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情緒思維形成的生理機理
機理是指構成系統中的要素及其相互聯系關系,對于人來說,機理反映“有機體的構造、功能和相互關系”,作為一種獨立的思維形式,人的情緒思維必然有其生理機理特征。綜合有關情緒思維的研究,從生理機理上看,情緒思維有其自身的內涵及特點,主要表現在發生機理、知覺機理和推理機理三個重要的環節。
1.情緒思維的發生機理
人的大腦存在不同思維形式,其本源在于大腦的生理構造。
從脊椎動物進化的視角,“三重腦”模型解釋了由爬行動物(腦干)、哺乳動物(邊緣皮層)到靈長類動物(新皮層)的大腦進化發展過程。
按照情緒智力理論研究者戈爾曼(Daniel Goleman)簡潔的陳述,對于大腦皮層的研究結果揭示,人的大腦皮層由兩個部分皮層構成:“邊緣皮層”與“新皮層”。
大腦邊緣皮層主導對信息刺激的接受,產生情緒,形成情緒反應。人與動物在這方面相同,這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情緒一旦生成,就會對思維意識產生影響,并且有可能在意識涌現中形成情緒思維形式,占據思考判斷主導地位,指導個體做出各種行為選擇決定。情緒思維能夠迅速開展,是人類在萬物競爭中進行“自我”保護的至關重要的本能。例如在各種突發的危險信號感受過程中,人類往往憑借這種動物本能的情緒思考判斷快速地做出避險決定,通過相應的行為選擇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大腦新皮層主導對知識與經驗的記憶與儲存,產生關聯推斷,形成邏輯反應。人與動物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這個方面,人的大腦新皮層較為發達,而動物之中,只有如靈長類動物,其大腦才有少量的新皮層神經構造,有一些簡單的關聯推斷能力。
在生理基礎上擁有邏輯思維能力,是人類在萬物競爭中取勝的根本原因。但是,也千萬不要忘了情緒思維所擁有的動物本能的影響作用。
對于人類來說,情緒思維與邏輯思維都不可或缺。與此同時,在生理基礎上開展的這兩種思維形式,又是導致個體思維呈現復雜性的根本性影響因素。
戈爾曼的解釋簡潔易懂,但是,從專業研究的視角,情緒產生的生理機理卻非常復雜。
從生物性來看,情緒是人對信息刺激(投射)產生的生理、心理反應,表現為一種意識或思維存在狀態。
心理學最早涉足情緒研究領域,但由于情緒研究的復雜性,心理學研究者在對情緒的研究中存在多種觀點,不僅學說林立,往往還是爭論多于定論,分歧多于共識,這使得從心理學角度去理解情緒變成了一件復雜的事情。
從心理學研究的一般觀點看,情緒是人的情感表現,它既有生理的變化,又有心理的變化,并關系到人的身體狀態變化以及思考判斷和行為選擇。
雖然對情緒概念的界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研究者們在情緒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物性產物上卻已達成共識,“大量證據表明,基本情緒具有演化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和至少部分專用的神經系統,它們在個體發育的早期就已經形成”。
對于情緒生成機理和作用的認識,從傳統到現代,其內涵呈現出明顯的反差。
(1)傳統觀點認為情緒生成于內臟,對邏輯思維起著瓦解作用。
自古以來,人們對于情緒生成、運行及影響,就有濃厚的探究興趣。
在古代,對于情緒的最初認識,大多是從動物學的視角來看待其變化特征。人類對于情緒的認識,是將其作為一種動物的本能意識予以關注。
人的情緒與其他動物一樣,是一種自然生成而又不易控制之物,它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往往又是一匹難以馴服的野馬,超越我們的理性認知判斷,容易使人的行為動物化。因而情緒長期被看作是一種容易產生負面影響的心理構成物,對其也缺乏深入的研究與分析。
在中國古代,情緒指人處于的一種心境狀態,常與男女戀愛時的纏綿情意聯系在一起,用于描述戀人分離的時候相思相念的心境。
中國古代對于情緒與行為之間的關系,已經有了一些較為深入的關注。在儒家經典著作《中庸》的開篇,即認為人的基本情緒有喜、怒、哀、樂四種。“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img alt=" 李鍌,等.大學中庸高級讀解[M].臺灣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9:54."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BA54E/2375558210982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38859-XCSj93bLsK5cDdv6Uu2CNQLmX6diG5JN-0-639a3a37b05596da0f824fc722612d70">在此,所謂的“中”與“本”即是萬物擁有的本性,儒家認為一個人有情緒,是人的天性本能,是一個自然的現象,個體的修養就是領會如何控制情緒的發作。
在古希臘,情緒被視為是一種動物本能的主觀物,其難以控制的特性會對人的心理和諧產生威脅,理性與激情交替控制靈魂的舉動,就如在人的內心常常發生的戰爭,情緒會給個體帶來生機,但也會產生危害。
