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世潮評:新時代人生哲學隨筆三百篇
- 顧龍友
- 3069字
- 2022-07-22 16:08:17
心量與能量
在物質世界,任何東西都能計量,即使重到無法用磅秤稱,那也能測定,如古人稱象:先把大象牽到船上,刻下船體下沉的標記;后把大象牽回岸上,船體隨之上浮恢復到了原樣;再用人工把石頭或磚塊或泥土抬到船上,使船體下沉到當時的標記為止。這就可以計算出大象的重量,因為抬到船上的石頭或磚塊或泥土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而這些石頭或磚塊或泥土是可以稱重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根本不用磅秤,即可對太陽、地球、月亮等天體的質量進行測定。對人類來說,體重可以計量,言行可以計量,財物可以計量,然而心量與能量盡管也都有量,但此量非彼量也。心量與能量,無形無影,無色無味,用眼看不到,用手摸不到,用鼻聞不到,用耳聽不到,卻實實在在地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心量,指人的肚量、氣量、心胸、心懷等;能量,狹義指人所展示出來的活動能力,廣義指人的能力、能耐、能為。心量與能量,不是可用磅秤來稱的,因為它們不是物質,主要表現在精神上、品性上,需要通過人們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呈露出來,故而更多的有賴于外界對它們的客觀評價。換言之,自己說自己心量大,并不一定心量就大;自己說自己能量大,并不一定能量就大。
心量咋樣?先說個故事:唐朝著名的慧宗禪師經常云游各地弘法講經。有一回,他臨行前吩咐弟子們一定要看護好寺院內的數十盆蘭花。弟子們深知他酷愛蘭花,因而侍弄蘭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風大作,暴雨如注。偏偏當晚弟子們一時疏忽把蘭花遺忘在了戶外。次日清晨,弟子們后悔不迭:眼前是一片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狼藉的花枝。幾天后,他返回寺院。眾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準備領受責備和處罰。然而,他得知原委后,神態依然平靜安詳。他寬慰弟子們說:“當初,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言下之意是,大家不必也不要因為這件事而不開心。弟子們聽罷,頓時大徹大悟。這就是心量。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會把心量大的人稱作“君子”,而把心量小的人稱作“小人”。心量大的人,在待人處事時,表現出來的是大氣、寬容、誠實、樂觀、忍耐、謙和;而心量小的人,在待人處事時,展示出來的是小氣、自私、嫉妒、虛偽、懷疑、奸詐。如:人們形容心量大的人,寬若大海;人們比喻心量小的人,細如芝麻。在現實世界里,人的心是有容量的。容量大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身外,能容欣喜之事、痛苦之事,能容贊美之事、批評之事,能容賺贏之事、虧輸之事,能容陽光之事、晦暗之事,能容公平之事、偏頗之事。而容量小的人,凡遇到不遂心、不如意的事,總喜歡埋怨、怪罪別人,總認為別人虧待、欠缺了自己,俟有點好處或收獲,不管自己合不合適、可不可以,總念想去爭去搶。在很多時候,人的心量之大之小,往往體現在一露臉、一開口、一投手、一舉足之間,甚至顯露于平時的表情、裝束、站相、打扮上。
能量咋樣?史載:在歷時66天的淮海戰役中,中國共產黨軍共殲滅中國國民黨軍55.8萬人。粟裕一直在最前線指揮作戰,功勛卓著。他于1948年9月24日,向中共中央軍委并華東局、中原局建議,濟南戰役結束后,下一步舉行淮海戰役。翌日,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10月5日至24日,他先后三次主持召開作戰會議,討論制定淮海戰役作戰方案。11月4日,他與譚震林、陳士榘、張震聯名簽發華東野戰軍淮海戰役攻擊命令……從淮海戰役大事日志中,足見粟裕杰出的軍事才能。新中國成立后,他榮膺“十大將”之首。這就是能量。能量有強有弱,如成功發射和回收航天飛行器,可見人的能量之強;而有些極微的病毒病菌即可置人于死地,又可見人的能量之弱。