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世潮評:新時代人生哲學隨筆三百篇
- 顧龍友
- 2800字
- 2022-07-22 16:08:07
毛毛蟲與第十人
生物界有種昆蟲的幼蟲,每環節的疣狀突起上叢生著毛,俗稱“毛毛蟲”。法國心理學家約翰·法伯曾用毛毛蟲做過一個實驗。他把許多毛毛蟲首尾相連,圍成一圈。毛毛蟲由于天生有一種跟隨性,一只跟著一只,一圈一圈地走,結果,七天七夜之后,它們因為饑餓和干渴而精疲力竭相繼死去。這是生物界典型的人云亦云遭受的厄運。
人云亦云,比喻人無主見、沒定力,聽風便是雨,給竿順著爬。其源出宋代蘇軾文語:“我醉君且去,陶云吾亦云。”清代葉燮文語:“人云亦云,人否亦否,何為者耶?”世人為何會人云亦云?一是受群體因素的影響。人與生俱來的需求,其一生理方面的,其二安全方面的,其三尊重方面的。故而,世人通常會認為“隨大溜,不吃虧”,于是產生從眾行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曾于1956年招聘了一些志愿者進行了一個關于視察感志的心理實驗,結果顯示,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至少有一次從眾行為。二是受情景因素的影響。許多人尤其是女人逛商場時,容易被商場的促銷活動所感染,容易受名人的代言廣告所左右,結果往往是,把家里并不很需要的物品買了回來。有些人還聽信了商場“買一送一”“買二送三”等噱頭,買回了若干件同樣的物品,擱置家里而浪費。三是受個人因素的影響。一些人之所以盲目跟從,要么自信不足,要么生性懦弱,要么不明就里,要么怠于思索。其稀里糊涂的后果是,有時歪打正著,跟從對了;有時泥牛入海,跟從錯了。后者不能怪罪別人,誰叫自己沒有頭腦人云亦云的呢?
電影《僵尸世界大戰》(又譯為《末日之戰》)里有一段對話,提出了“第十人理論”。如下:“在上個世紀30年代,猶太人不相信他們會被關進集中營;1972年,人們也不愿意相信慕尼黑奧運大屠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前的一個月,我們眼看著阿軍的行動,但是沒有人認為那是一種威脅,一個月后,阿軍差點讓我們潰不成軍,所以我們決定作出改變。”“什么改變?”“第十人理論。如果我們九個人讀相同的信息,而得出同樣的結論,第十個人要做的就是提出異議,不管看上去有多不合理,第十個人得考慮另外九個人都錯了的特例。”
這段話的底蘊,其實早在中國古時,廣武君即已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容易犯“當局者迷”的錯誤,因為每個人都會有慣性和惰性,一旦決策后,常常會把“美麗”想得更多一些,而不愿意去想太多的風險,甚或還會自我解嘲一番:“氣可鼓,不可泄也。”擔心“自毀長城”,把困難和問題想多了,會削減自己的銳氣。在交通要道上,特別是在高等級公路上,中國每天都有不少汽車追尾事故發生。何故?慣性使然也。駕駛員若時刻戒備,防止不測,汽車追尾事故即可有效避免。有位老人曾告之筆者,當年國內戰亂期間,他們的村子里有許多男孩出去當兵,十年八年過去,國民黨失敗了,共產黨勝利了。而他們中的一些人,要么“生得偉大”,要么“死得光榮”;而另一些人,要么成為反革命被鎮壓,要么成為敵人被殲于戰場。實際上,剛出道時,很多人并不知道這個主義那個主義,但隨著經歷的增長,按理說,應該對自己的選擇逐漸認識。然而,有些人由于客觀上的、主觀上的原因,終使自己走向了革命的反面。
做毛毛蟲也好,當第十人也罷,必須解決束縛、禁錮自己思想和行動的依賴問題。依賴與依靠不同。二者都指望別人幫襯,但前者不能自立或自給,而后者基本能夠自立或自給。從一定意義上說,依賴是把自己的生命或成功交給了別人,而依靠則是為了自己的生命或成功借助于別人。人的生命從孕育起,即依賴母體臍帶提供所需營養,然而,從出生被剪掉臍帶的那一刻起,就得走向獨立。一棵樹欲要枝繁葉茂,必須先在泥土里扎根。同理,一個人若想有成就,必須先有自生基礎。人若缺乏獨立思考、獨立作為的能力,自身生命的意義便會大打折扣,甚至趨于“零”。就拿婚姻來說吧,女人的托付心態和動機,是婚姻的一大殺手。有些女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全部幸福寄托于男人身上,所有的事都要問男人,所有的事都要靠男人。她的男人就是她的天,天一塌,什么都感到完了,自己也不想活了。有些女人盡管嘴上也說“獨立”,事實上,她們的人格不獨立、身體不獨立、經濟不獨立。
當然,在世上,毛毛蟲的人云亦云,許多時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哪家烤鴨店前排隊購買的人多,說明這家做的烤鴨口碑好,實際上人的雙腿是用來投票的;交通路口,綠燈亮了,路人魚貫著行走在斑馬線上,后面的人低著頭尾隨著;參加選舉,候選人確實不錯,倘沒有更好的人選,即可快捷地在選票上打鉤走人,不必費太多的心思;與朋友們一起郊游,十之八九的人游興已盡,想再玩的人則不可硬要他人接著玩;在現行的高考制度和就業形勢下,該上學時要上學,該工作時要工作,不能游離于課堂、職場之外。不容否認,在很多情況下,人云亦云會取得一般甚至較好的成效。不過,其效正向抑或負向,完全取決于領頭者,處于人云亦云中,有收獲,大家都有收獲;要倒霉,大家都要倒霉。
當然,在世上,提出異議的第十人,標新立異也得講科學。否則,就是追逐怪誕不經。提出異議需要勇氣,興許前九個人中就有權威人士,故有時少不了需“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膽。舉例說來,十八世紀后半葉,瓦特改良了蒸汽機。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不過,由于它的效率極低,需配有體積龐大的鍋爐且鍋爐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因此,人們強烈地希望能有一種高效率、小體積且安全可靠的機器來取代它。對此,不少有識之士開始投身于研究,其中有一位默默無聞的研究者,他就是少年時即輟學到德國科隆一家小店做學徒工的奧托。他竟打敗了大工程師萊諾爾和羅夏,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四沖程循環內燃機,頓時名聲大振。試想,假若奧托也像萊諾爾和羅夏一樣,那就不可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從一定意義上說,第十人處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地步,其承擔的責任不謂不大。
毛毛蟲有它的好和壞,第十人也有它的好和壞。面對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人居其中,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要有堅決的判斷力。柏拉圖有言:“人是尋求意義的動物。”人類從產生之初,即具判斷是非的基本素養。時至今日,人行于世,哪些話當說、哪些話不當說,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通過深入思辨,務必掂量清楚。二要有堅強的自制力。自制是人有意識的行動,需要一定的力道。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若確認了孰是孰非,就得毫不含糊地堅持抑或拒絕,千萬不可作無原則的讓步。些許在政治上、經濟上、生活上犯錯甚至犯罪的人,往往是在人云亦云的情形下削弱了本身的自制力。三要有堅定的自信力。蒙田說過:“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自己徹底了解自己。”故而,倘是自己覺得當說的、該做的,就須信心滿滿地去為之,切勿隨波逐流、喪失自我。
人不是普通生物毛毛蟲,人是有高度理性的,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成為前九個人,還是作為第十人,都要有強烈的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并在此基礎上,拿捏正確的定位、擇揀正確的時間、作出正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