早期哲學家對人類情緒與理性的關系有過許多論述,以柏拉圖的思想為代表,強調理性對情緒的調整和控制。柏拉圖將靈魂劃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理性,位于人的頭部,是靈魂的主宰。二是激情,位于胸部,關系到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三是欲望,位于腹部,是一個人動物本能的需求構成。
在柏拉圖看來,理性、激情和欲望是靈魂的共同組成部分,理性處于支配地位,激情和欲望處于附屬地位,只有三者和諧才會使人處于最佳心理狀態。但是,激情卻反復無常,試圖掙脫理性控制。
對于情緒產生的生理機理,心理學家們逐漸由身體至大腦,尋找著確切的答案。
到了19世紀末期,隨著心理學的發展,情緒的變化與行為之間的關聯性得到重視與研究,作為意識機能構成的主要內容即知、情、意之一的情緒,開始在心理學中得到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詹姆斯(William James)與蘭格(C. G. Lange)提出了情緒是大腦植物性神經活動產物的觀點,即情緒刺激引起身體的生理反應,而生理反應進一步導致情緒體驗的產生,從人的生理、機理方面開始對情緒的產生變化進行研究。
在詹姆斯和蘭格之后,由于情緒的生成變化與大腦構成緊密關聯,而對大腦的研究必須借助于高精密分析儀器與實驗手段,因而在計算機分析儀器出現之前,情緒研究一直處于初期的借助于直觀觀察與分析的研究水平。
(2)現代研究揭示情緒產生于情緒腦,具有獨立工作機理。
當擺脫了情緒由內臟產生的認識之后,人們對情緒與大腦之間的聯系給予了新的關注。
20世紀20年代,生理心理學家坎龍(Cannon,W. B.)認為情緒不是由內臟所引發的,而是由大腦皮層的下部位,特別是丘腦所引發的,所有的情緒都依賴于同樣的活動鏈條??昌埖难芯?,揭示了情緒的大腦皮層工作機理。
情緒思維的工作機理涉及大腦中復雜的神經組織結構及其運行系統,這為相關的研究及理解都帶來了難度,人們開始用“情緒腦”這個概念來簡化情緒的生成機理及過程。
隨著科學實驗手段的提升和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發展,人類對于情緒腦的獨立工作機理的認識進入新的階段,對于情緒思維反應的神經回路有了新的認識。
情緒作為一個獨立過程的研究及結果,使得情緒的生成機理以及對人的思考判斷、行為選擇的影響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路徑,這從吳三桂的思維活動過程中就有明顯的體現。
吳三桂在歸降李自成的途中遭受重大信息刺激,推翻歸降決定,重回山海關后,在強烈的復仇情緒影響下,吳三桂的情緒思維決定又推翻了先前的邏輯思考判斷中的靜觀其變的決定。
吳三桂自知軍力有限,要想向李自成報仇,必須借助其他力量,這個時候近在身邊的清朝就是一個可以選擇的對象。吳三桂此時還沒有考慮歸降清朝,而是決定向清朝借兵,對李自成的大順軍給予報復性打擊。
吳三桂向清朝借兵,看起來是一個邏輯推理的結果,但是實際上是一個在情緒思維主導下的判斷決定,因為在情緒思維的干擾下,吳三桂缺乏對借兵的債主——清朝欲望的細致的推理分析。
吳三桂向清朝借兵,對于借兵條件的考慮,是以北京淪陷、皇帝自殺之前的清朝的行為方式為參考對象的,以為事成后以金銀財帛,至多是部分疆土作為回報即可滿足清朝的需求,豈料到此時的清朝思維意識已變,行為選擇也隨之改變。
清朝以前對待明朝的政策是以蠶食土地、擄掠財物為主,就是人家的東西,我能多搶奪一點就多搶一點。所以吳三桂自以為用財物、土地作為回報條件,就可以滿足清朝的欲望。
但是大明崩塌對于清朝來說,也是一個強烈的刺激信號。1644年3月末,在收到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自殺的消息后,清廷群情振奮,一個垂涎已久的錦繡江山似乎已經無主待摘,怎不讓人思緒萬千、興奮難抑。
在興奮進取之余,對于如何圖謀大明江山,清廷卻進行了詳細推演,認為需要改變以往擄掠方式,從全局征伐的視角步步為營,才能把握圖謀大明江山的時機。
吳三桂軍弱,清朝軍強,以弱兵引入強軍之后,如何“送神”?清軍得入山海關,即會反客為主,一旦違背借兵條件,如何應對?對這些問題,在情緒思維主導下,急于復仇的吳三桂缺乏細致分析。
情緒在大腦中的獨立活動作用及影響在吳三桂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對大腦與情緒關聯的研究為情緒研究找到了新的路徑,出現了大量的新的解釋理論,使人們對于情緒的構成內容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與此同時,對大腦介入的研究,由于腦科學本身的復雜性及對于實驗儀器和多學科介入的更高要求,也增加了情緒研究的難度。
情緒研究涉及多學科,依賴先進的實驗分析儀器和研究方法,一方面呈現出研究的復雜性,另一方面隨著實驗儀器的不斷進步和跨學科的協調推進,情緒研究所發現的新現象不斷出現,研究者往往只能側重于某個方面進行探索,使得研究結果爭論較多、分歧較大,這對于一般人來說,更增加了對情緒理解的難度。
雖然對于情緒的解釋和理解非常復雜,一些學者還是試圖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幫助非專業的讀者們了解情緒機理的基本特點。在這方面,戈爾曼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他通過簡潔的陳述,對情緒生理機理的一些基本特點及內涵做了普及性的介紹。
