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騰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這些成就為世人所矚目。然而,經濟跨越式發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隱患,如生態環境惡化、資源枯竭等一系列問題都為我們的發展敲響了警鐘。始于2011年的霧霾天氣持續肆虐,給人們的身體健康與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威脅。目前,改變以往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發展模式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為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綠色發展理念,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了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更進一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基本國策,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通過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與“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發展理念在本質上不同的是,這一理念更強調事前預防。當前,我們要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競爭力,從以產業為主轉向以物質資源為主的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實現收入增長向依靠勞動生產率提高的方式轉變。我國雖然經濟增長較快,但是仍屬于發展中國家,而且人口眾多,所以經濟的持續增長是實現人民物質、文化等各方面需求的基礎。因此,我國要在狠抓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環境治理與保護的同時,毫不動搖地堅持經濟建設。

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我國旅游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根據 《2017年全國旅游市場及綜合貢獻數據報告》,2017年,我國旅游業總收入達到5.40萬億元人民幣,全年全國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截至2020年,我國旅游市場規模已連續4年居全球首位。然而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生態環境的污染(如始于2011年的霧霾天氣)一度為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挑戰。旅游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5年入境旅游的外國游客達2598.54萬人次,較2014年下降了1.42%,較2012年下降了4.44%,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環境規制強度不斷提高,從2016年開始,入境外國游客的到訪數量又開始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同期,國際旅游收入呈現下降態勢,2013年相比2012年(4919億元人民幣)減少了4.33%,而2014年又比2013年下降了0.41%。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周邊一些國家的入境旅游保持良好增長態勢。例如,2015年到訪日本和新加坡的外國游客均超過1500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了近1.2%和0.9%日本國家旅游局官網,https://www.jnto.go.jp/jpn/news/press_releases/ index.html;新加坡旅游局官網,https://www.stb.gov.sg/statistics-and-market-insights。 。2016年到訪泰國旅游的外國游客同比增長了近9%,達到3260萬人次全球經濟指標數據網,https://zh.tradingeconomics.com/thailand/tourist-arrivals。 。

與2016年之前我國入境旅游人數下降的趨勢不同,根據《2016年旅游服務再體驗調查報告》 中國消費者協會網,http://www.cca.cn/zhuanti/trip/index.aspx。 ,近年來,我國旅游服務質量表現為“總體穩定,穩中有進”。因此,近年來入境旅游發展勢頭不佳并不能從旅游服務質量方面進行解釋。同時,與入境旅游人數下降同期出現的霧霾天氣的加劇可能對其具有一定的解釋力,而且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引起了學者的注意。例如,高廣闊與馬麗霞(2016)的研究表明,霧霾天氣的確對我國入境游客流量產生了負面影響。受持續的霧霾影響,不僅入境旅游受到了沖擊,國內旅游市場也出現了需求減弱、市場增長放緩的趨勢,加劇了旅游市場的季節性波動(彭建等,2016)。

對于高度依賴生態景觀和文化資源的旅游業來說,環境問題對其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為解除嚴重的環境污染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威脅,近年來,我國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戰略和構筑“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因此,我國政府對環境污染的規制力度將會不斷提升,以期扭轉環境惡化的不利局面。基于這樣的現實背景,本書的研究以環境規制對我國旅游產業結構和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影響為主題,對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從研究成果的數量及涉及的研究范疇來看,目前單獨針對環境規制、旅游產業結構、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研究都已經比較豐富。對環境規制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上,但是對環境規制行為測度的系統研究并無統一的方法與結論。因此,針對不同研究主體,多是根據研究需要或者數據獲取的便利性自行定義和測度環境規制的強度,而指標體系選取差異則導致了研究結論的不確定性。在旅游產業結構研究方面,雖然相關研究已經比較豐富,但是也存在因對概念、內涵理解不同而導致差異化研究結論的現象;在旅游產業競爭力研究方面,已有研究關注的焦點主要在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內涵與構成、測度與評價、優化與提升等方面,尚無環境規制強度與旅游產業競爭力之間作用機制的理論研究與經驗研究。

