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認識我們的身體(2)

人體器官多種多樣,有產生感覺的感覺器官,如眼、耳、鼻、舌等;有內臟器官,如心、肝、肺、胃、腎等;還有不少器官容易被人忽略,不認為是器官,如骨骼肌和皮膚等。人體的各個器官之間都是互相聯系、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

4.器官的聯合作戰--系統

人體內部有許多由細胞構成的復雜系統,隨著心臟的搏動而不停地新陳代謝,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行。細胞是人體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單位,相同的細胞構成了組織,幾種不同的組織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許多在結構和功能上密切聯系的器官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人體的8大系統。即骨骼和肌肉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

我們之所以能做出各種靈巧多變的運動,完全是骨骼和肌肉密切配合的結果。骨骼可以稱得上是支撐人體的支架,堅實而輕巧,起保護重要內臟器官和進行運動的作用。而肌肉則是一種能收縮的組織,受中樞神經系統發出的神經沖動的支配。

腦、脊髓和神經共同組成神經系統,它是人體的信息網絡。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其中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構成,周圍神經系統則由神經纖維構成。

循環系統包括心血管系統和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由心臟、血管及其包含的血液組成,負責向全身各個組織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免疫系統主要指淋巴系統。血管中會不斷地滲出液體,這些液體聚集在組織的間隙,淋巴管網則會將這些液體回流到血液,并過濾掉其中的致病微生物。

消化系統分為消化道和附屬器官。其中,消化道主要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和大腸;附屬器官則是指唾液腺、牙齒、舌、肝、膽囊和胰腺。

人的呼吸系統主要由呼吸道和肺兩大部分組成。它負責將外界中的氧氣送入肺中,而來自右心室的肺動脈則把二氧化碳含量高的血液送到肺部進行氧氣交換,再將氧氣充足的血液送回左心房。

生殖系統產生生殖細胞,而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細胞是截然不同的。其中男性的生殖細胞是精子,女性的生殖細胞則是卵子。生殖細胞能與異性生殖細胞結合產生后代,同時也控制著雄性或雌性的特征。

內分泌系統主要由形狀各異的腺體構成,這些腺體分布在人體的不同部位,彼此相隔很遠。內分泌系統控制著人體的許多過程。泌尿系統則是主要負責把血液中的廢物和多余的水分轉化為尿排出體外。此外,它還起著調節體溫和體內激素的作用。

三、身體里面有什么

人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構成系統,系統構成人體。雖然,人體是一個結構、功能非常復雜的生命機體,但是在化學組成上卻極其簡單。研究認為,人體是由幾十種化學元素組成的,這些化學元素首先構成人體的結構分子或物質,再由這些分子或物質不斷地進行各種化學變化,來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生命之源--身體中的水

水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質,也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部分是與細胞內的其他物質相結合的結合水,另一部分是在細胞中以游離態的形式存在的自由水。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可以將營養物質傳送給細胞,同時把代謝廢物運走;另外,水還具有調節體溫、潤滑等功能。

生命離不開水,科學地說,人體中的所有生命活動,都是在水的參與下進行的。在人體內部,不斷地進行著水體的運動和再分配,血液不停地循環,猶如海洋中的海流,一顆健康的心臟就像一個水泵,每分鐘要泵3.5~5.5升血液。對于一個80歲高齡的老人來說,其一生中心臟壓出的血液約20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個深2米、直徑約360米的小海灣的水量。

對于生命來說,水比陽光更重要。地球之所以物種繁茂,生命昌盛,是因為有約占地球面積71%的海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人體的內部就像一個奇妙的"海洋"。經科學測定,一個身體質量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種組織和骨骼中的體液達到45~50千克,占體重的65%~70%。一個人的胚胎發育到3天時,所含的體液達97%,與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樣多;發育到3個月時,所含的體液達91%;新生兒身上含水量達80%;1歲以上的孩子身體內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樣了。

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可以將營養物質傳送給細胞,把代謝廢物運走,同時,水還具有調節體溫和潤滑等功能。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處于水平衡狀態,即補充的和構成有機體的水量與排出體外的水量相當。一旦破壞了這一平衡,就會產生嚴重后果。如果水不能正常排出,就會在體內泛濫,身體浮腫。如果人體內的水比正常量減少1%~2%即0.5~1升,就會感到口渴;當減少5%即2~2.5升時,皮膚會起皺紋,口腔干燥,意識模糊;當失水15%即7~8升時,人就會死亡,可見維持人體中的正常水量是非常重要的。

2.簡單的化學組成--身體里的化合物

人體是一個機構和功能非常復雜的生命機體,但在化學組成上卻極為簡單。構成人體細胞的化合物可分為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兩大類,糖類和脂類屬于有機化合物,也是人體細胞重要的組成成分,它們的主要功能是供給各器官進行各種活動所需的能量,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化合物。無機化合物主要有水和無機鹽,有機化合物主要有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這些化合物在細胞中存在的形式和所具有的功能都各不相同。在人體中,水占了主要部分,接近整個身體重量的2/3。比如,一個體重約70千克的男性,在脫掉水之后就只有25千克。這25千克中,糖類約3千克,脂肪約7千克,蛋白質約12千克,無機鹽及微量元素約3千克。

