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八節 乾陵——唐陵之冠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墓,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梁山上,始建于684年,歷時23年。梁山共有三座山峰,乾陵建在海拔最高的北峰上。另外兩個山峰較低,被稱為雙乳峰。雙乳峰東西相對,中間有司馬道。

整座乾陵依長安城的格局建造,氣勢宏偉。從現在的遺址來看,乾陵原本有四個城門,兩重城墻,還有宮殿樓閣等很多規模宏大的建筑物。其中四個城門分別為:南門朱雀門;北門玄武門;東門青龍門;西門白虎門。進入乾陵大門后,是500多級臺階。走完臺階即是一條平寬的道路,即“司馬道”,司馬道可以一直通到“唐高宗陵墓”碑。

司馬道兩旁有很多的石刻雕像,首先看到的是兩根8米多高的石華表,石華表是帝王陵墓的象征。然后是兩只石刻翼馬,翼馬的雕刻非常精美,兩翼上雕有卷云紋,給人一種展翅欲飛的感覺。緊接著是優美的高浮雕鴕鳥、石仗馬與馭馬人組合、石翁仲,傳說翁仲是秦朝鎮守臨洮的大將,威震四方。秦始皇在咸陽宮司馬門外立翁仲像,后來的帝王們便沿襲了這一做法,在需要守衛的地方立翁仲石像。

石翁仲的北面是兩塊石碑,西邊的一塊是唐高宗的金字“述圣紀”碑,是武則天所立,碑上所寫主要是唐高宗的功德。碑文為武則天撰寫,刻好后填以金屑。這座碑又叫“七節碑”,因為碑總共分為七節,分別代表日、月、金、木、水、火、土,寓示唐高宗的功績光芒四射。原本碑上還有碑亭,現在已經不在了。

▲乾陵武則天無字碑。這是由一塊完整的石頭雕鑿而成,碑頭雕有8條互相纏繞的螭首,飾以天云龍紋圖案,沒有書寫任何文字的石碑。

東邊的石碑是武則天的無字碑,碑身兩側各雕有4條相互纏繞的龍。碑身線刻有“升龍圖”,碑座線刻有“獅馬圖”。整個無字碑用一塊巨石雕成,高大宏偉,但是碑上并沒有刻字,這引起人們無數猜想。民間對于無字碑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就是想夸耀自己的豐功偉績,已經到了沒有文字所能表達的地步;第二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深重,無法寫碑文,所以還不如不寫;第三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立無字碑就是她聰明的體現,功過是非不自己說,而留待后人評說。現在這三種說法中大家更傾向于最后一種。

走過了司馬道,便是“唐高宗乾陵”的墓碑。這塊墓碑是唐代陜西巡府畢源所立,原來的碑已經被毀,現存的這塊碑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在這塊碑的右前側,還有一塊墓碑,碑上有郭沫若題寫的“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墓”12個大字。

▲西安乾陵“六十一蕃臣”的無頭石像。這些和真人差不多大小的石像,衣著打扮各不相同,發式和臉型也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雙雙并立,兩手前拱,行為姿態十分謙恭,就好像是等待某人的到來一樣。

乾陵還有一處獨特的景觀,就是在朱雀門外分立兩側的石人群像。這些石像共有60多尊,整齊地排列在兩旁,顯得很恭敬。這些石像和真人差不多大小,不過都沒有頭,在石像的脖子上可以看到頭被砸掉的痕跡,因此人們習慣上把這些石像稱為無頭石像。這些無頭石像的衣著各不相同,但是兩兩并立,兩手前拱,顯得非常恭謹,好像在恭迎皇帝的到來。

有專家猜測,這些石像的材質并不是很結實,而且脖子的位置比較細,所以很容易斷裂。而據史料記載,這里曾發生特大地震,所以石像的脖子都被震斷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喀则市| 玉山县| 元江| 凌源市| 江西省| 纳雍县| 绥芬河市| 天门市| 甘孜县| 福贡县| 海林市| 寻乌县| 陇南市| 山阳县| 绥宁县| 巩义市| 江山市| 梁河县| 乳山市| 大兴区| 贵溪市| 沿河| 五峰| 肇庆市| 土默特右旗| 宜城市| 新绛县| 安宁市| 杨浦区| 莱西市| 呈贡县| 云龙县| 建始县| 万山特区| 灯塔市| 绥滨县| 尚义县| 多伦县| 神农架林区| 偏关县|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