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使用這樣做才有效:升級你的用人能力,讓人才愿意主動創造價值
- 董超 丁路遙 朱燕
- 10字
- 2022-07-27 10:37:50
第1章 把員工放對位置
1.1 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
我們公司招進來一個女生,20多歲,大專學歷。公司選她的理由極其簡單:年輕漂亮,適合做前臺。試用期三個月,結果才做了兩個月,她就提前轉正了。
原來,她入職后,剛好有一位負責員工關系的同事離職了,她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順帶做起了員工關系的工作。沒想到的是,她的工作受到了許多部門的好評。按照公司規定,一旦有三個部門對新進員工予以表揚,就可以提前轉正。于是,她提前轉正,而且是從前臺轉到了員工關系的崗位上。
對這個女生來說,她獲得了一次新的機會,能力得到了更大的發揮;對企業來說,也是意外地獲得了一位好員工。如果她依舊做前臺,企業就需要再招聘一位合適的員工來負責員工關系。可是,新招的人,能否勝任這份工作,還是一個未知數。所以,給已入職的員工機會,就顯得更具智慧。因為,就算她不合適也沒關系,她最初的定位就是前臺客服。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這種人才使用方式,特別值得推廣。要知道,每個公司對每個崗位的學歷都有一定的要求,候選人的學歷成為進入公司的第一道門檻。按照這個女生的大專學歷,是不符合處理員工關系工作崗位要求的,可當企業發現她能勝任時,就毫不猶豫地給她提供了新的機會。很多企業管理者,很難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在他們固化的管理思維中,招進來的人,預設的是什么崗位,那就必須做什么工作。合適,就繼續讓其做下去;不合適,再換人。這種做法,其實是在浪費人才及公司的時間。
任人唯親、固化死板,這些管理的頑疾,在很多企業存在著。有才而無處發揮的員工,在看不到希望之后選擇離開。當他們離開時,企業不但沒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反而說“這是我們不要的,走了更好”。試問,如此不懂得反思的企業,又哪里有發展可言?
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人盡其才、人適其位?在我看來,有三點需要引起企業管理者的重視,見圖1-1。

圖1-1 人崗匹配三要素
1.崗位明晰不混亂
管理者要想把員工放到合適的崗位上,就必須清楚每個崗位的特點。崗位具體做什么、有什么特點都不清楚,就不可能根據崗位篩選到合適的人選。在大家看來,一個崗位做什么、有何特點,再簡單不過,畢竟每一條都清清楚楚地寫在崗位JD(Job Description,職位描述)上。可是,真的如此容易嗎?
例如,公司需要招聘一名招聘專員,如果簡單定義為:從事過招聘工作、能及時招聘到合適人員,顯然毫無意義。因為,每個公司的招聘崗位不同、類型不同、數量不同,對該崗位的候選人需求自然也不同。如果企業是IT行業,候選人除了需要具備IT行業背景外,該崗位的工作量有多大、工作成效如何要求,都需要進行全面的判斷。只有深入洞察崗位的特點,才能做到對“崗”下藥。
2.人員特點不模糊
每一個員工,都有自身的特點,個人特點和崗位會存在某種程度的契合。有些人,一看就適合從事某個職業、適合某種崗位。只要在實踐后,判斷確實可行,就可以在考慮實際情況后,對其他條件予以放寬。
這種天生適合的實屬少數。更多情況下,企業需要對員工的特點做到心中有數。管理者如果只是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層,不去與員工接觸,就無法了解員工最真實的狀態,自然也就無法根據員工特點安排合適的崗位。
我們曾招過一個文案能力很強的人,但從他入職到離開,一直沒有安排他做過任何涉及文案類的工作。實際上,公司后來開了公眾號,他的文案能力完全有用武之地,可公司卻從外面新招進來一個人,負責公眾號的文案投放工作。如果領導知道他這方面的能力,不僅可以為其提供更寬廣的發展通道,也能減少人力成本支出。
3.思想開放不固化
如果一個員工不能被安排到合適的崗位,除了管理者不了解崗位和人員特點外,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管理者的思維。很多領導高高在上,按照自己設想的管理框架管理員工,他們思想保守、落后,已經完全跟不上現代企業發展的節奏。尤其是在方圓規則之下成長起來的一批管理者,他們凡事都得在規矩里行事,不允許員工違背他的規矩。規矩確實重要,但在各個行業、各個職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的今天,吸納一些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嘗試以創新引領變革,也是現代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不突破規矩限制,上文中那位以前臺身份進來的女生,就不可能提前轉正,也不可能破格調崗。要避免類似的問題,企業管理者首先需要明晰崗位與人員特點,但這只是基礎,如果不求變,知道了也僅僅只是知道了,并不會付諸行動。只有思想開放不固化,才是關鍵的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