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1928年,狄拉克提出了相對論性的波動方程
1928年狄拉克創造性地把狹義相對論引進量子力學,給出了描述電子運動的相對論方程,人們稱之為“狄拉克方程”。后來這個方程成為了相對論性量子力學的基礎。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的這一巧妙結合,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重要結果。首先,在狄拉克方程中推出了電子的自旋(傳統認為電子只是圍繞原子核轉),并論證了電子磁矩的存在;其次,通過求解狄拉克方程,可以預言“粒子必有其反粒子”。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安德遜在用云室觀測宇宙射線時發現了正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是帶負電荷電子的反粒子),與狄拉克的預言完全相符。

圖2.16 狄拉克
狄拉克方程的提出和成功是物理學和數學高度結合的杰作。為什么一個實數開根號的時候總有一個正根,又有一個負根呢?例如4的開根號等于幾?很簡單是2和-2。由此將狄拉克預言推廣一下,有個電子就有反電子,有個質子就有反質子,有個中子就有反中子,等等。這是一個神奇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