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的70年:貴州經濟發展研究
- 王鵬 朱文
- 9721字
- 2022-07-26 18:33:33
1.3 貴州70年社會發展總體概況
本小節主要從教育、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等方面描述新中國成立以來貴州省的社會發展概況,以數據為依據,探討各方面的發展和變遷情況。
1.3.1 貴州省教育事業發展變遷
(1)教育事業的基本現狀
改革開放以前,貴州省教育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教育基礎非常薄弱,教育發展也比較滯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教育投入不斷增加,貴州省教育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表1-1所示為1998年以來貴州省各級各類學校數量的發展變化情況。從表中不難看出,貴州省普通高等教育學校數量呈現出上升的態勢,從1998年的20所,增加到2017年的70所,2018年更是增加到前所未有的75所,其中,貴州本科院校21所、專科高校39所、獨立高校8所和民辦高校7所。普通高中、中學和小學學校數量都出現了類似于倒“U”型的變化趨勢,也就是這些學校數量首先逐漸增加,某一年達到頂點后開始出現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為了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投資效益和教育質量,促進農村基礎教育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對農村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摒棄“村村辦學”的方式,對臨近的學校進行資源合并,即“撤點并校”,“撤點并校”自20世紀90年代末已經存在,指的是2001年正式開始的一場對全國農村中小學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具體來說,就是大量撤銷農村原有的中小學,使學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鎮學校。貴州省也積極響應了這一改革,由此導致中小學數量有所減少。該政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但農工黨貴州省委付野秋委員指出,這些由于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缺失而出現的“教育真空地帶”,將會成為新文盲產生的重災區(9)。在交通不便、山大溝深的農村地區,學校的規模化、集中化,容易導致地處學校服務半徑邊緣、居住相對分散的社區適齡兒童面臨如天氣、安全等困難,甚至不得不放棄學業。
表1-1 貴州省各級各類學校數量 單位:所

續表

數據來源:CEIC中國經濟數據庫。
學校數量是衡量教育資源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以視為硬件,而教育資源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專任教師數,可以視為軟件。圖1-1所示為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貴州省各級各類學校的專任教師數量的發展情況。

圖1-1 改革開放前貴州省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數量
資料來源:《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
從圖中不難發現,改革開放以前,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普通中學和小學校專任教師數量出現了波折式上升趨勢,總體來講是上升的,但期間經歷幾次起伏;而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數量的波動比較大,其中新中國成立至1961年,該類學校專任教師數量從255人穩步增加到1960年的2747人,之后出現斷崖式下降到1962年的888人,之后逐年遞增,1965年達到改革開放前的頂峰3398人,然后,再一次出現更激烈的斷崖式下降,直到1971年達到極小值765人,而后穩步增加到1978年的2266人。從中可以發現,4類學校專任教師數量至1972年后,基本呈現出上升趨勢。
圖1-2所示為改革開放后至今貴州省各級各類學校的專任教師數量的發展情況。從圖中可以發現,普通高等學校、普通中學和小學三類學校的專任教師數量基本上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中學和高校學校在2000年之后,上升趨勢非常明顯;而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數量在2000年之后有所下降,綜合這兩方面數據事實和結合歷史發展不難發現,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在1999年開始高校擴招(10)所致。

圖1-2 改革開放后貴州省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數量
資料來源:《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和歷年《貴州統計年鑒》。
教育資源配置是源于對教育的需求,接下來我們從貴州省各級各類在校學生數量探討貴州教育需求狀況。表1-2所示為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普通中學和小學各年的在校學生數量情況。總的情況是,各類在校學生數量都呈現出波折式升降,而小學在校生數量近幾年卻出現了下降,盡管國家已經放開二孩政策,這可能與幾年來生活成本和壓力增加,導致大量“80后”不愿意生育更多小孩有關。
表1-2 貴州省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數 單位:萬人

續表

續表

資料來源:《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和歷年《貴州統計年鑒》。
特殊教育是運用特殊的方法、設備和措施對特殊的對象進行的教育。狹義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缺陷的人,即盲人、聽障人(聾人)、弱智兒童教育以及問題兒童教育所納入的特殊教育范圍,并從經濟投資、科學研究、師資和設備等方面支持這類教育(吳忠觀,1997)。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貴州省也出現了對特殊教育的大量需求,表1-3統計了貴州省歷年特殊教育的基本情況。近20年來,貴州的特殊教育機構數量飛速發展,由1999年的24所提高到2017年的76所,專任教師數21世紀以來不斷增加,2017年達到了1728人,每所教育機構平均22.7位老師;特殊教育在校學生數一直都1萬人以上,2016年突破2萬人,2018年超過3萬人,可以看出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數量越來越龐大;近幾年特殊教育招生數也是節節攀升,2015年以前基本上都是在3000人以下,2015年飛增至4852人,2018年達6100人。特殊教育主要有盲人學校、聾人學校、肢殘和畸形兒童學校、語言障礙兒童訓練中心、森林學校、療養學校、特殊學校、低能兒學校、工讀學校、兒童感化院,以及附設在普通學校的特殊班級等,加強對特殊人群的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貴州省特殊教育在不斷努力之中。
表1-3 貴州省歷年特殊教育情況

