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贏得與輸掉

人世間、自然界,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無時無刻不處于競爭之中,其中有的是競爭時間、空間,有的是競爭數量、質量,有的是競爭物質、精神。不過,這些競爭,既有故意的,又有無意的;既有主動的,又有被動的;既有激烈的,又有和緩的;既有長久的,又有短促的;既有顯著的,又有隱匿的;既有群體的,又有個體的;既有正義的,又有罪惡的;既有光明的,又有黑暗的。有競爭,便有結果。即使是無疾而終、難分伯仲、不明不白,那也是結果。其中最常見的,要么贏得,要么輸掉。當然,具體到一個個人、一件件物,贏得或輸掉,其性狀、程度不一定一樣,有完全、徹底的,有局部、一時的,有體面、光鮮的,有苦澀、灰溜的,有厚重、穩固的,有淺薄、漂浮的。

觀瞻世道,贏得與輸掉,可謂比比皆是。在戰場上有,如舉世聞名的中國共產黨軍隊對中國國民黨軍隊展開決戰的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和淮海戰役,結果是中國共產黨軍隊全勝,中國國民黨軍隊則慘敗。在官場上有,如公開選拔一名領導干部,很多符合條件的人報名參加競爭,結果,一人如愿以償,其他人則與此擦肩而過。在競技場上有,如體育比賽、技能競賽等,報名參加者眾,結果一個拔得頭籌、其他人依次而列,或只分出優勝者與非優勝者。在職場上有,如國家機關招錄公務員,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紛紛報名應試,結果一些人脫穎而出,一些人則名落孫山。在商場上有,如幾種白酒展開性價比競爭,結果某某白酒以質優價廉而勝出,其他白酒則稍遜。在文化市場上有,如一個時期內,全國各大影劇院同時推出了一批電影,結果某某電影最受觀眾歡迎,創出了最高的票房紀錄。在生意場上有,如某個大型工程項目招標選取施工單位,有好多單位參加競爭,結果某某單位中標,其他單位則遭淘汰。在情場上有,如在一所學校、一個單位里,有幾位小伙子對一位姑娘發起“愛情攻勢”,結果某某小伙子俘獲了這位姑娘的芳心,其他小伙子只能“退避三舍”。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凡人凡物,要想贏得,而非輸掉,有謀劃和決策上的問題,有機會和緣分上的問題,有運作和操辦上的問題,有地利和人和上的問題,但關鍵在實力和能耐。在實力和能耐中,既有硬的,如資金、裝備、人數、技術等;又有軟的,如計謀、策略、精神、方法等。公元前494年,在夫椒那個地方,吳國的軍隊把越國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越國國君勾踐忍受著奇恥大辱,被迫帶著妻子到吳國去,給吳王夫差當奴仆。過了三年,勾踐被釋放回國后,通過“臥薪嘗膽”,迫使自己不忘國恥、發憤圖強,終于使越國富強起來。公元前473年,勾踐率領大軍進攻吳國,把夫差圍困起來。夫差無奈自殺,吳國滅亡。古往今來,一一數列,戰爭勝負、國家興衰有賴于實力和能耐,產業發展、企業經營有賴于實力和能耐,科學創新、技術進步有賴于實力和能耐,就連自然界中的東風壓倒西風,抑或西風壓倒東風,也有賴于實力和能耐。簡言之,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只要有競爭,其比拼的,歸根結底是實力和能耐。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有些贏得的、有些輸掉的,并非硬的實力和能耐,而是軟的實力和能耐;有些贏得的、有些輸掉的,并非軟的實力和能耐,而是硬的實力和能耐。其最終決定贏得或輸掉的,或是硬的實力和能耐,或是軟的實力和能耐,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大千世界,蕓蕓眾生,莽莽眾物,概莫能外。