(3)從生物進化過程來看,情緒思維對人的影響早于邏輯思維。
對于情緒生成過程中的生理現象是如何構成的問題,相關學者進行了大量的、多學科的研究。由于涉及的學科較多,相關的研究結果也顯得較為分散,到20世紀90年代,戈爾曼對各方面的研究結果進行了綜合,給出了較為系統的答案。
從人的大腦進化過程看,圍繞情緒生成的“硬件”主要由三個器件構成:
第一個是腦干,腦干是情緒中樞的起源。大腦最原始的部分是處于脊髓頂端的腦干,腦干主導呼吸、人體其他器官的新陳代謝等生命基本功能,同時控制刻板反應和動作,是情緒產生及運行控制的起源。
腦干是爬行類動物大腦具有的基本器官,“腦干沒有思考或學習的功能,它只是一個預先設定程序的自動調節器,旨在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并做出確保生存的反應”。
第二個是邊緣皮層,邊緣皮層接受信息刺激,主導情緒產生。在隨后的進化中,在人的腦干周圍形成邊緣皮層細胞、神經組織,開始主導情緒反應。
從人的原始本能來看,情緒生成的目的是對應產生相關的生理變化,釋放相應的激素,再引發相應的行為方式選擇及行動。“情緒進程理論認為各種情緒是在進化過程中,在重要的情境中由特定的刺激因素所觸發的,并在神經系統中留下了信號標記。當一個神經系統被信號觸發,這個情緒進程會自動引出相關的運動組件,產生各種功能性的反應?!?img alt=" Jens Lange, Jonas Dalege, Denny Borsboom, Gerben A. van Kleef, Agneta H. Fischer. Toward an Integrative Psychometric Model of Emotions[J].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20, 15 (2) : 445."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BA54E/2375558210982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38859-XCSj93bLsK5cDdv6Uu2CNQLmX6diG5JN-0-639a3a37b05596da0f824fc722612d70">
情緒的動物性反應機理在許多情緒的實驗研究中已經獲得了證實,例如,生理學研究發現,當恐懼情緒產生后,“逃跑本能產生的興奮會發送一個神經電流到腎上腺(小腺體聚集在腎臟附近),然后腎上腺會分泌一種復雜的物質(腎上腺素)到血液中,這種物質直接作用于各種器官組織,刺激它們持續地實現那些通過與其相連的神經傳導的初始刺激所激發的活動。”
在生理激素釋放的作用下,個體可以表現出一系列諸如呼吸急促、瞳孔放大等生理與表情特征,這些特征通常在表象上被視為是恐懼的癥狀,但在本質上是邊緣皮層受到信號刺激、情緒生成后所連帶的生理本能反應。
情緒生成是一種動物性生理現象,在本質上不受控制。直白地說,你不能控制情緒的產生,它想出現就會出現。
第三個是新皮層,新皮層辨別信息刺激屬性,影響情緒產生。在邊緣皮層細胞形成之后,人又在進化中形成了學習思考的新皮層細胞、神經組織?!按蠹s在1億年前,哺乳動物的大腦發生了生長突增。在原先薄薄兩層皮層——這部分的功能是計劃、理解感受、協調行動——的頂部,出現了幾層新的大腦細胞,從而形成了大腦的新皮層?!?img alt=" [美]丹尼爾·戈爾曼.情商[M].楊春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12."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BA54E/2375558210982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38859-XCSj93bLsK5cDdv6Uu2CNQLmX6diG5JN-0-639a3a37b05596da0f824fc722612d70">
新皮層主導人的學習、記憶與思考,使人具備了邏輯分析能力,與此同時,新皮層會對接收到的信息刺激屬性進行辨別,影響情緒產生。
新皮層與邊緣皮層交互影響,使得情緒生成及構成復雜化。在喜、怒、哀、懼等基本情緒的基礎上,形成了愛、恨這樣的復合情緒。
基本情緒的生成是一種生物本能,是進化的產物,人與動物都具有。此外,人處于社會活動中,從社會與文化體驗中可以產生更加豐富的情緒體驗,生成愛、恨等內涵更加復雜的復合情緒。從情緒心理學的研究結果看,情緒類型大致有50多種,每種情緒的生成都有對應的生理變化的痕跡。
既然情緒生成是一種無法避免的生理現象,那么,情緒思維也就無法避免。引發情緒生成的既有外在的信息刺激,也有內在的回憶與思考,這些影響因素隨時處于動態的變化之中,也會由此引發情緒類型的變化,并進而影響情緒思維內容的變化。由此可見,受生理變化的影響,情緒思維的構成內容時常處于動態變化之中,也就使得情緒思維時常處于復雜的狀態之中。
(4)對刺激信息的感覺直接促使情緒生成。
有關情緒生成的生理機理內涵,前面的專業研究已經給出了較為詳細的解釋?;睘楹喌睦斫饩褪牵?span id="4uouio6" class="underline">情緒是人的大腦接收到信息刺激后,由感覺器官所引發的一種動物性反應生成物。
情緒最初由感覺生成,后天也可由人的回憶、思考刺激生成,只要感覺器官感受到刺激信息,就會生成相應的情緒,因此,情緒的生成是一種生理現象,具有不可控制性。