1.1.2 理論意義

環境問題、產業結構和產業競爭力都是近年來經濟學研究的熱點之一。環境規制強度、產業結構與產業競爭力的概念、內涵及測度方法至今仍在爭論中不斷發展。產業競爭力作為產業績效的表征形式之一,與產業結構之間存在關聯效應。然而,對產業結構與產業競爭力之間相互影響的動態傳導機制的研究也因產業領域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結論。結合近年來中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環境規制政策與措施也日益加強,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辨析環境規制強度與旅游產業結構、旅游產業結構與旅游產業競爭力、環境規制與旅游產業競爭力之間的關聯與作用形式,能為我們認識旅游產業競爭力、制定適宜的產業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本書的理論意義有以下四點:

第一,重新定義了環境規制的內涵與范疇,豐富了環境規制理論的體系內容。在現有關于環境規制強度的文獻中,環境規制代理變量的選取方法并不統一。受指標選取標準欠缺以及研究指標多樣性等因素的影響,相似問題的研究由于選取的指標不同,往往得出完全對立的結論。本書試圖以全社會環境治理視角為切入點,從環境治理的措施、影響與效率三個方面入手,將監管機構環境治理的相關行政文件數量、環境治理的經濟投入與行政罰款、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與環境污染相關疾病的發病率以及環境治理達標率等指標納入環境規制強度評價體系,為環境規制強度相關研究提供有益的補充。

第二,從環境規制的視角思考旅游產業競爭力問題,豐富了旅游產業發展的相關理論研究?,F有國內外關于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研究文獻,主要是從微觀層面考察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在理論研究方面,環境規制對競爭力的影響方向并不確定;在經驗研究方面,尚缺乏針對環境規制對旅游業競爭力影響的定量分析。因此,本書的研究從較為宏觀的層面,不僅在理論方面,而且在經驗研究方面豐富了旅游產業發展的研究。

第三,辨析了旅游產業結構與旅游產業競爭力之間的關系,完善了旅游產業結構與旅游產業競爭力理論體系的內容。旅游產業結構與旅游產業競爭力是相對獨立的兩個研究領域,現有文獻中,鮮有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分析的。本書以環境規制為切入點,以旅游產業結構與旅游產業競爭力的構成要素為基礎,厘清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建立了兩個研究領域之間的橋梁。同時,在對產業績效與產業競爭力二者概念、內涵的對比分析基礎上,辨析了它們的關系。本書認為,產業競爭力不僅表現為持續獲取經濟收益的能力,還表現為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產業競爭力的物化表現形式即產業績效,因此,產業競爭力的內涵與范疇較產業績效更為深刻和廣泛。以產業競爭力代替傳統的產業績效,豐富了績效的內涵。

第四,區域環境政策的變化,不僅會影響區域內旅游產業結構以及旅游產業競爭力,還會影響鄰近區域相關產業;區域旅游產業結構的變化,同樣會對鄰近區域的相關產業產生沖擊。為此,必須考慮環境規制政策、旅游產業結構與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空間溢出效應。因此,本書的研究補充了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相關內容。

1.1.3 實踐意義

本書在“產業結構—產業競爭力”這一關系上,引入外部環境影響因素,對環境規制影響旅游產業結構,進而影響旅游產業競爭力的機制與路徑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研究了環境規制強度、旅游產業結構、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空間影響效應,為我國政府制定相關環境規制政策提供了理論與實踐依據。在實現經濟建設目標的同時改善環境質量,促進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以及旅游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實現區域間旅游產業協同、有序、健康地發展,為我國旅游產業政策、環境規制政策的制定,以及旅游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競爭力的提升等方面提供具體、可操作的政策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准格尔旗| 会泽县| 池州市| 邵阳县| 准格尔旗| 枣庄市| 聂荣县| 贵南县| 朝阳市| 永定县| 富源县| 敦煌市| 和平区| 高淳县| 鹿邑县| 临澧县| 南宁市| 公主岭市| 瑞昌市| 绍兴县| 新民市| 宣化县| 彩票| 阿克苏市| 独山县| 弋阳县| 岢岚县| 龙胜| 嘉黎县| 柳州市| 河东区| 罗山县| 祁门县| 海晏县| 枣阳市| 墨脱县| 固原市| 太原市| 方城县| 眉山市| 巴林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