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1925年,海森堡提出了矩陣力學
讓我們回到玻爾的原子模型中來。原子中電子的運動方程是怎樣的呢?它應該是能級和時間的函數。在一個特定的能級x上,電子以ν頻率作周期運動。根據傅里葉分析:任意形狀的函數X(νx),都可以把它寫成一系列震輻為Fn,頻率為nνx的正弦波的疊加:

玻爾理論正是用這種經典方法來處理的:一個能級對應于一個特定的頻率。但是,海森堡指出,一個絕對的“能級”或“頻率”,有誰曾經觀察到這些物理量?沒有,我們唯一可以觀察的只有電子在能級之間躍遷時的“能級差”。既然單獨的能級x無法觀測,只有“能級差”可以,那么頻率必然表示為兩個能級x和y的函數。我們用傅里葉級數展開的不再是nνx,而必須寫成νx,y來表示電子頻率。νx,y是什么東西?它竟然有兩個坐標,這就是一張二維表格。是的,物理世界就是由這些表格構筑的。

圖2.11 海森堡
海森堡采用一種二維表來表示物理量,表中每個數據用橫坐標和豎坐標的兩個交量來表示。比如下面這個3×3的方塊表示:

其實就是3×3矩陣。海森堡的表格和玻爾的原子模型不同,它沒有作任何假設和推論,不包含任何不可觀察的數據。但作為代價,它采納了一種二維的龐大結構。然而,讓人不能理解的是,這種表格難道也像普通的物理變量一樣能夠進行運算嗎?你怎么把兩個表格加起來,或者乘起來呢?因為對于當時的物理學家來說,矩陣幾乎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名字。甚至連海森堡自己對于矩陣的性質也不完全了解。例如下面兩個矩陣Ⅰ和Ⅱ相乘:

居然得出結果:Ⅰ×Ⅱ≠Ⅱ×Ⅰ。
有人諷刺地說,那么牛頓第二定律究竟是F=ma還是F=am呢?海森堡回答說,牛頓力學是經典體系,我們討論的是量子體系。永遠不要對量子世界的任何奇特性質過分大驚小怪,否則會讓你發瘋的。量子的規律,并不一定要受乘法交換律的束縛。海森堡堅定地沿著這條奇特的表格式道路去探索物理學的未來。
經典力學常用的動量p和位置q這兩個物理量也要變成矩陣表格,它們并不遵守傳統的乘法交換律,p×q≠q×p。后來,玻恩和約爾丹甚至把p×q和q×p之間的差值也算出來了,其結果是(式中I為單位矩陣)。
可見,原有的乘法交換律被破壞了,但用h/2πi代替0之后,又重建了一種量子力學新關系。新關系中包含了普朗克常數h,因而打上了量子化的烙印。經典的牛頓力學方程被矩陣形式的量子方程所代替,成為量子力學的第一個版本。1925年12月,愛因斯坦在給好友貝索的信中對這個新理論評價說:
近來最有趣的理論成就,就是海森堡—玻恩—約爾丹的量子態的理論。這是一份真正的魔術乘法表,表中用無限的行列式(矩陣)代替了笛卡兒坐標。它是極其巧妙的……
后來,玻恩對這個新的力學表述自己的看法時說:“這是從經典力學的光明世界走向尚未探索過的、依然黑暗的新的量子力學世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