心理學家賓德拉(Bindra D.)對情緒的生成過程進行了劃分,使情緒從感覺到生成的特征更易于被一般人所理解。這個過程包括四個階段:
情緒喚醒,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人體內臟、機體或神經機能的變化過程。
情緒行為,由情緒影響所形成的明顯的反應模式和顯著的行為特征。
情緒刺激,自然和社會環境中引起人生成情緒的刺激信息特征。
情緒體驗,人的主觀報告的情緒表現或對他人及動物所推測出的情緒表現。
人的大腦接受外界信息刺激從而產生情緒的過程,以音樂對人的刺激效應最為直觀明顯,音樂作為聲音的一種,被人的聽覺器官感受后,傳遞到大腦情緒皮層處理系統,當相關神經系統被喚醒時,就會立即產生相應的情緒。這種現象在音樂、電影等藝術形式直接作用于人的過程中最為明顯。
1644年4月22日,吳三桂聯合清軍,在山海關與李自成大順軍進行了一場慘烈的決戰。李自成大敗,被迫退出北京城。而吳三桂在強軍面前別無選擇,只得向清朝稱臣。清軍長驅直入,北京城垂手而得。
中國歷史在清朝的統治下進入了新的發展進程。而這一切變化,都與情緒思維對領導者的影響有關。
對于人類來說,情緒獨立生成最大的影響,就是它會作用于我們的思維,“許多心理學家斷言,快樂、悲傷、憤怒和恐懼等離散的情緒會影響思維、決策和行動”。
對于情緒思維的作用,崇禎年間的進士吳偉業在其創作的敘事詩《圓圓曲》中有過精彩評述: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沖冠一怒不一定僅僅是為紅顏,但是,憤恨之下的情緒思維打亂了吳三桂先前的邏輯思維確是事實。由此可見,人的思維意識構成的復雜性,遠遠超過我們自我的感覺。
2.情緒思維的知覺機理
個體對于外界事物的體驗起源于感覺,感覺給了我們認識事物的初步體驗,但感覺要經過知覺的綜合才能形成有效的判斷。知覺是對感覺的綜合,知覺可以把各個感覺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事物形象。“知覺已經包含了某些概括的因素?!?img alt=" 梁作民,主編.當代思維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24."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BA54E/2375558210982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38859-XCSj93bLsK5cDdv6Uu2CNQLmX6diG5JN-0-639a3a37b05596da0f824fc722612d70">
情緒生成之后,會處于一種存在狀態,停留在人的大腦中的時間可長可短,并且人可以有意識地在主觀上體驗到這種情緒存在,這種現象顯示當情緒生成后,人會處于一種情緒意識狀態之中。
情緒意識是指人在主觀上感受到、知覺到或意識到的情緒狀態。情緒意識可以將感受到的情緒進行綜合,進而影響人的思考判斷,使得人處于一種情緒思維意識影響之中。
(1)情緒心境可以關聯及綜合人的情緒體驗。
情緒意識會以其相應的內容,作用于人的思維活動,對人的思考判斷產生影響。這種作用在人的情緒心境對人的行為影響中能夠得到一般性的體現。
當某種情緒在人的大腦中處于長時間停留狀態時,人就處于相對應的情緒意識之中,這種情緒意識狀態也可被視為是某種情緒心境。情緒心境中的情緒所包含的種類屬性特點,會對人產生明顯的影響。
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情緒心境對人所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每種情緒生成之后,會有相對應的行為取向。
情緒心境會對各種情緒進行類似知覺綜合后形成一致性內容,這種生理本能會以自覺或不自覺的方式對人的思考判斷產生影響,這個時候人的思考判斷就會處于某種情緒思維意識影響之中。“心境是一種重要的情緒狀態,它能夠通過在注意、理解和記憶過程中的心境一致性偏向影響個體思維的效價。”
例如音樂刺激除了可以讓人產生某種情緒之外,還可以喚醒個體對于某個記憶的回憶,進而產生由記憶內容所形成的新的刺激效應,生成新的情緒,在情緒知覺作用下,會形成一致性的情緒心境。
情緒心境的活動及影響,可以從大腦的新的研究發現中尋找答案。21世紀以來,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揭示,人腦中存在著一組“默認網絡”神經組織系統,在日常生活的許多空閑時間里增加大腦的活動。
人的類似于“默認網絡”的生理構造為人的內心活動,有可能包括情緒心境活動提供了生理基礎,“人的認識不是簡單地局限于眼前。人的大腦有一種獨特的能力,能夠擺脫外部世界,把我們的思想轉向內心,轉向我們個人認為有意義的東西。”
情緒意識對思考判斷的影響,還在于情緒在其活動過程中,也會儲存情緒知識?,F代神經心理學和神經腦成像的研究結果顯示,“側面前額皮層和皮層聯合區也加工和存儲情緒知識。情緒知識是語義記憶的一部分,是以有組織的形式儲存的”。
相關的學術研究表明,詞語不僅能夠表達概念信息,也能承載情緒信息。
一些情緒詞同時存在概念信息和情緒信息,比如蛇,既傳達了概念信息(如一種爬行動物,長條形的),也承載了情緒意義(如高喚醒度的、負性的)。情緒詞語在個體對語句信息的感知中會首先產生情緒信息的刺激作用,然后才產生語義理解作用。
像個體擁有的認知內容存在差異一樣,個體擁有的情緒知識也可能存在著差異,這些差異會使個體在情緒思維能力方面同樣存在著區別。
