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布尼茨自然哲學文集
- (德)萊布尼茨
- 3051字
- 2022-07-22 11:17:22
從位置哲學到心靈科學
——致安東尼·阿爾諾注100
……在這么多令人煩心的事情中,在我看來,在我生命過程中,沒有什么東西比確保我未來安全這一問題更加認真地予以默思了;而且,我還承認,迄今為止,我的哲學探討的最重大的原因還在于渴望贏得不受人鄙視的獎賞,亦即心靈的寧靜,在于能夠說我已經推證出了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此前只是為人們所相信,甚至人們對之一無所知,盡管它們意義非常重大。
我看到,幾何學或位置哲學(philosophiam de loco)是達到運動和物體哲學(philosophiam de motu seu corpore)的一個步驟,而運動哲學又是達到心靈科學(scientiam de mente)的一個步驟。注101因此,我已經推證出有關運動的一些具有重大意義的命題,在這里我將談到其中兩個。首先,與笛卡爾所斷言的相反,在靜止的物體中根本沒有任何黏合性或堅固性(cohaesionem seu consistentiam),再者,凡處于靜止狀態的物體,不管其如何小,都受到運動的驅動或劃分。到后面,我將把這個命題進一步向前引申,發現沒有任何一個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注102因為這樣的事物與空的空間(spatio vacuo)將會沒有任何差別。由此,我們還可以接著得出有關哥白尼假說的推證以及自然科學中許多新奇的東西。另一個命題在于:所有處于充實中的運動都是同心的圓周運動(circularem homocentricum),任何一種直線的、螺線的、橢圓的運動,甚至那種圍繞著不同圓心的圓周運動,都不能理解為在世界存在,除非我們承認存在有真空。在這里言說靜止的事物是沒有必要的。我之所以在這里說到這些,乃是因為從這些東西中能夠推演出一些于我當前的目的非常有用的東西。從后面這項原則我們能夠得出結論說,物體的本質并不在于廣延,也就是說,并不在于大小和形狀,因為空的空間,即使是有廣延的,也必定不同于物體。從前面那項原則,我們能夠得出結論說,物體的本質毋寧說在于運動(essentiam corporis potius consistere in motu),注103因為空間的概念所包含的并非任何別的東西,而無非是大小、形狀或廣延。
在幾何學中,我已經推證出了一些基本的命題,關于不可分事物的幾何學即依賴于這樣一些命題,也就是說,它們構成了發現和推證的源泉。這樣一些命題有:任何一個點都是一個小于任何一個給定空間的空間;一個點具有多個部分,盡管這些部分沒有什么差別并且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indistantes)注104;歐幾里得講各個部分都具有廣延并沒有錯;不存在任何不可分的事物,不過卻有無廣延的存在者;注105一個點大于另一個點,但在關系上卻小于任何一個能夠表達出來的事物,不可與任何一個可感覺到的差別相比較;一個角是一個點的量。從不可分事物的運動論,我還可以補充說:靜止之于運動的關系并非點之于空間的關系,而是“無”之于“一”的關系;一個努力之于運動,一如一個點之于空間;在同一個物體上能夠同時存在有若干個努力,卻不能同時存在有若干個相反的運動;在它的努力實施時,一個運動物體的單一的點有時可以處于許多位置或許多空間的點,或者處于一個大于其本身的空間部分;凡運動的物體永遠都不會處于一個位置,甚至也不會處于一個無窮小的瞬間;一如亞里士多德界定一個連續體(continuum)時所說,如果一個物體努力反對另一個,這就是它們相互滲透、相互結合或這兩個物體的邊界合二而一的開始。注106因此,所有這些物體,也只有這些物體相互壓迫相互聚合。還存在有一些瞬間的部分或符號(signa),一個能夠從連續加速運動得到理解的概念,這種運動的速度在每一瞬間都在增加,從而一開始就有所增加。在一個給定的瞬間,一個符號必定先于另一個,卻沒有任何廣延,也就是說,在那些其對于任何一個感覺得到的時間的比率大于任何一個給定的量的符號之間沒有任何距離,就像一個點對于一條線沒有任何距離一樣。注107
