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深圳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研究報告文集(第一輯)作者名: 陶一桃主編本章字數: 583字更新時間: 2022-07-26 18:46:11
2.5 本章小結
本文的理論框架對中國“技術膨脹型經濟失速”的困局提供了如下解釋。技術進步可以通過直接和間接兩個渠道影響經濟增長。直接效應是,技術進步提高要素生產率,進而提高總產出。間接效應是,技術進步提高了要素的邊際報酬,從而增加要素積累。中國近年來的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推動作用雖然很積極,但其間接效應受到社會公平性下降的沖擊。社會公平性下降降低了人力資本效率,阻礙了人力資本積累。社會公平性下降對人力資本積累的負面沖擊,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技術進步的積極效果,從而造成了“技術膨脹型經濟失速”的現象。
本文的分析還警示了中國經濟存在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從各種“二代”現象來看,中國的制度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公平。制度公平性不斷下降,將使人力資本效率降低,阻礙人力資本積累,從而將中國經濟推向一個低水平均衡。根據本文的理論分析,在當前的境況下,沒有社會改革而試圖通過技術進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這是因為,當社會變得越來越不公正時,技術進步的增長效應較弱。解決中國經濟當前的困境,技術創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進行制度變革,使社會越來越公平。只有制度更加公平,才能提高人力資本效率,將中國經濟推向一個高水平均衡。為此,政府需要對方方面面的制度進行調整,包括為公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構建公平的勞動力市場,以及減少戶籍制度對勞動力流轉的種種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