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虎媽戰(zhàn)歌》有思考

幾年前,一場關(guān)于中西方教育模式的論戰(zhàn)興起于傳統(tǒng)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爭論的導(dǎo)火索是一本名為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媽戰(zhàn)歌》)的暢銷書。該書作者美籍華裔女教授蔡美兒,以自傳式回憶錄講述其如何嚴格教導(dǎo)兩個女兒,并稱以強迫為特點的中國傳統(tǒng)管教方式遠勝西方的散放式教育。一石激起千層浪,《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各大媒體競相予以專題報道,討論的話題亦超越中美教育模式和文化差異范疇,被提升到國家競爭層面。

拋開這場爭論不說,美國人關(guān)注中國家文化卻是事實。家庭教育和家文化問題無論對于中國還是美國來說都是國家戰(zhàn)略問題,然而相當多的人卻把它看作上不了臺面的“小兒科”學問,以致于造成了孩子教育的尷尬和難堪,影響了杰出人才的培養(yǎng)。然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智慧不僅值得中國人發(fā)掘和研究,也能滿足西方國家的需求。如何把家文化與人生發(fā)展的智慧結(jié)合起來,并在中西方家文化交融中創(chuàng)造出適宜杰出人才發(fā)展的和諧環(huán)境,成為各個國家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虎媽戰(zhàn)歌》的主人公蔡美兒有兩個女兒——索菲婭和露露,圖書出版時,姐姐17歲,妹妹13歲。從跨進學校大門的第一個學期開始,她們就保持著門門功課皆“A”的全優(yōu)紀錄。姐妹倆差不多從3歲開始練琴。姐姐索菲婭14歲就把鋼琴彈到了世界音樂的圣殿——著名的卡內(nèi)基音樂大廳;妹妹露露12歲就坐上了耶魯青年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手的頭把交椅。在大眾面前,她們的舉手投足更是彬彬有禮、可愛迷人,被羨慕不已的美國媽媽看作孩子們的楷模。

當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將目光投向國外,尋求和接受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開始反思甚至擯棄中國傳統(tǒng)的養(yǎng)育思想之時,蔡美兒——這個“中國式媽媽”獲得“美國式成功”的故事,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作為孩子的母親,蔡美兒給孩子做了十條規(guī)定:不準夜不歸宿;不準參加學校的小組娛樂活動;不準參加校園演出;不準抱怨沒有參加校園演出;不準看電視或玩電子游戲;不準擅自選擇課外活動;不準有科目低于A;除了體育與話劇外,其他科目不準拿不到第一;不準練習鋼琴及小提琴以外的樂器;不準不練習鋼琴及小提琴。

西式教育在意孩子的自尊和心理感受,讓孩子自由成長,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但也直接造成孩子沉迷吃喝玩樂、不勤奮、遇到問題退縮等種種問題。相反,蔡美兒的理念是“不給孩子選擇‘不努力’的機會”。她似乎和現(xiàn)代眾多中國家長一樣,認為孩子的學術(shù)成就很重要,“全優(yōu)生”是基本要求,“打是親、罵是愛”,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為孩子好就替他們做對的選擇,于是才有了她的家庭教育思路和方法。

這種嚴格管教的思路和方法不僅引起了崇尚人權(quán)的西方國家質(zhì)疑,也引起了望子成龍的中國家長們的質(zhì)疑。難道這種被質(zhì)疑的家庭教育思路和方法能造就優(yōu)秀的孩子?教育真的這么簡單嗎?蔡美兒嚴管出英才的成功可以復(fù)制嗎?

其實,虎媽教子的話題并沒有那么簡單,激烈的爭論反映的是一種對教育的焦慮。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美國社會的兩極分化和社會競爭迅速加劇,催生了他們擔心社會經(jīng)濟地位下滑的普遍焦慮。

在國家層面上,美國的全球地位正在面臨眾多“亞洲虎”崛起的挑戰(zhàn)。正如《紐約客》評論:“亞洲虎經(jīng)濟”是《虎媽戰(zhàn)歌》一書暢銷的背景。

顯然,《虎媽戰(zhàn)歌》的爭論并非是何種思路和方法能把孩子教育成功的問題,而是有更深層次的意義。教育孩子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shù),絕不是復(fù)制某種方法就可以奏效的。

