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摘要

隨著中國逐步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如何逐步解決改革開放進程中積累的能源效率低和環境保護不足問題,能源安全和環境承載能力是決定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質量的關鍵。本研究在充分吸納和借鑒國內外關于能源效率、環境約束與經濟增長質量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中國目前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分析和實證研究,并獲得了一些重要判斷和經驗支持。本書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相關創新如下:

(1)研究不同收入階段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特征,并對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性進行分析,從側面初步探討中國經濟增長質量。面板平滑門限回歸模型(PSTR)實證結果表明:隨著中國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均收入對經濟增長的顯著影響效果逐漸消失;中國人均收入在3000元、9000元和1.4萬元時,產業結構、最終消費率、貿易開放度和城鄉收入分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路徑發生平滑轉移;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以后,產業結構和貿易開放度對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效果穩定在一個較低水平,而最終消費率和城鄉收入分配的公平化對經濟增長的消極影響效果穩定在一個較高水平,即隨著中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機制的可持續性受到威脅,要警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2)為了研究產業結構升級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性,并提高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本研究基于省際面板數據建立了產業結構升級與人均GDP的PSTR模型,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倒“U”形關系,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不斷推進對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存在著顯著的階段性特征,當產業結構升級達到一定程度時,其對居民收入水平的積極作用效果將會顯著下降。同時,產業結構升級對人均GDP的作用受到控制變量最終消費率的影響,而不受控制變量經濟增長與貿易開放度的影響,產業結構升級與國內消費需求提升的協同推進將會對人均GDP的提高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但這種協同效應是暫時的,缺乏效率提高和價值鏈攀升的產業結構升級將會導致中國產品結構的低端化趨勢,不能滿足本國居民對高端產品的需求,進而提高本國居民對國外高質量產品的需求,從而對本國消費產生“擠出效應”,最終不利于本國居民收入水平和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

(3)考慮到能源投入和非合意產出對生產過程影響的外在約束條件,我們基于松弛的超效率模型對中國29個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進行估計。實證結果顯示,北京、上海兩個直轄市處于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前沿,而其他各個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差距較大。基于此,我們對以全國所有省份為樣本的情景一模式和分別以東、中、西部地區省份為樣本的情景二模式的節能減排進行基本測算和比較,并檢驗回彈效應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特征。比較結果表明,兩種情景下的能源節約規模在彌補完能源缺口后尚存在較大的剩余;從影響節能減排的主要因素上看,2007年之前回彈效應不顯著,而2007年之后回彈效應顯著,且影響節能減排的主要因素發生變化;回彈效應對工業廢水排放無顯著影響,情景一模式下的工業廢水排放松弛始終大于情景二模式下的工業廢水排放松弛,表明能源效率始終是影響工業廢水排放的重要因素。這是本書的創新點之一。

(4)多數文獻在研究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非線性特征問題時,基本采用本質上仍為線性的模型研究二者之間的非線性關系。本研究克服該不足,建立非線性的面板平滑門限回歸模型并進行研究。中國各個省份經濟增長和環境污染指標的散點圖表現出了不同特征和散點分布狀態,表明了我們所設定模型的適用性和可行性。估計結果顯示,中國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不能成立,環境問題將形成制約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現實約束條件。

(5)為了對經濟增長質量進行直接研究,我們基于全要素生產率(TFP)研究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微觀基礎。在構建包含勞動、資本、能源三要素經濟計量模型的基礎上,通過數理推導,將中國TFP分解為供給沖擊、需求沖擊和其他沖擊三個部分,通過包含三類沖擊和TFP的面板向量自回歸模型,研究三類沖擊對TFP的動態作用路徑。估計結果顯示,供給沖擊相對穩定,對TFP影響不大;需求沖擊是影響TFP的主要因素,其他沖擊也對TFP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勞動密集型生產的產品科技含量低,導致供給因素相對穩定;而中國實施刺激內需的相關政策對TFP產生了積極影響。估計結果顯示,給三類沖擊一個正向的刺激,均會導致TFP的提高,這表明采取積極調整中國供給沖擊即技術創新的手段將對中國TFP的提高產生重大影響。這是本書的創新點之二。

(6)在微觀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進一步從宏觀層面對中國經濟增長質量進行研究。我們通過構建包含能源和環境約束、要素使用效率、經濟結構、經濟增長和經濟穩定性、福利與資源分配以及TFP等變量的指標評價體系,對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宏觀綜合指數進行合成。實證分析結果顯示,經濟增長質量綜合指數和能源及環境約束指數的動態變化趨勢高度一致,表明現階段中國能源及環境約束指數能夠反映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發展趨勢。在經濟新常態條件下,把經濟發展的重點落實到提高中國能源使用效率和改善環境狀況方面,是提高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手段。

(7)綜合以上相關研究,我們進一步構建時變參數向量自回歸模型(TVP-VAR),并深入研究能源及環境約束、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增長質量的動態關系和發展趨勢,得出有借鑒和參考價值的結論。基于對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和能源及環境約束指數的估計分析結果,我們選擇1995年第三季度、1998年第一季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3個時點作為研究的樣本點。基于估計系數的時變特征,我們估計時點脈沖響應函數和時變脈沖響應函數。時變脈沖響應趨勢基本一致,表明了我們模型設計和估計的穩健性。時點脈沖響應函數表明,能源效率提高和環境改善均會對經濟增長質量和經濟增長速度產生一個正向的動態作用路徑,不同的是,其對經濟增長質量的正向影響是短期的,而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正向影響卻是長期的;同時,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也會為能源效率提高和環境改善提供一個積極的影響路徑。這是本書的創新點之三。

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著能源效率較低、環境污染逐漸嚴重的現實問題。綜合以上模型與實證研究結果,我們認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夠節省能源的消耗和減少工業廢氣的排放,但是隨著能源效率的不斷提高,將會產生回彈效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節能減排潛力的挖掘;傳統能源消耗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不會自動隨著經濟增長而消失或得到解決,如果沒有合理的政策支持,環境污染問題將構成中國經濟增長的現實約束瓶頸;狹義經濟增長質量表明,供給沖擊對提高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尚存在較大的潛力空間,能源與環境約束下的廣義經濟增長質量表明,能源及環境約束指數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存在較高的相關度;實證分析表明,能源效率提高和環境狀況改善對于提高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和保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具有雙贏效果,同時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也促進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和環境改善,從而使中國能源、環境與經濟增長步入良性循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新县| 冀州市| 利津县| 邓州市| 任丘市| 长葛市| 哈尔滨市| 岳阳县| 综艺| 定远县| 天全县| 巴楚县| 周至县| 宕昌县| 图木舒克市| 天长市| 十堰市| 竹北市| 民丰县| 和硕县| 汉寿县| 慈溪市| 宝坻区| 波密县| 岳西县| 迭部县| 昌宁县| 庆安县| 轮台县| 佛冈县| 莎车县| 高密市| 柘荣县| 鄂尔多斯市| 攀枝花市| 余江县| 弥勒县| 张家口市| 临城县| 寻乌县|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