縱觀起來,能量有正有負,如倡導文明、和諧、自由、公正、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乃為正的能量;而宣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思想,乃為負的能量。能量有顯有隱,如“有這個權,作這個主”,那是顯的能量;利用職務影響或私人關系辦事,那是隱的能量。能量有長有短,如世襲王朝或家族企業所顯現的,那是長的能量,而“一錘子買賣”所表現的,則是短的能量。能量有虛有實,如外表好像很強大,內里確實很空虛,乃為虛的能量;又堅硬又結實的城墻,乃為實的能量。能量在一個人身上,有時是分裂的,換句話說,有這方面的能量,卻無那方面的能量。當年李白,吟詩作賦,登峰造極,后人無法企及。然而,他非經國之才,只在皇帝面前風光了一段不太長的日子,便不甚得意了。
心量與能量啥關系?一言以蔽之:多維的、多元的、多方的。曾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李瑞環有言:兩個地方能使人教育,一個是火葬場,在那里不管是什么人,男人、女人,當官的、老百姓,都一樣,往火爐子里一推,一按電鈕,立即變成骨灰。另一是醫院,一旦病倒住院,什么偉大設想、什么重要工作,都得放下。按說,看到火葬場別人這個情況,換到自己病重住院這個時候,什么東西都會想開,什么外物都會拋開,心胸便會豁然拓寬。然而,許多人一離開火葬場,病情若有好轉,想的、做的就不一樣了,在處理事務的能量上卻會依然如故,原先咋樣現仍咋樣,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助人為樂上,如果想幫助人就會想辦法幫助人,如果不想幫助人就不會想辦法幫助人。在許多時候,并不是這個人天生有辦法幫助人,而是這個人真的有心幫助人。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心量就是能量。心量大到何種程度,能量就可大到何種程度,二者成正比關系。換言之,心量倘若大到可與天與地同頻共振的程度,那么,能量也能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在不少人身上,因為能量大了,所以心量大了,如有一些企業家發財致富后,則一心熱衷于公益事業。說不定,他們在經營起步時,還有過包括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等行為。這從另一個意義上說,能量等于心量。精品是市場的“寵兒”。若要生產出精品,必須多花些心思。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只會離精品越來越遠。我們與其說精品生產者在經營手段上有能量,還不如說精品生產者在經營策略上有心量。有的時候,能量也會成為心量的俘虜。好多人的心累、身累即源于此。在古老的凱爾特傳說中,有一種鳥叫“荊棘鳥”,泣血而啼,直至嘔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自己與自己過不去,身陷泥淖而不能自拔,即明知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還是不愿意摒棄,如沉湎于婚外戀,自己不是不知道其會有害身心、有損尊嚴、有危名利,仍然會鬼使神差地去私交媾合。明朝醫家李梃指出:“若識透天年百歲之有分限節度,則事事循理自然,不貪不躁不妄,斯可以卻未病而盡天年矣。”其第一句話說的是心量,第三句說的是能量,最后一句說的是結果。這是人之養生方面心量與能量的關系。也就是說,心量可指導和引導能量,心量還可影響和左右結果。當年白居易,長壽之道是“四樂”,即仕途坎坷處世樂,感事釋懷賦詩樂,陶情冶性山水樂,恬和身心交友樂。心量與能量,不同的物種有異,如燕雀與鴻鵠;同樣的物種有異,老馬與小馬;不同的時間有異,如早晨與晚上;不同的處所有異,如在家里與在單位。因此,二者是動態的。即使是相同人數的兩組人進行拔河比賽,身強力壯的與身弱力薄的不一樣,齊心協力的與分心散力的不一樣,其無不源于心量與能量在客觀條件上和主觀努力上的差異。
每個世人在或久長或短暫的生命歲月里,心量與能量始終在陪伴著,哪怕到垂垂老矣,一些人還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其心量依然遠大;哪怕到行將就木之時,一些人還會“春蠶到死絲方盡”,其能量仍在發揮。人生的價值,說到底,在很大程度上見之于心量與能量。“心比天高”“心如死灰”,指的是心量;“力之擎天”“力之綿薄”,指的是能量。人在世間,無論學習、工作,還是生活,心當盡,但不能妄;能應盡,但不可逾。倘是,人生不管模樣如何,則不必抱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