數據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民辦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公益性事業,是公立教育的重要補充。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量社會資本投資教育領域、舉辦民辦教育,貴州省近年來的民辦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民辦教育機構學校紛紛出現,表1-4是貴州省近10年來的各類民辦教育學校數和表1-5貴州省近10年來各類民辦教育學校的在校學生數和專任教師數的發展情況。尤其是普通民辦高校和民辦中學,無論是學校數量還是在校學生數,抑或是專任教師數都表現出強烈的增長勢頭。
表1-4 貴州省各類民辦教育學校數量 單位:所

數據來源:歷年《貴州統計年鑒》。
表1-5 貴州省各類民辦教育教師數與在校學生數 單位:人

續表

數據來源:歷年《貴州統計年鑒》。
表1-6列示了貴州省教育經費的收支情況,教育經費收入以及事業收入教育經費收入中的學雜費都呈現出明顯的增長態勢,教育經費收入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翻了4.84番,增加了27.6倍;學雜費收入也從1998年的3.05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85.05億元,增加了26.89倍,與教育經費收入幾乎同步增長;地方財政教育支出同樣出現了猛增勢頭,2007年貴州省教育財政支出166.27億元,到2017年已經增長到901.96億元,年均增長18.42%。
表1-6 貴州省教育經費發展情況 單位:億元

續表

數據來源:貴州省教育經費收入和學雜費收入數據來源于中經網統計數據庫,貴州省地方財政教育支出來源于歷年《貴州統計年鑒》。
注:① 由于統計口徑的變化,地方財政教育支出只能從2007年開始,以前年度的是文教衛生事業費,不只包含教育支出,故具有不可比性,因此未列出。
(2)貴州省教育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貴州省教育事業取得了較為卓越的成績,但由于多方原因,貴州省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
第一,教育經費投入不足。長期以來,貴州省人均教育財政支出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直到2013年貴州省人均教育財政支出才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由于前面長期投入不足,所以短期內很難以彌補之前由于投入不足所帶來的長期影響。
第二,教育師資不足。教育經費的不足致使教育資源配置不足,從各級各類學校的生師比來看,普通小學的生師比對比情況見圖1-3,不難看出,各年份貴州小學生師比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即平均來看,貴州每位小學老師肩負著更多的小學生任務。同時也可以發現兩點特征:一是貴州省和全國小學的生師比都呈現出下降趨勢,說明小學生的師資配置在逐年增加;而貴州省小學的生師比同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漸降低。圖1-4和圖1-5分別是初中和高中的生師比對比圖,總的來講,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貴州省的生師比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由此表明貴州省中學師資配置還存在較大不足。從圖中也不難發現,在這十多年間,中學生師比貴州與全國的差距都呈現出先拉大然后又縮小的趨勢,但生師比都出現下降的趨勢。

圖1-3 貴州省普通小學生師比與全國比較
資料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圖1-4 貴州省普通初中生師比與全國比較
資料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圖1-5 貴州省普通高中生師比與全國比較
資料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第三,教育公平性有待進一步提高。首先,貴州省教育資源區域分布具有嚴重的不平衡性,以高等教育學校為例,歷年來,貴陽市高校數量幾乎是全省高校數量的一半,而貴陽人口在地級市區域中也僅排名第3;以中學為例,從每10萬人擁有的高中學校數量來看,2017年,最高的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達到8.99所,而最低的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僅5.36所,差距較大;以擁有的小學教師數量為例,2013年,每萬人擁有的小學老師數最多的銅仁市,達到69.94人,最低的為貴陽市,僅31.40人。以上都體現出教育資源區域分布不均,教育的公平性需要進一步加強。
第四,優質教育機構不多。貴州省高等教育學校僅貴州大學入選“211工程”大學和雙一流大學,僅貴州大學的植物保護學科入選雙一流學科,貴州省沒有985高校。優質的高等教育是培養優秀人才的基地,因此,貴州與全國相比,繼續加大對高等教育尤其是優質的高等教育配置力度,以期為貴州經濟建設做足人力資本儲備。
1.3.2 貴州省科技事業發展狀況
龔曉寬(2009)對貴州省科技發展和演進前60年做了非常好的闡述,因此,本節重點對近年來貴州科技事業的發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1)貴州省科技事業發展基本投入情況
科學技術活動的開展離不開科技人員和科技投入,接下來主要從這兩方面看看貴州省科技投入情況。表1-7統計了全國和貴州省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量與科學家和工程師數量情況。從總量上可以發現貴州省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量明顯偏少。1995年,貴州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量占全國31個省(區、市)總量的比例僅為0.28%,2000年為所列年份中最高也僅為1.06%,而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占比均在1%以下。另外,從人均從事科技活動數來看,貴州省無論是科技活動人員還是科學家和工程師也均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每萬人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量與每萬人中科學家和工程師數量列示年份都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3(除2000年貴州每萬人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量占全國平均水平的35.62%)。但也不難發現,無論是全國還是貴州,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事科技活動人員、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總數量和人均數量都在增加。
表1-7 貴州省科技活動人員情況① 單位:萬人