從心理學的視角看,情緒心境中的難以察覺的情緒意識活動現象與無意識活動過程較為相似。
人的意識活動在心理學和認知科學上又被視為是一種心智活動,包括有意識活動和無意識活動過程?!艾F在有大量證據表明,盡管我們對周圍世界的感知過程產生的結果是有意識的,但是感知很大一部分卻是無意識感知。”
有意識活動與思維緊密關聯,無意識活動雖然與思維活動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它對于思維活動又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八季S是心智的一種成分,無意識的思維稱為內隱思維?!?img alt=" 唐孝威,何潔,等,編著.思維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306."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BA54E/2375558210982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38859-XCSj93bLsK5cDdv6Uu2CNQLmX6diG5JN-0-639a3a37b05596da0f824fc722612d70">內隱思維的活動過程顯然與情緒心境中的難以察覺的情緒意識活動過程較為相似,也就是說,情緒意識可以被視為是思維活動的一種形式。
(2)情緒意識是一種獨立的“智力形式”,可以影響人的思考判斷。
20世紀90年代以來,心理學家認為,對于情緒構成內容以及運用該內容指導個體適應社會活動發展的認識,也是一種智力能力,可以將其稱為情緒智力。
情緒智力的提出和研究,被學者們視為是智力和情緒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自從情緒智力作為一種心理存在物被提出以來,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的概念一直被認為是在人類情緒體驗和認知能力之間架起理論橋梁的一種嘗試”。
1990年,美國新罕布什大學心理學研究者約翰·梅耶(John Mayer)、耶魯大學心理學研究者彼得·薩洛維(Peter Salovery)發表學術文章,他們在文章中第一次系統地提出并研究了“情緒智力”的概念及內涵。梅耶與薩洛維的貢獻在于從學術研究途徑,將情緒認識活動視為人的智力構成內容,研究了情緒智力的概念及內涵。
1995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戈爾曼出版了《情緒智力》一書,戈爾曼的主要貢獻在于將情緒智力的內容用較為通俗的語言向公眾做了解釋,并將情緒智力內容應用到了對工作及領導力的分析之中。
在情緒智力研究中,最初是圍繞情緒活動是否是“智力”這個命題展開探索,這是情緒智力研究的早期階段,其研究結果是提供了情緒活動作為一種獨立認識形式的存在證據。
智力是作為高等生物的人類所擁有的一種特殊能力,最終表現為思維或意識活動對于生物體活動的影響程度,在人類發展中至關重要。對于智力構成內涵的認識,傳統觀點認為人的智力主要有言語能力、推理能力、記憶能力等,現代對于智力的研究已經公認,智力的構成是復雜而且多元的。
20世紀后期,隨著對于情緒大腦生理機理認識的加深,神經科學研究開始定位情緒腦與認知腦的區域,認同情緒與認知不僅具有獨立的工作機制,而且在加工過程中還彼此交互,它們的神經機制還存在功能整合,影響思考判斷與行為選擇。
20世紀90年代以來,心理學家認為,對于情緒構成內容以及運用該內容指導個體適應社會活動發展的認識,也是一種智力能力,可以將其稱為情緒智力。情緒智力的提出,拓展了對人的智力構成內涵的認識,也為情緒思維的存在提供了認知基礎。
在情緒智力概念提出以后,研究者首先要找出情緒智力作為一種“智力”存在的證據。
梅耶和薩洛維等提出了情緒智力作為一種“智力”必須滿足的三個標準,分別為:操作性(operational),情緒智力應該有一個操作性的定義,作為一個能力度量。相關性(correlational),情緒智力應與其他智力結構呈正相關。發展性(developmental),情緒智力應該能夠證明其發展與進步。
圍繞上述標準,2016年,梅耶和薩洛維等發表了《情緒智力能力模型:原則與更新》一文,重新修正了有關情緒智力能力模型的7個指導原則內容,其中特別強調情緒智力是一種心智能力(mental ability),也是一種新的智力存在,其智力特征是以人的心智能力予以衡量。
在情緒獨立智力之后,研究內容圍繞情緒智力如何體現這個命題開展,以心理學者為主體的研究者將注意力放在了對如何構建一個對情緒智力進行測量的方法與體系的探索中,其量表構成雖然還不完全成熟,但是從智力構成視角,為情緒智力的存在與衡量提供了基本依據,也相應地為情緒思維存在提供了支持以及分析的維度。
在情緒智力或情商的研究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分析模型。有學者研究歸納認為,其中有代表性的模型主要有四種:
情緒智力能力模型(ability model),智力能力模型由梅耶等提出,他們將情緒智力能力分為四個分支,心智能力和情緒信息處理能力是這個模型的核心內容。
情緒智力混合模型(mixed model),混合模型的提出是基于巴昂(Bar-on,R.)的研究,巴昂認為在社會活動中,我們必須在情緒智力的基礎上學會理解和表達自己,理解如何與他人相處,以應對日常的需求、壓力和挑戰,巴昂的研究興趣在于確定人們適應社會和情緒的特征與技能。
