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凡例

一、本書人名全選自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一年所編《中國人名大辭典》。編排次序基本仍其舊。因新舊字形不同,筆畫亦異,故部分姓氏之次序,亦小有調整,如呂、成舊作七畫,今在六畫;從邑、從阜、從艸諸姓,排列亦有變動。原書筆畫有計算失誤者,本書亦予訂正,如姬、柴誤作九畫,今移在十畫。

二、命名取字,上古多尚質樸,中近古特重文飾。前者多古詞古義,今頗難曉;后者多取義經傳詩文,亦紆曲費解。凡此二者,必詳加徵引,以明其故。其以常見詞、常用義爲名字者,則只做簡要解釋,一般不多事引證。名字涵義或有兩解者,必別爲詮釋,以供參考。

三、命名取字本有通則,但時代不同,風尚各異,且因人物身份、教養、志趣不一,故其中亦有變化。本書性質類辭書,不便闡發其理,惟時就有關條目所涉及者,略加説明。雖不免於重複,或可便於讀者。

四、名字取義,出處頗多相同者,故詮釋時或詳於甲而略於乙,再詳於丙而又略於丁。似此類熟典常語,多次重複出現,雖於某條略簡,但不使妨礙理解。

五、本書於同名異字條目中,遇取義同出一處者,則用“解見”“解見”或“解見”等方式作解。除此而外,所有其他條目皆不用此方式,以免反復翻檢。

六、古籍傳世日久,輾轉翻刻,遂多魯魚亥豕之誤,名字産生訛錯,自屬常事,或有發現,必就名字相協之理加以辨正。如後魏元乂不當作元叉,辛俊不當字叔義,“義”爲“乂”之訛。幸而言中者固當有,主觀臆斷處亦不敢言無。請讀者鑒定。

七、古人取字常以伯(孟)、仲、叔、季區別行第,書中反復出現,雖不勝其煩,但爲便於讀者理解,時詳時略,不一概摒棄。

八、本書不以帝王謚號、廟號立目,如不收魏武帝而收曹操,不收梁武帝而收蕭衍,不收明太祖而收朱元璋。

九、個別人物名聲不顯,功業不爲人知,《中國人名大辭典》未予立目。如宋應星,其《天工開物》未被發現時,其事跡鮮爲人知,本書則予補入。有個別著名人物《中國人名大辭典》未收其字,本書則據史料加以增補,如年羹堯等即是。

十、本書人名雖曰全選自《中國人名大辭典》,但有極個別人的名字較爲特異者,亦偶而録入。如邵颿字無恙,即録自《隨園詩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原市| 岳阳县| 厦门市| 姜堰市| 宁蒗| 炉霍县| 马龙县| 常德市| 德江县| 三河市| 汉沽区| 阿克| 宿迁市| 天津市| 和硕县| 邮箱| 扶风县| 唐山市| 五寨县| 新晃| 祁连县| 凤冈县| 文登市| 顺义区| 辉县市| 霍城县| 太康县| 乡宁县| 滁州市| 凉城县| 兴文县| 康平县| 眉山市| 怀安县| 晋宁县| 青海省| 丹江口市| 枞阳县| 旬邑县| 隆子县| 临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