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9章 漢武盛世(3)

不過武帝時代,由于長年征討四方,因此在軍需方面消耗龐大,加上本身個人生活的享受,于是將文景之治所累積的積蓄花得一乾二凈。為了解決經濟上的困窘,漢武帝重用桑弘羊和孔愅等人,制定了一套經濟措施,整頓幣制,實現貨幣的統一,使中央政府控制金融要脈。

漢武帝時代經濟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統一貨幣、官營鹽鐵、建立均輸和平準制度,以及強化重農抑商政策。當時藉由這些關鍵變革,使西漢帝國的經濟基礎得以空前強固。

統一貨幣

取消郡國鑄幣的權力,改由中央政府鑄造,另外發行新的貨幣,名“五銖錢”。它“重如其文”,以五銖的銅,鑄造面值相等的錢,使仿鑄者無利可圖。之后立五銖錢為全國唯一合法流通的貨幣,壟斷造幣的原料和技術,從而一掃私人鑄幣之風。

官營鹽鐵

中央政府在鹽、鐵產地分別設置鹽官和鐵官,實行統一生產和統一銷售,利潤為國家所有。鹽業官營的形式,是由在產鹽區設置的鹽官備置煮鹽用的“牢盆”,募人煮,產品由政府統一收購發賣。鐵業官營的形式,是由在產鐵區設置的鐵官負責采冶鑄造,發賣鐵器。

這項制度實施,使國家獨占國計民生意義最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的利潤,可以供給皇室消費以及鉅額軍事支出。當時,人民的賦稅的負擔沒有增加,國家的收入大增,不但彌補財政上的赤字,并且還有羸馀。不過官營鹽鐵卻給社會經濟和民眾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例如官鹽價高而味苦,鐵制農具粗劣不合用等。

均輸制度

在各郡國設立均輸官,負責運輸各郡國的貢納物品;平準制度,就是平抑市場物價,由大司農在就城設立平準官,將各地運到長安的貨物,在京師市場上出售,利潤上歸國。并且“賈則賣之,賤則買之”,平抑市場物價。既保證對京師百姓的供應,又避免商人藉機弁取暴利。

重農抑商

漢武帝時代采取“算緡”和“告緡”打擊商人的政策。元狩四年,推行“算緡錢”制度,規定商人、兼營手工業的商人以及高利貸者,必須向政府申報其資產。商人有財產不申報或申報財產而不確實的,處罰他們到邊疆戍邊一年,另外沒收他的財產。元鼎四年,漢武帝又下令實行“告緡”,鼓勵民間相互告發違反“算緡”法令的行為。規定將所沒收違法商人資產的一半獎勵給告發者。“算緡”和“告緡”的推行,政府的收入增加許多,商人受到沉重的打擊,從而加強了中央政府的集權地位。

科技

眾所周知,漢武帝劉徹,以其武功開辟了廣大疆域,但武帝對科技的貢獻,卻是鮮為人知。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武帝時有了長足的發展,很多項目都處于了世界領先地位。一、農業機械的發明與改進。根據當時耕種的需要,特別是廣為普及的深耕和條播的需要,武帝任用趙過為搜粟都尉,集中了大批的能工巧匠,專門研制和改進家具,如:鋤頭、耙、鍤、镢等等常用的農具,都有了較大的改進,并把鑄造和制作的先進農具,通過地方各級政府進行推廣使用,使先進的農具與農業生產者充分結合,因而,形成了巨大的農業生產力,為全國范圍大幅度提高糧食生產率創造了條件。二、水利建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治理水患,二是興修水利。漢武帝在位時興修的水利工程最著名的有糟渠、白渠、龍首渠等。武帝親自指揮,堵塞多年未修復的黃河瓠子決口時,采用草包實土,逐漸增加密實程度的堵塞決口的方法,至今還在使用。特別是XJ“坎兒井”技術的發明和使用,提高了當地的灌溉率。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大大減少了水旱災害,有利于農業生產的提高。三、冶金技術迅猛發展。由于鐵業由國家經營,資金、運輸、人力、物力都有可靠的保證,同時國家還調集許多精通冶金技術的人才,指導各地鐵的生產,為鐵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由于生產規模條件好,反復實驗的機會多,技術就更加成熟。據統計,西漢時期鐵的產量是戰國時期的三至四倍,各項煉鐵工藝技術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四、張騫開辟絲綢之路。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加深了漢族和西域各族之間的交流。在使者相望于道,絡繹不絕的頻繁往來中,歐洲人開始來到中國。相互學習交流,還引進了大量的諸如大蒜、核桃、芝麻等種植,促進了種植業的發展。另外,武帝對科技事業的支持,力度也是空前。凡有一技之長者,皆為立官,因此也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推動了科技事業的發展。