一個孩子實現(xiàn)成功發(fā)展,我們無法否認遺傳因素的影響。在這個“華裔+猶太=美國”的家庭中,蔡美兒的女兒索菲婭18個月就認識字母表,3歲閱讀《小婦人》簡寫本并開始學習彈鋼琴。從索菲婭呱呱落地起,她就顯示出極為理性的稟賦和特別專注的能力,而這些品質(zhì)得益于她的父母。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的索菲婭總是乖乖地入睡,整個夜晚都不吵不鬧;偶爾啼哭,也有著格外明確的目的。蔡美兒的另一個女兒露露當然也很有天賦,只不過她和姐姐有不同的性格特點,顯示了更多的逆反行為。而蔡美兒的教育思路和方法,也太多地彰顯著遺傳因素的作用。只不過這種遺傳不單純是生理遺傳,而是包括生理遺傳在內(nèi)的心理和文化層面的遺傳。

蔡美兒本人就是在嚴格管教中成長起來的人,其父親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科學家,母親曾以全班第一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圣托馬斯大學,并獲得了化學工程學位。他們對蔡美兒及其姐妹要求非常嚴。每天放學之后蔡美兒與三個姐妹都要回家讀數(shù)學、練鋼琴,不可以去玩。正是這種嚴格的管教,讓她有了美好的未來,因此,在感謝父母愛之嚴的同時,她也把這種嚴中有愛的管教帶給了自己的孩子。這才有了她自己孩子的成功。

蔡美兒的女兒索菲婭和露露實際上是生存在一個老少幾代人創(chuàng)建的書香家庭環(huán)境之中,這種家族的家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人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而由蔡美兒與其猶太人丈夫結(jié)合造就的中西文化融合的文化氛圍,也是孩子走向杰出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不僅享受著父母家族智慧文化遺傳的基因,而且也享受著其父母互動交流、討論爭論的智慧要素。孩子父親開放的思維,引導(dǎo)孩子融入大自然環(huán)境中的情趣和情感,不能不說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激勵源。也就是說,孩子的優(yōu)秀與杰出,絕不能僅僅歸于一位母親的某種思路和具體方法。

在蔡美兒家族里,有一位直系的先祖蔡武能在朝廷做天文學家,他也是個哲學家和詩人。1644年,明朝面臨著清軍入關(guān)的危境。因為技藝全面、學識淵博,蔡武能被皇帝御封為朝廷的兵部重臣。家族中最珍視的傳家之寶,是由蔡武能手書的長達2 000頁的專著,該書闡述了中國最古老的經(jīng)典之作《易經(jīng)》。

蔡美兒的姥爺也曾是一位儒雅、慈祥的教書匠,為了維持生計,他不得不放下教鞭去賣大米。她的爺爺經(jīng)營魚醬的生意,是個好脾氣的商人。奶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做塑料制品的買賣,賺了許多錢,然后,她把盈余都換成了金條和鉆石。變得富有之后,她在馬尼拉最具聲望的社區(qū)買了座豪宅。蔡美兒的父親對移民美國總是充滿向往,頗有數(shù)學天分、酷愛天文學和哲學的他,對在唯利是圖、爾虞我詐的生意場上周旋的家族生意深惡痛絕,本能地反抗家人為他做出的每個安排。甚至在他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就拼命地尋找去美國的機會。后來,馬薩諸塞州的麻省理工學院批準了他的入學申請,他終于“夢想成真”。

盡管蔡美兒“家長強權(quán)”的管教方法有爭議,然而其家庭的文化背景卻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家文化的智慧魅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泉市| 贵德县| 西华县| 扎兰屯市| 永登县| 大同市| 南平市| 天全县| 凤山市| 孝义市| 凤阳县| 姜堰市| 婺源县| 新昌县| 如皋市| 舟山市| 长沙县| 常宁市| 长岭县| 涿鹿县| 海安县| 河间市| 新源县| 德阳市| 鹰潭市| 天镇县| 丹棱县| 盐城市| 腾冲县| 内黄县| 通海县| 西峡县| 垣曲县| 苍梧县| 方山县| 芦溪县| 盐边县| 灵寿县| 静安区| 桐柏县|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