情緒智力素質模型(competency model),素質模型的提出是基于戈爾曼和博亞特茲(Boyatzis R. E.)的研究,他們將研究重點放在工作場所,尤其是商業領域,通過對情緒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和對于他人情緒的有效感知,來促進人際關系管理能力的發展,素質模型旨在表達與工作場所出色表現相關的社會和情緒因素。
情緒智力特質模型(trait model),特質模型由佩特里迪斯(Petrides,K. V.)等研究提出,特質模型以人格特質為中心,而不是以能力為中心,由幸福感、社交能力、自制力和情感4個部分15個方面組成,特質模型意在包括與情緒影響特別相關的所有人格方面的因素。
自情緒智力理論及測量量表提出以后,中國學者也相繼推出了一些測量量表和方法,并得到了應用,這顯示情緒智力研究在中國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情緒智力測量量表的發展,為情緒思維形式提供了定量認識的途徑。進一步區分了情緒智力與傳統的認知智力,揭示了情緒智力對思維形式的影響。
研究情緒智力的意義在于為人的思維活動構成提供新的認識,也為情緒思維的存在進一步提供根據,有利于個體在此基礎上充分了解情緒思維特點,反觀自身的思維活動和行為選擇。
吳三桂在山海關決定向清朝借兵,報復李自成對自己的羞辱,此時的吳三桂還不想投降清朝,因為吳三桂還有另一條出路,明朝雖然都城淪陷,但是北京以南的半壁江山仍在,皇室子嗣尚存,只要剿滅了李自成,大明仍然可以卷土重來。
吳三桂自身兵力有限,但是如果聯合清軍,則有可能與李自成一戰。這一戰如果成功,大明重建,吳三桂就是蓋世功臣。
想到這一點,吳三桂應該是怦然心動。
可惜,吳三桂向清朝借兵,是一個在情緒思維影響下的一廂情愿的判斷決定,而此時的清朝根本不愿通過借兵獲得有限的收益,而是欲圖大明江山,所以吳三桂的交換條件不能讓清廷動心。
1644年4月21日,李自成領兵到山海關,勸降吳三桂不成,兩軍開戰,遼兵拼死抵抗。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此時也揮軍至山海關。
吳三桂苦戰之下,難以抵擋李自成的進攻,派人向多爾袞求援。
多爾袞正是希望吳三桂與李自成兩敗俱傷。面對吳三桂多次發兵救援的請求,多爾袞按兵不動。
4月22日,遼兵已是強弩之末,吳三桂被迫至清軍大營中拜見多爾袞,實際已成歸降之勢。多爾袞終于答應出兵,聯合吳三桂在山海關與李自成的大順軍進行了一場慘烈的決戰。
李自成兵敗潰逃,吳三桂也是勢單力孤,險關已失,只得降清。
吳三桂降清,是有受詐被迫的成分。清廷在與吳三桂合作中,一開始就圖謀大局,將自動走入局中的吳三桂一步一步誘入萬劫不復的陷阱之中,使得吳三桂難脫歷史罵名。
降清之后的吳三桂一想到此,恐怕也是情緒思維難抑,情緒心境的長期作用,可能也是推動日后吳三桂反清的重要原因。
3.情緒思維的推理機理
情緒意識不僅是思維活動的一種形式,而且在其活動過程中還體現出了推理作用。
情緒對行為起著引導作用,其本質在于情緒在感受到刺激信息產生之后,為人的思考判斷提供最初的來源與成分,并可以通過體內生理變化,釋放相應的激素,為思考判斷后面的行為選擇提供生理準備或能量支持。
(1)情緒與推理存在關聯關系。
無論情緒思維對人的思維活動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情緒思維是一種獨立的思維形式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研究者的共識,學術界新的研究正在探索情緒是如何介入思維過程中,對人的思考判斷產生影響的。在這個探索中的一項重要發現,是對于情緒推理的認識剖析。
對于情緒推理的研究從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在美國開始,研究者最初提出這個概念,是將情緒推理理解為一種新的思考判斷形式。
1954年,一位讀者在《美國護理雜志》上提出,該刊在批評護士思維形式中所提出的情緒推理(emotional reasoning)這個概念令人感興趣,認為“這種思維是一些護士主管的典型思維形式”,當這些護士主管在寫工作報告的時候,受情緒推理的影響,“大多數人都看不到森林中的樹木,她們只對一個人的弱點、錯誤或缺點感興趣”。在此,情緒推理被理解為是一種以個人主觀偏好的方式進行的思考判斷形式。
在現代醫學臨床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情緒推理被視為一種心理推理過程,能夠幫助個體對他人的情緒體驗有更深入、更準確的了解。“情緒推理旨在糾正和使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情緒體驗的理解更加具體。這種情緒體檢是個體情緒化的內容,它包括個體自我的情感,也可以被另一個人的處境所引起。”情緒推理可以由個體和對象之間的共振產生的“直覺”開始,也可以通過感覺開始,“情緒推理可以從緊張的情緒中開始,也可以從傾聽別人的情緒體驗開始,并被別人的故事所感動”。