人口

武帝期間,實際人口自三千六七百萬降至三千二百萬左右,大約減少了百分之十三四。而前述平陽侯國在此期間戶數競減少了44%,原因在于全國各地情況不同,實際人口下降幅度不同,隱匿虛投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說來,越是交通便利、地近京畿、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地區,受到的影響越大,人口減少越多。武帝意在限制、削減侯國,通過種種手段(如徒陵縣、削戶等),對侯國的戶口增殖產生不利影響,加上侯國的戶口一般不可能虛報,所以侯國的戶口數減少更多,平陽侯國就屬這樣的殊例子。

社會

前期

經過文景之治的數十年休養生息,社會經濟得以恢復與發展,國家和民間的經濟力量有了明顯的積聚和提升,國家的錢財與糧食相當充實與飽滿,人民普遍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西漢開國之后,初期的幾位皇帝鑒于秦王朝迅速滅亡的教訓,采用休養生息的一系列政策,減輕賦稅,又廢除幾項秦代嚴厲的法律,例如挾書律、誹謗罪、妖言令等,使得當時的社會較為安定穩固,政治較為廉潔清明,得到了普遍民眾的愛戴與擁護。

后期

然而漢武帝多年北伐匈奴、征討四方,加上武帝本人生活的享受,以及嚴酷的刑罰與經濟政策的推行,產生不少社會問題。

第一個問題:表現在兵連禍結,百姓因此受盡困苦。漢武帝的軍事征伐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是極為明顯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戰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最終都要轉嫁到百姓的頭上,另外國力的過度浪費,武帝末期呈現出一片饑饉盜賊的亂象。武帝末年的全國人口,比初年減少了400萬人。

第二個方面:漢武帝不僅好大喜功,而且在生活上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加大了政府的經濟開支,導致了民眾生活的困苦。漢武帝曾多次巡游全國,每次巡游都帶著眾多官員浩浩蕩蕩出發,他所到之處,皆是大肆鋪張、奢侈浪費,都帶給當地的官吏與民眾沉重的負擔,另外在任內推動許多大型土木建設工程,他把原有的甘泉宮加以擴大,又興建了建章宮、明光宮,皆是富麗堂皇、規模非常宏大。

第三個方面:危機爆發在統治集團上層,巫蠱之禍爆發后。僅在長安城內,死亡人數就高達數萬人,還有不少朝廷百官卷入其中,動亂結束后,朝廷有一半官職的位置空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玛纳斯县| 宜川县| 红河县| 介休市| 铜陵市| 老河口市| 陆丰市| 宁德市| 大石桥市| 大石桥市| 文安县| 奈曼旗| 永宁县| 璧山县| 汕头市| 石城县| 永年县| 肃宁县| 喜德县| 青阳县| 米林县| 洛阳市| 海城市| 金阳县| 讷河市| 若羌县| 沅江市| 通河县| 霍林郭勒市| 宁蒗| 襄汾县| 汶川县| 中西区| 濉溪县| 勐海县| 通道| 三河市| 东台市| 鄱阳县| 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