數據來源:《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和歷年《貴州統計年鑒》,經作者計算所得。
注:①2009年及以后統計口徑發生了變化,年鑒中未統計科技活動人員類型數量。
表1-8統計了歷年貴州省和全國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情況。第一,貴州省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總量非常低,各年份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全國總支出比重列示年份中最高為2017年,但也僅為0.54%。第二,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來看,貴州省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995年貴州省僅為0.02%,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為0.57%,即使到2017年,貴州省也只有0.71%,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為2.13%,可以看出,所列示年份貴州的投入強度基本上在全國平均水平的三成左右。第三,從人均研發支出來看,貴州省歷年同樣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貴州省2017年人均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1.15%,而且還是所列示年份中最高的,具體數字詳見表1-8。第四,從表1-8中也容易發現,隨著時間推移和社會發展,無論是絕對支出還是相對支出都在增加,表明貴州省和全國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越來越深刻,進而越來越注重科學研究與實驗。
表1-8 貴州省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情況

數據來源:《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和歷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經作者計算所得。
表1-9統計了近十多年財政支出中的科學技術支出情況,以顯現出政府對于科學技術的重視程度。不難發現,貴州省財政支出中科學技術支出占比各年份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國平均水平基本上都占到財政支出的3.5%左右,而貴州省的占比稍高于1%,最近的2017年比較接近2%,盡管差距不小,但可以看出貴州省科學技術財政支出占比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近幾年正在逐漸縮小,表明貴州省政府正在努力提升地區科技水平。
表1-9 貴州省財政科學技術支出情況

數據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和歷年《貴州統計年鑒》,經作者計算所得。
圖1-6計算了貴州省和全國平均的研究與實驗經費投入強度和貴州省排名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各年份貴州省的投入強度都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此外,全國的平均投入強度在逐年增加,而貴州省的投入強度可以看出有所變化,但變化非常小,而且起伏不定,基本上都在0.7%以下。從全國31個省(區、市)排名來看,貴州省科研投入強度基本上都是倒數最后幾名,最好的就是2006年倒數第7,最差的為倒數第3。
總而言之,貴州省科技事業投入有一定的提升,但提升力度不夠,幾乎各方面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還需繼續努力,提升空間較大。

圖1-6 貴州省和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①及排名倒數情況
資料來源:歷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經作者計算所得。
注:① 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定義為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2)貴州省科技事業發展成就
表1-10統計了近幾十年貴州省國內專利申請受理數、專利申請授權數、發明專利申請受理數和技術合同成交額。這些指標都是科技事業發展的典型指標,能較好地反映一個地區的科學技術水平。從表中可以發現,貴州省專利申請受理與專利申請授權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慢慢發展起來了,技術合同成交額也越來越大。到2017年,貴州省國內專利申請受理數接近3.5萬件,而專利申請授權數也超過1.2萬件,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了80億元大關,這些都彰顯了貴州省科學技術發展的歷程和成績。
表1-10 貴州省國內專利申請受理授權數與技術合同成交額統計情況

續表

數據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然而,表1-10僅統計了貴州省自身縱向發展情況,沒能很好地反映科技事業的發展效率與橫向比較,為此,有必要進行其他對比分析。圖1-7以專利受理與授權數統計了全國和貴州省單位人口的科技產出情況,從圖中可以發現:無論是專利受理數還是專利授權數,貴州省每10萬人口的單位專利科技產出歷年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貴州省社會總人口的單位產出在逐年增加,當然全國總人口的單位專利科技產出也在增加,而貴州省同全國平均產出水平相比,其差距先有增大而后出現下降的趨勢。

