下尊嚴和體面,因為人生通向成功的路上,幾乎沒有寬闊的大門,有的時候必須低頭側身才能進去。
在人的一生中,是主抑或是客,都是尋常事,但在這些尋常中,從總體上說,需要更多的主。再淺顯不過的道理是,人為自己活。既然為自己,自己就要作主,其中包括自己有主見、能主導?!叭瞬粸榧?,天誅地滅”,這固然是極端個人主義,但那些愚忠、愚敬、愚孝之舉也不足取,因為它們盲從,失去了應辨是非曲直的理智。人在為主上,一如人生規劃要為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去了今天再也沒有今天,去了這月再也沒有這月,去了這年再也沒有這年,去了這生再也沒有這生。人不能沒有規劃。而且,在規劃時,一定要是為主規劃。在為主規劃中,必須突出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整體而言,人應當通過為主規劃,想方設法地去延長生命的“長度”、拓展生命的“寬度”、加大生命的“密度”和開掘生命的“深度”,活出一個真實的、快樂的、充實的、幸福的“大我”。二如時間利用要為主。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時間是普惠的,人類有人類的時間,動物有動物的時間,植物有植物的時間;宇宙有宇宙的時間,星球有星球的時間,滄桑有滄桑的時間。而人類有主觀意識和主觀意志,最有可能為主利用時間。通俗地說,人在活著的幾十個、最多百個掛零的年頭中,要做時間的主人,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學習、工作,都毫無例外地應該這樣。三如行為活動要為主。這里的為主,指自己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認知,自己要能擔當、負責。當然,這些都不是自私自利的。學習要為主。當前,物質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風氣正在侵蝕著學習風氣,碎片式、快餐式、淺嘗式等浮躁方式正在沖擊著學習習慣。在學習中,自己一定要立足于“以我為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牢牢掌握學習主動權。養生要為主。盡管某些生活方式、生活習慣被世人公認為不利于身體健康,但長壽者還是各有各的養生之道。其根本,在于適合自己。因此,人在養生上,別任由他人忽悠,自己要認清自己的身體。家居要為主?;ㄥX買房也罷,出錢裝修也好,都只為自己住之舒服、用之方便。即使是房子里的物品,那也只為主人服務。因此,人別為那些毫不需要的東西所累??陀^地說,在一生中,人的所作所為,不應該時時處處“以我為主”,也不可能時時處處“以我為主”,但是,猶如一條彎彎曲曲的線條,萬變不離其宗,而其宗即是“以我為主”。對人來說,為主是心臟,為主是脊梁,為主是靈魂。失去為主,等于丟掉自我。所以,縱然身為客時,也不能忘卻身為主。哀莫大于心死。人在逆境、苦難中,自己的心仍須惦念為主。不死為主之心,加上用力,加上機緣,為主有可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