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與環境約束視域下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提升研究
- 黃寶敏
- 820字
- 2022-07-26 19:00:19
第1章 緒論
經濟增長的本質包含經濟增長的數量特征和質量特征。數量特征反映了經濟增長的規模和速度,而質量特征則反映了經濟增長的品質與內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并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突出地表現出經濟增長的數量特征。然而,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是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規模總量的擴張是以更多的生產要素投入為支撐的,特別是能源要素的大規模投入。目前,全球性能源逐漸枯竭的現實與中國經濟發展對能源高度依賴之間的矛盾,使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能源安全問題更加突出,嚴重制約著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不僅導致生產效率低下、要素投入居高不下,而且對環境質量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近年來,中國土地、河流等環境日益惡化,特別是一些地區嚴重的霧霾天氣是中國粗放經濟增長的直接代價。為了緩解環境危機,國家對企業生產過程進行了環保整頓,環境狀況得到改善,但卻對經濟增長數量造成一定的沖擊。
在追求經濟增長數量擴張過程中出現的能源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表明中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存在諸多弊端,因此僅僅注重經濟增長速度而忽視在此過程中出現的能源和環境問題,不僅會導致中國能源投入無以為繼,也將造成我們生存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這與經濟發展的根本目標相背離。而在節約能源和加強環保的政策指導下,中國現有的生產力水平不足以保障經濟的快速穩健發展,從而導致資源與環境問題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此,在中國未來的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能源投入和環境承載能力對經濟增長的約束,進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和生產力水平,在降低環境污染的同時,保障經濟穩健發展,使中國經濟增長從注重“量”的擴張轉變到“質”的提升軌道上來。
本章首先對本研究的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進行闡述,其次對研究涉及的國內外相關文獻及研究現狀和動態發展進行歸納總結,最后對研究思路、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和主要創新等進行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