圍繞推理作為一種獨立認知形式的假設,研究者通過心理學實驗,驗證情緒是否與推理之間存在關聯關系。一項研究通過實驗者閱讀情緒材料和中性材料后所產生的不同反應,證明情緒與推理之間存在關聯關系,并在其中影響了人的思考判斷?!霸谟嘘P推理的兩個實驗中,情緒影響了參與者的推理反應?!?img alt=" Isabelle Blanchette, Anne Richards. Reasoning about Emotional and Neutral Materials: Is Logic Affected by Emotion? [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 15 (11) : 745."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BA54E/2375558210982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38859-XCSj93bLsK5cDdv6Uu2CNQLmX6diG5JN-0-639a3a37b05596da0f824fc722612d70">
在后續的研究中,情緒推理逐漸被假設為一種不同于理性認知的新的認知形式?!扒榫w推理是一種綜合性的融合了諸多認知模式并超越這些認知模式的另一種模式,它是一種基于情緒性的連貫的認知形式。”
(2)情緒推理可以調節認知判斷。
在情緒思維過程中,情緒和情緒意識對理性認識不僅起著干擾作用,還以其自身的推理功能對認知予以調節?!扒榫w的功能是以啟發式的方式配置認知系統,使其準備好與已經計劃好的行為不同的動作?!?img alt=" Keith Oatley, Philip N. Johnson-Laird. Basic Emotions in Social Relationships, Reasoning, and Psychological Illnesses[J]. Emotion Review, 2011, 3 (4) : 425."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BA54E/2375558210982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38859-XCSj93bLsK5cDdv6Uu2CNQLmX6diG5JN-0-639a3a37b05596da0f824fc722612d70">情緒的這種推理作用在基本情緒中就有反映,當我們產生恐懼情緒的時候,我們會暫時停止或放慢已有的行為,使認知系統的注意力轉移到新的方向,并會為可能發生的新的危害性事件做好避險動作準備。
安東尼奧·達馬西奧(Antonio Damasio)通過豐富的臨床案例,論證情緒在人類決策中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并且認為人類的理性決策離不開對身體情緒狀態的感受。“推理過程并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或希望的那樣純粹,情緒和感受根本不是推理過程中的干擾因素,無論情緒或感受的作用是好是壞,二者都交織在推理的網絡中。如果沒有生物調節機制的引導,人類推理策略無論在演化層面還是在個體層面,都無法發展起來,而與這種調節機制最相關的便是情緒感受的表達?!?img alt=" [美]安東尼奧·達馬西奧.笛卡爾的錯誤情緒、推理和大腦[M].殷云露,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2."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BA54E/2375558210982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38859-XCSj93bLsK5cDdv6Uu2CNQLmX6diG5JN-0-639a3a37b05596da0f824fc722612d70">
根據已有的對情緒構成內容及影響的研究結果,可以確認情緒對人的思維影響,是從大腦邊緣皮層生理活動展開的,這正如大腦的新皮層利用所儲存的知識開展邏輯思維形式一樣,邊緣皮層作為情緒產生的生理原點,也相應地形成自己的神經回路,開展情緒思維形式。
有學者在對有關情緒推理研究結果進行歸納的基礎上,認為情緒推理有多個方面的意義,其中,最重要的是情緒推理具有獨立性?!扒榫w推理具有獨立性,它是一種有別于理性推理的推理形式,它主要是基于人的情緒體驗而對當前情境做出的一種具有個體意義的主觀性判斷。因此,情緒推理的判斷標準不是指事物是否具有邏輯意義,而是當前事物所引起的對個體而言的主觀意義?!?img alt=" 施貴菊,杜尚榮.情緒推理——一種獨立于理性推理的推理形式[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48."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BA54E/2375558210982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38859-XCSj93bLsK5cDdv6Uu2CNQLmX6diG5JN-0-639a3a37b05596da0f824fc722612d70">
在對情緒推理進行歸納分析的基礎上,研究者發現情緒推理更多的是依據在情緒意識影響下的主觀感受開展思考判斷?!扒榫w推理實質上就是指基于個體的情緒體驗而做出的主觀性評估、預測和判斷,其推理依據不是根據是否有邏輯關系,而是根據事物對個體是否有意義,這種意義反映在個體的情緒體驗中?!?span id="z74t4lh" class="super">③以情緒意識影響下的主觀感受作為思考判斷的基本依據,是情緒推理的主要特征,也同時構成了情緒思維的主要特征。