圖1-7 貴州省與全國每10萬人的平均專利受理與授權數
資料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經作者計算所得。
地區社會總人口并不能真正代表科技力量投入,應使用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數量進行分析,表1-11為科技人員的單位產出效率對比情況。由于統計口徑和指標的變化,該表只能計算到2008年,無法得到近10年的單位人員產出情況,對比發現,早期如1990年和1995年,貴州省單位科技活動人員或者單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科技產出其實還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2000年、2005年和2008年貴州的科技人員單位產出又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科技人員的單位產出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表1-11 貴州省單位科技工作人員產出效率分析 單位:件/萬人

續表

數據來源:《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和中經網統計數據庫,經作者計算所得。
表1-12計算了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的單位產出情況,根據這一指標情況的結果我們看到,貴州省科技資金使用效率還是比較高的,無論是每百萬經費支出的專利受理數還是每百萬經費支出的專利授權數,貴州省大多數年份都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
表1-12 貴州省和全國每100萬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的專利申請受理與授權數 單位:件

續表

數據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和《貴州統計年鑒》,經作者計算所得。
(3)貴州省高技術產業生產經營情況
高技術產業是用當代尖端技術,主要指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領域,生產高技術產品的產業群,是研究開發投入高,研究開發人員比重大的產業。高技術產業發展較快,對其他產業的滲透能力較強。高技術產業廣泛使用先進科技,它的發展情況能較好地反映地區科技發展情況。表1-13統計了單位人口高技術企業數量與從業人員數量,很明顯,每10萬人擁有高技術企業數和每萬人中從事高技術企業的從業人員數貴州省兩者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表1-13 單位人口下高技術企業數量與從業人員數

續表

數據來源:歷年《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經作者計算所得。
表1-14統計了貴州省高技術產業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不難發現,人均高技術產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和出口交貨值都顯著低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但也可以發現貴州省各項指標均在逐年增加。
表1-14 高技術產業企業生產經營情況 單位:元

數據來源:歷年《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經作者計算所得。
1.3.3 貴州省文化事業發展狀況
貴州省文化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文化是一個廣博而復雜的概念,涉及內容復雜多樣,對文化及文化事業進行分析,往往難以做到面面俱到,結合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數據指標的代表性,本節主要選取政府行政設置所規定文化范圍中的公共圖書館和藝術表演團體的建設發展情況進行了重點分析。圖1-8所示為貴州省藝術表演團體和公共圖書館建設發展情況,貴州省公共圖書館表現出階梯式發展,新中國成立時全省僅一所公共圖書館,1956—1968年出現了一個較大提升,數量擴大到15~16所,改革開放以后的一段時間,公共圖書館數量急劇增加,到1988年全省公共圖書館數量達到了84所,而后至今數量增速非常緩慢,2017年達到98所。另外,藝術表演團體的發展也是最近幾年才出現了跨越式增長,目前全省共有137個藝術表演團體。

圖1-8 貴州省藝術表演團體和公共圖書館數量發展情況
資料來源:《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和歷年《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經作者計算所得。
圖1-9對從單位人口擁有的藝術表演團體和公共圖書館進行了統計,并就貴州省同全國平均水平進行了對比。貴州省每百萬人擁有的藝術表演團體數量一直以來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和加強建設;每10萬人擁有的公共圖書館數量的發展與總量發展模式差不多,而且全國單位人口擁有公共圖書館也表現出同樣的發展軌跡,但1982年以后貴州省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圖1-9 貴州省單位人口擁有公共圖書館和藝術表演團體數量發展情況
資料來源:《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和歷年《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經作者計算所得。
文化事業的發展需要大量投入資金,為此有必要對文化事業經費進行分析,以了解經費是否投入充足和使用具有效率。通過比較文化事業經費占政府財政支出的比重,以及人均文化事業費可以看出政府對于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表1-15統計了貴州省文化事業費占財政支出比重以及不同群體排名情況。從占比本身看,文化事業經費占財政支出比重并不大,為0.30%~0.71%,而且從時間上看,還呈現出下降趨勢,從排名來看,在全國各省(區、市)排名中比較靠后,西部12省(區、市)排名除2016年外其余年份都是最后一名,民族8省區排名中也是最后一名,由此說明,貴州省文化事業投入還存在巨大不足,需要繼續加大投入力度以促進其全面發展。
表1-15 貴州省文化事業費占財政支出比重及排名情況

