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你被看見
- 胡素卿
- 2111字
- 2022-07-08 11:49:41
自序
自2005年踏入心理咨詢行業至今,彈指一揮間,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
從兩年前開始,我有了寫一本心理故事書的念頭。這念頭一產生,在潛意識里便不斷地發酵,在以往歲月里經歷的那些故事,原本沉積在心底,那時都一一再次涌現出來。有些畫面在仔細的審視下慢慢褪色;而有些畫面,一日更比一日生動清晰,以至于在情緒上堆積到了不可不寫的程度。其實想想就知道怎么回事——如果說語言是不確定的,記憶是不確定的,再加上時間的久遠、細節的模糊,這些所謂日益清晰的記憶,其實正是咨詢師自己被擾動的部分。
通常來講,來訪者接受咨詢的時間實在是非常有限,但咨詢過程引發的擾動可能會形成長期的連鎖反應。
對于咨詢師也同樣如此。每一次咨詢中引發的情緒波動——慌亂無措或者靈光突至,都在修正著咨詢師的內在地圖,幫助其覺察自身所處的情境。
在和他人的相遇里,看見了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來訪者和咨詢師其實是在共同成長。
英國科學家、哲學家赫胥黎曾說過:一個人一生中最神圣的行為,就是嘴里和心里都深深覺得:我相信某件事物是真的。
十幾年臨床工作經驗的累積,數千小時的個體、團體咨詢經驗及我的人生經歷,使我對本書的寫作有了某種篤定和自信。
人類的精神世界晦澀幽深,它在真正的心理咨詢中的成長和轉化,可能遠遠比故事中描述得更加曲折與艱難。
這本定位為心理故事的書,雖然在內容敘述上以故事完整性和可讀性為第一要務,并不過于追求專業的精確與嚴謹,但書中的呈現仍然具有某種真實的碰撞與感動。當然,人類精神世界之晦澀幽深,使之在真正的心理咨詢中的成長轉化,要遠遠比故事中描述的更加曲折與艱難。
心理咨詢是一種特別的職業,有機會以最真誠的方式碰觸他人的心靈。在陪伴來訪者的旅程中,真切體會他人的悲歡故事。至于咨詢的效果如何,更多由來訪者的內在動力決定,也充滿各種不確定因素。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人的成長是從其內在隱蔽的需求甚或傷痛被自己或他人深深地看到,并全然地接納開始。也許會伴隨著不安、脆弱和震蕩,之后,我們將收獲重新領悟生命后的幸福和欣喜。
書中呈現了9個有關個人成長的故事,內容涉及生命不同階段可能會遇到的常見困境。如果說人類的集體潛意識是相通的,那么對于讀者朋友來講,這可能是一場自療之旅,在閱讀他人的故事中對自身的困境產生共情、領悟,心境將隨著故事主人公的心理轉化而變化。
我還希望通過本書表達的是,一個咨詢師可能學習過很多心理理論或技術,但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由于每位來訪者問題或癥狀的獨特性,實際上并沒有能夠完全照搬的知識。但似乎也可以在所有的理論里找出有效的共通之處,譬如建立真誠的咨詢關系,準確地產生共情、跟隨,穩定的支持、適時的促進。
美國作家喬伊·海姆斯在其所著的《武藝中的禪》一書中,對武術與禪的關系做了精辟的分析,總結了幾個值得深思的觀點:
一是武師遇到的對手,與其說是敵人,不如說是自己的同伴,甚至是自己的延伸,可以幫助他更充分地認識自己。
二是雖然大部分高手都花好幾年的時間練了幾百種招數,但在決斗時,實際經常使用的招數只有四五種,他一點思考的時間都沒有,只是用心去應對。
三是武師的心要經常保持在流動的狀態,不可停在固定的招數上,因為對手的招數是不可預測的。心停在任何固定招數上,對武師而言接下來就是輸。
仔細體會這些說法,似乎在心理咨詢上面也同樣適用。
我的恩師是李子勛先生,他是國內后現代心理整合應用技術的創立者,為后現代心理咨詢師確定了不拘一格、靈動有效的咨詢思想。所有的心理技術訓練之上,首先提倡的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對自己保持深度的覺察。
這是一個需要不斷自我審視的職業,當然對于自我的審視并非全然是一種壓力,更是讓我們內心保持開放、積極,并跟得上這個時代的法寶。唯有如此,咨詢師才能夠以流動未知的心態陪伴來訪者。
后現代咨詢倡導心理咨詢的本質是為來訪者提供高質量的陪伴,是為來訪者服務,咨詢的效果如何更多的是由來訪者的內在動力決定。
書中的咨詢過程,秉承后現代咨詢風格“關系大于治療,關懷大于技術”,也體現出后現代心理咨詢技術的靈活性。心理咨詢充滿了偶然性與即時性,并沒有固定的程序可遵循。
這本書的附錄部分,是我在一個工作坊中夫妻治療的案例實錄,借此簡單介紹一下后現代思想在咨詢中的技術要點。這些后現代心理治療的獨特之處,可能會為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專業人士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如果書中還有些許智慧,都來源于李子勛先生的后現代心理整合思想。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遵從心理咨詢行業的保密原則,本書附錄部分選擇的案例記錄為臨床工作中較為普遍的夫妻溝通問題咨詢情景,并不涉及當事人的個人信息;書中其他的心理故事也對當事人的信息做了相應修改,同時,書中涉及的人物和情景都經過了嚴格的虛構處理。這些故事不存在任何暴露當事人身份信息的可能。
致謝
本書能夠付梓出版,要感謝馬春輝女士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作為本書的第一讀者,她給了我很多寶貴的建議。
借由此書,也要特別感謝楊鳳池老師和劉丹老師的無私相助。楊老師的豁達開闊,劉老師的溫柔細致,都在人格層面給予我示范。
感謝摯友柴丹對我寫作過程的促進,感謝編輯冬雪全然的信任,同時也感謝好友何萍積極的反饋意見。
感謝所有朋友溫暖的支持。
胡素卿
2022年5月于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