關于怎么贏得、如何輸掉,筆者手頭有兩個活生生的例子。一個是:我國北方城市一到冬季,在早市上賣大白菜的攤販一個接著一個。許多買大白菜的大娘喜歡習慣性地隨手掰掉幾片菜幫子,但往往有一種做賊心虛的感覺。大多數攤主比較嚴厲,不讓大娘們掰,更不讓大娘們多掰,只怕短了斤量少掙錢。然而,有的攤主卻落落大方,主動、熱情地給大娘們遞上已經掰掉了幾片菜幫子的大白菜,如果大娘們真的要買,還會再幫助掰掉幾片菜幫子,不僅如此,還會再揮刀把菜根剁掉,一下子把大白菜弄得白白凈凈。見此,大娘們紛紛爭相購買。這樣一來,這個攤主又多又好贏得了人緣,生意也就越發紅火起來。另一個是:有個人熬中藥時需一點玉米須做藥引子,便到市場上去尋找賣玉米棒的,因為有的玉米棒上留有玉米須。他第一個遇見的是個大姐模樣的人。“大姐,不影響你賣,我能不能扯一點玉米須?家里熬中藥需要一點。”他剛說完,她就接上話:“不行,你又不買我的玉米棒。”他無言以對,只能空手離開。他第二個遇見的是個阿姨模樣的人。他對她重復了剛給大姐說的那番話。聽罷,她含笑地說:“你扯吧,那能當藥引子,家里有病人吧?”他如愿扯了一點玉米須。走時,他還買了她的幾把青菜,盡管家里并不需要。以上兩個例子,頗能說明一個問題:有時候,只想贏得,更會輸掉;先輸掉些許,后贏得更多。古人所言的欲取先予、欲擒先縱,從一定意義上,說的也是這個問題。

在無處不有的競爭中,人需要理智地作出選擇。很多時候,需要心甘情愿地輸掉某些東西。為何?一來,你不可能永遠成為勝利者、永遠成為成功者。天底下的好事,不可能全部屬于你。故而,你須隨時隨地有輸掉的心理準備。這是從認識論的角度而言。二來,有時候,過程、階段中的輸掉,是為了最終結果的贏得。“欲速不達”中的“速”,即為急于求贏得,結果反而輸掉。“曲徑通幽”中的“曲”,乍看是輸掉的,最終是贏得的。這是從方法論的角度而言。三來,世上的人、世上的物,并非時時處處鶯歌燕舞般地美好,難免有不平坦、不順利、不稱心、不遂愿之處。因此,總有一些前輸掉或后輸掉、多輸掉或少輸掉、大輸掉或小輸掉、暫輸掉或久輸掉。這是從實踐論的角度而言。四來,競爭猶如賭博,結果要么贏得、要么輸掉(和局、廢局,畢竟很少)。正常情況下,從來就沒有只贏得不輸掉的(除非“打一槍就跑”)。故此,輸掉不足為奇,沒有什么可以大驚小怪的。這是從概率論的角度而言。五來,在世間,有些東西必須輸掉,但輸掉不是消弭、不是遁失,而是由其他東西贏得。換言之,有些東西輸掉,是為了其他東西生存與發展。這是從物質不滅論的角度而言。六來,人贏得了可以總結經驗,輸掉了可以吸取教訓。實際上,人在贏得中也可以吸取教訓,在輸掉中也可以總結經驗。人贏得了可以學習東西,輸掉了可以學習東西。實際上,正如美國學者哈維·麥凱所指出的,輸不是贏之反面,而可以是贏之一部分。人在輸掉中學習的東西,有時多于在贏得中學習的東西。這是從一分為二論的角度而言。

中國體育界有句十分響亮的口號,叫“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句口號沒有錯,更強調了風格。但是,不可糊涂,比賽是競賽,其本質為競爭。人生也是如此,也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然而,人生畢竟充滿了競爭。我們每個人,贏得也好,輸掉也罷,都要坦然面對。人生須有“三得”: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此乃睿智的彰顯、理性的積淀、成熟的標志。贏得與輸掉,本是人間尋常事。我們每個人,千萬不要由于一時的贏得而忘乎所以,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輸掉而一蹶不振,就感受到一無是處、一籌莫展。雖然競爭不能用贏得與輸掉來衡量一切,但既然參與競爭,就應該有“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奮斗精神,敢于去爭強、爭先。人在世上,參與競爭,總是說勿想贏得,那很可能虛假,起碼言不由衷。正確的態度是,在參與競爭中,只要過程、階段自己已經盡心竭力,其結果或贏得或輸掉,那可不必太在乎。也就是說,重在參與,重在力求,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再換言之,與其哀怨于已然,不如努力于未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平市| 武平县| 新沂市| 北辰区| 揭西县| 清水县| 高邮市| 阿合奇县| 桂阳县| 大悟县| 浦城县| 昆山市| 吉隆县| 巩义市| 赣州市| 宁武县| 西盟| 泸水县| 建瓯市| 集安市| 汉阴县| 邹平县| 永寿县| 泸溪县| 上虞市| 甘泉县| 马鞍山市| 新平| 望都县| 兴安县| 孟村| 嘉兴市| 白水县| 滦平县| 凌源市| 洪泽县| 江安县| 太仓市| 延吉市| 凤凰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