數據來源:歷年《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經作者計算所得;1980年、1985年、1990年為文化事業費預算內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
注:① 由于1988年海南省成立、1997年重慶市直轄,所以1980年和1985年排名省(區、市)總數為29個,1990年和1995年的排名省(區、市)總數為30個。
② 西部12省(區、市)指:陜西省、四川省、云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重慶市12個省(區、市)。1995年以前排名西部為11省(區、市)。
③ 民族8省區指: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以及少數民族分布集中的貴州、云南和青海三省。
表1-16統計了貴州省人均文化事業費和不同群體排名情況。從絕對量來看,貴州省人均文化事業費從1980年的0.32元,穩步增加和發展到2017年的53.99元,增長較快。但對比發現,歷年貴州省人均文化事業費均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低,在全國31個省(區、市)排名中比較靠后,西部12省(區、市)和民族8省區的排名中也是比較靠后,但最近幾年由于增速比較快,可以看出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在慢慢縮小,排名在逐漸靠前發展。
表1-16 貴州省人均文化事業費及位次

數據來源:歷年《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經作者計算所得。
資源的投入是一方面,但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將是極大的浪費,為此,以公共圖書館的使用情況作為文化事業發展中社會民眾的參與利用情況進行分析。表1-17為貴州省和全國歷年公共圖書館單位人口流通人次以及位次情況。可以看出,貴州省社會民眾對于公共圖書館使用有一個明顯的增加趨勢,但是,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不難發現,絕大多數年份,貴州省對公共圖書館的利用都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從排名中也可以看出,大多數年份都是倒數第2。因此,在強調文化事業加大投入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引導民眾積極參與文化事業發展并分享其成果。
表1-17 貴州省公共圖書館單位人口流通人次及位次

續表

數據來源:歷年《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經作者計算所得。
1.3.4 貴州省衛生事業發展狀況
一直以來,貴州省把保障人民健康作為衛生計生事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城市“看病擠、住院難”和農村“看病遠、看病貴、看病難”等事關民生的重要問題,促進人人享有公平與可及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務需求。“健康貴州”對于和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同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節對貴州省醫療資源配置情況進行分析,圖1-10所示為每千人口擁有的醫療機構床位數的發展軌跡,其可以視為醫療硬件設備的代表。為了更好地反映發展情況,我們選取東部的天津市、中部的安徽省、西部甘肅省和民族地區云南省進行對比分析。2006年以前,貴州省單位人口擁有醫療機構床位數發展非常慢,當然,同期其他省市同樣發展緩慢,但貴州省卻一直位于最低位,2006年之后,各省的單位人口醫療資源出現了激增,貴州省的增勢更加猛烈,2012年超過東部、中部的兩個省市,2013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比其余4個對比省市都要高。

圖1-10 貴州省每千人口擁有醫療機構床位數的發展與對比分析
資料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經作者計算整理所得。
好的醫療設備也需要好的醫務人員來操作,圖1-11所示為每千人口擁有的執業(助理)醫師數的發展軌跡,其可以視為醫技人員的代表。很明顯,一直以來,貴州省該項指標都低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即使是最近幾年依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東部地區的天津市,差距比較大。這也反映出如何吸引更多更好的優質醫務人員來服務貴州人民,并且能夠留得住,這都是亟須解決的難題,醫務人員應該與醫療設備同步發展。
伴隨著貴州全省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斷擴大,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扎實推進,醫療衛生服務供給能力明顯提高,人口和計劃生育規劃目標全面實現,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升,但與其他地區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表1-18是貴州是預期壽命及排位情況。整體而言,貴州省平均預期壽命從1990年的64.29歲,增加到2000年的65.96歲,再提升到2010年的71.10歲;男性與女性預期壽命均有明顯增加,而且男性同期比女性預期壽命低,這一現象與全國其他省(區、市)相一致。但與全國平均水平對比發現,無論是總體還是分性別,貴州省同期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排名也可以看出這一問題,全國31個省(區、市)排名各年都是比較靠后,西部地區排名基本上處于后端,民族8省區排名中等位。

圖1-11 貴州省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的發展與對比分析
資料來源:中經網統計數據庫,經作者計算整理所得。
表1-18 貴州省預期壽命及位次

備注:數據來源《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18》,經作者計算所得。

圖1-12 貴州省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每10萬人發病率發展與對比
資料來源:《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18》《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3—2017)》《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2—2012)》,經作者整理所得。

圖1-13 貴州省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每10萬人死亡率發展與對比
資料來源:《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18》《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3—2017)》《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2—2012)》,經作者整理所得。
圖1-12和圖1-13分別統計了近十多年貴州省等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情況。貴州省每10萬人口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基本上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高,且近幾年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而每10萬人口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死亡率也都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高,且近幾年同全國一樣有一個緩慢的增加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