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后一天與一天最后

最后,對人、事、物來說,通常用在時間上、次序上、性質上、進程上,如“最后通牒”,即指一方對另一方(如一國對另一國、一地對另一地、一人對另一人等)提出必須接受其要求,否則將采取強制措施的行為,具有告知、警告的作用。又如“最后分手”,泛指盟友、夫妻等因故而各奔前程,換言之,自今而后,先前的友情、愛情不再。再如“最后完成”,常指某個工程告竣、某項工作結束、某樣農活收工等。最后與起先一起,構成了人、事、物存廢、興衰、有無的全過程。

人之最后,有一天的最后,這是睡著之前的時分;有一生的最后,這是死去之前的時光。古往今來,對此等最后的詠嘆比比皆是。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比喻對愛情的堅貞不渝,至死不變;也比喻對國家和人民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奧斯特洛夫斯基告誡人們,要不虛度年華,不碌碌無為,在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古時曾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其說的是自我反省。反省,即在回想中檢討自己,此乃在日后、事后。“不見棺材不掉淚”——比喻人不到絕望的時候不死心,或不看到最后的結果不罷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此用來激勵人們,死要有價值。“人死如燈滅”——此用以勸說別人抑制哀痛或不要迷信。“死去何足道,托體同山阿”——此認為人死不足懼。文天祥有詩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言志,其表現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氣節高尚。據說,居里夫人僅只惋惜一件事:日子太短,過得太快。文嘉賦詩感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如上,有的洞悉了世事,有的透徹了人生,有的凝練了品性。

最后一天與一天最后,貴有最后。其一,最后可以回望。一天下來、一生過來,到了最后,靜而思之:做了哪些事、處了哪些人,哪些事該做、哪些事別做,哪些人應處、哪些人別處。還有,有哪些得、有哪些失,哪些該得、哪些不該得,哪些該失、哪些不該失。再有,怎樣過、過什么,哪些該過、哪些不該過,哪些該這樣過、哪些不該這樣過。人在旅途,行色匆匆,不到最后一天或一天最后,還難以如此回望。其二,最后可以總結。在職場,每個員工每到年終,都須梳理歸總一年來所做的工作及其成效;在官場,主要領導每到升遷、調動、退休,都須進行離任審計。古時即有“蓋棺論定”之說,指的是人死之后,對其的是非功過作出結論。人生到了最后,若有功名已經過錄,若有恥辱無法抹除。在塵埃落定之時,便于后人忠實總結。為何當代撰的史、個人寫的傳容易存疑,其緣由多在于此。其三,最后可以冷靜。《論語》中有曰:“明逝矣,歲不我與。”一天到了最后,這一天很快就要過去了;一生到了最后,這一生就沒有多少時間了。離去的,再也不會復返。人生到了最后,對浮名的追逐,對勢位的留戀,對得失的計較,對恩怨的糾結,還有對肉欲的熱衷,或有意,或無奈,必將漸次脫離自己的身心。這個時候,容易客觀地思考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無愧與有愧。

最后一天與一天最后,最后也是舞臺,舞臺可用來表演,而節目不盡相同。對最后一天,一種認識是,人之尾聲為悲劇,走時親友哭著;另一種認識是,人之離去為撒手,走時什么東西也沒帶。再一種認識是,人之了結為回歸,走時踏上了回程。還有一種認識是,人之辭別為接力,走時完成了生命的接力。無論何種認識,死去即是最后。最后,有的人轟轟烈烈,像偉人、名人、貴人;有的人悄無聲息,像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有的人流芳百世,像對國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而不朽貢獻的人;有的人遺臭萬年,像奸雄、巨逆、禍首。有的人正常自然,像因病醫治無效而去世;有的人異常特別,像因故自戕、他殺、遭殃。有的人“說走可走”,像無牽無掛的人;有的人“欲走難走”,像身陷囹圄的人。有的人“走了可了”,像世無交纏的人;有的人“走了不了”,像死有余辜的人。有的人坦坦蕩蕩,像光明正大的人;有的人齷齷齪齪,像偷雞摸狗的人。古往今來,在最后一天,慈善的有之,悲壯的有之,殘暴的有之,貪生的有之、無奈的有之。慈善的,如一些人向社會捐獻了所有的財產。悲壯的,如陸秀夫蹈海殉國,文天祥寧死不屈,史可法凜然正氣,夏完淳為國赴難,閻應元“寧作南鬼”,范成大舍生忘死,李定國絕不投降。殘暴的,如國民黨反動派敗逃臺灣前,殺死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國外極端恐怖主義者,以“人肉炸彈”傷亡無辜平民。貪生的,如繳械投降的、自首變節的人。無奈的,如數以百計的人因馬航飛機失聯、因長江游輪傾覆而丟掉了性命。面對最后,許多人都有“謝幕詞”,不過,有的哀怨,有的告饒,有的嘆息,有的詛咒;有的欣慰,有的平靜,有的期盼,有的許諾。如陸游臨終時賦詩《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瞿秋白就義前向劊子手微笑地說:“此地甚好。”馬克·吐溫與他告別的人說了一句:“再見,我們很快還會相逢呀!”就這般,一個個在世上表演了一生的人,各具特色地給自己畫上了生命的句號。

