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中國建筑
- 肖鵬
- 911字
- 2022-07-14 17:30:16
第七節(jié) 囊色林莊園——保存較完整的貴族莊園
囊色林莊園位于西藏山南地區(qū)的雅魯藏布江南岸,建于吐蕃王朝末期。囊色林是西藏地區(qū)一家古老的貴族,該莊園是這家貴族的私家園林。囊色林莊園的主體建筑是碉樓形式,園內主樓共有7層,為長方形平面,東面凸出。主樓前面有附樓,旁邊有磨坊、馬廄、編織作坊、染坊、平房、碉堡和監(jiān)獄等建筑。
主樓第一層大約高5米,內部用隔墻分出10個空間,作為貯存糧食的地方。東面凸出的那一部分,是上面幾層樓廁所的糞坑。第一層只有東南方向有一個入口,窗戶開在距離地面4米高的位置,只作通風之用。
主樓第二層也被分隔成多個小間,主要是用來儲存加工后的糧食、油脂、鹽、糖等,也用來收繳農奴的租稅。第二層地面上開了一個小洞,農奴在交糧時,會把糧食從這個洞倒入第一層的庫房中,加工后再放回第二層,平時這個洞會用木板蓋住。
第三層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面是管家和傭人居住的地方,還有手工操作間。西面是一間佛堂,為方便室內的通風和采光,佛堂內開了一個很大的窗戶。
第四層是藏經室,用來收藏主人的經書。
第五層是莊園主生活起居的地方,東面是廚房,在廚房頂部有一個天窗,用來解決通風和排煙等問題。
第六層的中間是走廊,東面有兩間臥室,廁所設在外面。
第七層是屋頂平臺,作為莊園主平時戶外活動之用。
總體上看,主樓建筑形式高大,規(guī)劃合理,功能清晰。在建筑用材上,主樓使用了土木混合結構,墻體為土墻,梁柱則為木結構。主樓每層樓的地面用材基本相同,都是下面鋪一層卵石,上面鋪一層土。
主樓內廁所的設置別具一格。因為藏族建筑內沒有上下水設備,使用的都是旱廁,所以要求上下層廁所的蹲位要錯開,好讓每一層的糞便都正好落到底層的糞坑。第二層的廁所蹲位設在南邊,往上逐層北移,第五層的廁所已經在北邊。第六層東面的建筑已經損毀了,室內沒有發(fā)現(xiàn)廁所。
在主樓屋頂周圍有用“邊瑪草”壘砌成的邊瑪墻。邊瑪墻為藏族所獨有,并且只在藏族的高等建筑中出現(xiàn)。邊瑪墻的砌筑方法是把邊瑪枝干去皮、曬干,切成小段,然后捆成手臂粗細,在砌筑的時候,要先鋪一層捆好的邊瑪樹枝,然后上面用一層黏土夯實,這樣重復砌筑,在頂部還會進行防水處理。墻體砌成后,還會在墻面上涂一層紅色的顏料,這就是最終的邊瑪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