由這些命題,我得到了重大的收獲,不僅在證明運動規律方面有重大收獲,而且在心靈學說方面也有重大收獲。因為我推證出,我們心靈真正的處所是某個點或中心(locum verum mentis nostrae esse punctum quoddam seu centrum),而由此我又進而推斷出一些卓爾不凡的結論,既有關于心靈不朽的本性、思想停止的不可能性以及忘記的不可能性的結論,也有關于運動與思想之間的內在差異的結論。思想在于努力,一如物體在于運動。每個物體都能夠被理解為瞬間的心靈(mentem momentaneam),或者說注108是沒有記憶的心靈。物體中的每一個努力就其方向而論,都是破壞不了的;注109心靈中的每一個努力就速度的等級而論,也都是破壞不了的。正如物體在于一系列運動那樣,心靈則在于各種努力之間的和諧。一個物體的當下的運動,亦即意志,是由此前的各種和諧所組成的一種新的和諧產生出來的,或者是通過快樂產生出來的。如果這種和諧受到了強加給它的另一個努力的干擾,便會產生出痛苦來。我希望將這些以及我目前正在致力于完成的《心靈原理》(Elementis de Mente)中的許多其他問題都一一推證出來。由此,我敢冒昧地允諾對三位一體、道成肉身、前定、圣餐諸多奧秘提供一些說明,對于這些,我將到最后論及。注110
我的生活方式本身使得我致力于探究道德問題,以比通常多少更為明晰更為確定的方式建立起正義和平等的基礎。注111我正在致力于寫作《羅馬法的硬核》(Nucleum Legum Romanarum),這部著作將以它自己的話語簡明扼要井然有序地展現出整部文集中真正法律的內容,既有新的內容,也有屬于法律文本的東西,所有這些都可以視為甚至現在就能頒布的新的《永恒法令》(Edicti perpetui)的典范。同時,我現在還正在考慮以一種簡短表格的形式摘編《羅馬法原理》(Elementa Romani juris),使人一眼就能夠看到少數幾條清楚的規則,將其結合起來便能解決所有的案例,進而為簡便的法律訴訟提供新的證明,所有這些在我看來,比任何別處所提出的都便捷得多,有效得多,徹底得多,也自然得多。除了這些之外,我還計劃以一本短著的形式探討一下《自然法原理》(Elementa juris naturalis),在這部著作中,一切內容都只從各種定義出發予以推證。我將好人或義人界定為愛所有人的人;愛,作為快樂,來自他人的幸福,作為痛苦,來自他人的不幸;注112幸福,作為快樂,沒有任何痛苦;快樂乃對和諧的感覺;痛苦乃對不和諧的感覺;感覺乃具有意志的思想,或具有活動努力的思想;和諧乃為同一性所補償了的多樣性。因為多樣性當其歸結到統一性時,便總能使我們高興。由這些命題,我能夠推斷出有關正義和平等的所有定理。這就是允許一個好人能夠做的事情。這就是一個好人必須履行的義務。因此,很顯然,義人既然愛所有的人,也就必定努力使所有的人高興,即便他做不到這一步時亦復如此,就像一塊石頭努力下降一樣,即便它被懸在空中時亦復如此。我表明,所有的義務都能夠通過至上的努力得到履行;愛他人與愛上帝,上帝乃普遍和諧的根基,是一回事;其實,真正地愛或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與愛超越萬物的上帝是一回事;愛所有的人與成為義人也是如此。如果若干人的福利相互沖突,一個人便更愿意經由他的幫助到最后都獲得更大的利益。因此,在沖突的情況下,其他的事物都是平等的,一個人越是善,也就是說,這個人越是更加普遍地愛他人,他就越是樂意愛人。因為無論給他什么樣的東西,就其使許多人獲得福利而言,都會由于反思而多倍地增加,從而許多人便在幫助他的過程中得到了幫助。總之,如果其他事物是同等的,一個人如果已經滿足,他就更受到歡迎。因為這可以用來表明,使他人得到福利無論如何都不是以加法的形式進行的,而是以乘法的形式進行的。如果有兩個數,其中一個大于另一個,它們與同一個數相乘,數字越大,增加的數值也就越大……因此,與同一個數相乘的數字越大,我們獲得的就越多。在加法與乘法之間的這樣一種差別應用到正義學說中意義重大。因為施人以好處就是相乘,加害于人就是相除,由于這一理由,受益的對象是一個心靈,心靈是能夠將每一件事物應用到一切事物上面的,而這就其本身而言,就是在發展它或增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