是客觀規律,是自然規律,不管自己抑或他人情愿與否,這最后一天與一天最后,都總會或早或遲來臨。“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世上的人、事、物,都是新陳代謝的。俗話也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既然“逝者如斯夫”,那么,人在最后一天之前的時分或一天最后之前的時光,當多加珍重和愛惜。似是人之劣根性,常人易犯“少壯不努力”和“福中不知福”之錯,且往往不到最后不認錯,甚至縱然到了最后尚無醒悟。人度過的每一天,雖只有12個時辰,但都是一番游歷,何不“瀟灑走一回”,多用心些,多下勁些,并盡可能滿載些呢?人生到了最后,所思所想多種多樣。如:“我要滿懷感激,把還有的一分一秒化為甘露,一口一口,細細品嘗。”“我要輕輕撫摸還有的一分一秒,不讓白白流失,因為它不能存入銀行、來世再用。”“我要緊緊抓住還有的一分一秒,有所作為,因為是我奉獻愛心的最后機會。”“我要認真利用還有的一分一秒,懺悔自己,告誡別人。”如上,總體上是,活一天,愛一天;多一天,賺一天。倘若把人之壽命作為分母、活的最后一天作為分子的話,那么,每個人的比值通常不一樣,有的要相差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每個人的最后一天,蘊意并不相同。一般而言,比值大的貢獻大,比值小的貢獻小。但不盡然,有的人活的時間很短,卻彪炳千古;有的人活的時間很長,卻無影無蹤。有句俗語:“要知道自己會死,早就爬進棺材了。”其說的是,人的最后一天,一般不會先知先覺。但必須清楚,最后一天是由一個個一天最后延續和累積而至的。一個一天最后,似乎太尋常了。然而,一個又一個的一天最后過去,其量在變,質也可能在變。有句格言說得好: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奇跡,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所以,人在每一個一天最后,應捫心自問:“今天我做了什么?做得怎樣?”人在最后一天來臨之前,當像螞蟻一樣,竭盡全力儲備,儲備經驗,儲備才干,儲備美名,儲備義財。莫等最后一天空悲戚。毋庸諱言,許多人對最后一天(包括養老)從未考慮,只是想“到時候再說”。無疑,此是造成這些人一無所有、晚景凄涼的重要原因。凡是有完美人生的人,無一不未雨綢繆,既重視最后一天,更重視一天最后。盡管歲月不饒人,但他們也不饒歲月。當然在社會上,人生的完美并不是普惠的,從來就只由不夠完美的大多數構成的;人生的完美并不是恩賜的,從來就只由依靠自己的勤奮走向相對成功的大多數構成的。故而,不能簡單地評論人生之完善與否、成功與否。但人活一輩子,起碼得做一個有益社會的人、一個不留恥辱的人、一個充實快樂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同县| 太保市| 蒙阴县| 北流市| 永靖县| 黎城县| 淄博市| 云林县| 内乡县| 玉门市| 修武县| 兴城市| 德清县| 红原县| 宁化县| 贵州省| 苏州市| 汝阳县| 阳信县| 文登市| 阿拉善右旗| 扶风县| 甘谷县| 大荔县| 葫芦岛市| 德令哈市| 志丹县| 济宁市| 邵阳县| 南康市| 曲阜市| 富蕴县| 诏安县| 曲松县| 铁力市| 绿春县| 鹤岗市| 巴塘县| 武乡县| 梨树县| 永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