相對于邏輯思維來看,情緒思維與邏輯思維的本質區別,在于雙方在判斷推理中依據的信息屬性不同。邏輯推理是根據客觀性事實,以所掌握的信息資料多少和事物的邏輯結構進行分析判斷;情緒推理是根據個人在情緒意識中獲得的主觀體驗,以個體的意義感覺為基礎進行分析判斷。
研究者通過各種實驗發現,情緒推理所涉及的內容更多地與情緒范疇有關?!爱攤€人推理一種情緒的起因時,這種情緒似乎會促使他推理更多的可能性。無論是由實驗引起的情緒,還是由相關事件引起的情緒,或者由心理障礙引起的情緒,情緒都會引導個體在推理中更多地構建與情緒來源相關的分析模式而不是其他內容?!?img alt=" Keith Oatley, Philip N. Johnson-Laird. Basic Emotions in Social Relationships, Reasoning, and Psychological Illnesses[J]. Emotion Review, 2011, 3 (4) : 430."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BA54E/2375558210982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38859-XCSj93bLsK5cDdv6Uu2CNQLmX6diG5JN-0-639a3a37b05596da0f824fc722612d70">在隨后的情緒智力研究中,情緒推理的功能及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的挖掘。
研究情緒推理的意義在于為人的思維活動構成提供新的認識,也為情緒思維的存在進一步提供根據,有利于個體在此基礎上充分了解情緒思維特點,反觀自身的思維活動和行為選擇。因此,從思維內容與形式上看,情緒思維是一種獨立的思維形式。
(3)情緒智力是一種新的思維形式。
在有關情緒智力屬性特征的解釋中,梅耶等認為,情緒的智力特征以人的心智能力予以衡量,其是與那些處理相對客觀知識的智力,如語言命題智力、數學能力智力和視覺空間智力等“冷智力”不同的另一種“熱智力”。
對于情緒智力的“智力”屬性特征的研究還在持續進行,有學者認為,情緒智力與我們通常所理解的一般智力中的理性認知能力不同,“一般智力(general intelligence)是用抽象概念進行正確推理和解決問題的一般能力。情緒智力可以被概括為是能夠用情緒抽象概念(emotional abstractions;emo-tional concepts)正確地把握、推理和解決情緒問題的能力”。
雖然研究者對于情緒智力的屬性特征還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研究者在情緒智力是一種獨立“智力”的觀點上形成了越來越多的共識,尤其是將情緒智力與傳統的邏輯思維智力做了明確的區分。“情緒智力和認知智力是兩種不同的智力結構,它們通過各自獨立的內容體系,代表著一般智力中的專門智力。”
梅耶等在提出情緒智力理論的時候,將其視為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與思維形式有密切的關聯,2004年,在對情緒智力概念進行界定時,梅耶等特別突出了情緒智力對思維形式的影響作用?!扒榫w智力是對情緒進行推理(reason about emotions)、運用以增強思維(thinking)的能力。它包括準確地感知情緒、接近和產生情緒的能力,以幫助思考(thought);理解情緒和情緒知識,并進行反思調節情緒的能力,以促進情緒和智力的發展?!?img alt=" Mayer J. D., Salovey P., Caruso D. 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ory,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4 (15) : 197."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BA54E/23755582109828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38859-XCSj93bLsK5cDdv6Uu2CNQLmX6diG5JN-0-639a3a37b05596da0f824fc722612d70">
有關情緒對思維影響的認識及其運用,是一種個體的能力。梅耶等認為提出這個新的概念并呼吁人們予以關注,是因為“存在著一種更廣泛的、以往被忽視的東西,它就是有關情緒推理的能力(capacity to reason about emotions):情緒智力”。在此,梅耶和薩洛維等明確了情緒智力就是有關情緒推理的內容構成及其對思維形式的影響。
情緒智力自提出以后,在其突破性的研究進程與內容中,與情緒思維存在諸多的關聯,為深化對情緒思維的認識提供了新的支持,在梅耶和薩洛維提出的“情緒智力”概念界定以及理論結構中,都將其視為產生思維、引導思維的能力,雖然他們沒有使用“情緒思維”這個概念,但是從他們提出的內容來看,如果從思維形式上予以總結,已經顯示了情緒智力就是一種獨立的情緒思維形式,即人類在情緒生理本能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在情緒推理引導下的思考判斷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