(1)有機化合物

a.脂類物質

脂類物質是參與人體能量貯備的一種重要物質。它是一大類性質相近的物質的總稱,主要包括脂肪、類脂(磷脂和糖脂)和固醇(固醇脂)。脂類主要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有些脂類物質還含有磷和氮等元素。脂肪是人體含量最多的脂類物質,也是人體內儲藏能量的主要物質。脂肪在體內氧化分解后,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熱量。磷脂和糖脂都是構成生物膜的磷脂雙分子層結構的基本物質,也是某些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如脂蛋白和脂多糖)的組成成分。固醇存在于大多數真核細胞的膜中,最常見的代表是膽固醇,但細菌不含固醇類。

b.糖類化合物

由于糖類化合物和水一樣,所含的氫氧的比例為2∶1,所以被稱作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也是參與肌體代謝的重要物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兩類: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單糖、雙糖、多糖)和不能消化的無效碳水化合物(如纖維素)。碳水化合物不僅是營養物質,而且有些還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臟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纖維素等都屬于糖類化合物。

葡萄糖是一種六碳糖,它在體內氧化后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供機體利用。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時釋放出的熱能為17.17千焦。人體每日攝取的食物最終都要分解成葡萄糖和其他單糖,只有單糖才可以參與機體代謝。我們通常所說的血糖就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人在患病時經常輸"糖水",也就將葡萄糖溶液通過靜脈直接輸到血液中,通過血液循環運送到全身各組織,并氧化產生能量。

c.蛋白質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含有豐富的氮、碳、氫、氧及少量的硫、磷、鐵等元素。蛋白質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營養素。蛋白質嚴重缺乏時,可能會出現營養不良性水腫。人體的一切細胞都是由蛋白質參與組成的。蛋白質占人體全部重量的16%~19%,有3%的蛋白質每天進行新陳代謝更新,這其中大部分用于合成新的組織蛋白質,只有很一小部分分解成尿素和其他代謝產物并排出體外。

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基本物質,是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每個蛋白質分子實際上是由不同種類的成百上千的氨基酸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連接而成的長鏈。氨基酸是載有遺傳信息的最小單位,對于人體的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目前已知的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大約有22種,其中8種必需從食物中攝取才能得到,它們分別是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等。這些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

d.核酸

核酸是一種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呈酸性,除含有碳、氫、氧、氮4種元素外,還含有大量的磷元素,個別的核酸分子中還含有微量的硫。核酸對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核酸不僅是基本的遺傳物質,而且在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上也占重要位置,因而在生長、遺傳、變異等一系列重大生命現象中起決定性的作用。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大類。DNA和RNA都是由一個一個核苷酸頭尾相連而形成的,由碳(C)、氫(H)、氧(O)、氮(N)、磷(P)5種元素組成。RNA平均長度大約為2000個核苷酸,而DNA卻是很長的,約有3×109個核苷酸。

(2)無機化合物

無機鹽即無機化合物中的鹽類,原來稱為礦物質。在人體內,除了主要以有機物的形式出現的碳、氫、氧和氮外,其余各種元素無論多少,都可以統稱為礦物質或無機鹽。雖然無機鹽在人體內的含量很低,但它是構成人體的基本成分,對人體的作用非常大。所以要注意飲食多樣化,少吃動物脂肪,多吃糙米、玉米等粗糧,不要過多食用精制面粉,這樣能使體內的無機鹽維持正常的水平。目前,人體已經發現二十多種無機鹽,其中含量較多的元素有鈣(Ca)、磷(P)、鉀(K)、硫(S)、鈉(Na)、氯(Cl)、鎂(Mg)7種,微量元素有鐵(Fe)、鋅(Zn)、硒(Se)、鉬(Mo)、鉻(Cr)、鈷(Co)、碘(I)等。

3."維持生命的元素"--維生素

維生素,又名維他命,顧名思義,即"維持生命的元素"。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一類有機物質,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質。它們既不參與機體組成,也不提供能量,并且在人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滿足人體所需,但是它們卻是人體內不能缺少的物質。

維生素不是構成機體組織和細胞的組成成分,它也不會產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參與機體代謝的調節。人體猶如一座極為復雜的化工廠,不斷地進行著各種生化反應。其反應與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關系。酶要產生活性,必需有輔酶參加。已知許多維生素是酶的輔酶或者是輔酶的組成分子。因此,維生素是維持和調節機體正常代謝的重要物質。可以說,最好的維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質"的形式,存在于人體組織中。

維生素在食物中的含量較少,人體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卻是不可少的物質。大多數的維生素,機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因此,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必需經常通過食物中獲得。維生素以維生素原(維生素前體)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但是,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三大物質不同,維生素在天然食物中僅占極少比例。雖然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或微克計算,一旦缺乏就會引發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癥,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維生素是個"龐大的家族",目前,已知的維生素有20多種。按其溶解性,大致可以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水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B1、B2、B6、B12,以及煙酸、葉酸、泛酸、膽酸、維生素C;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是一類能溶于水的有機營養分子。這類維生素從腸道吸收后,通過循環到機體需要的組織中,多余的部分大多由尿排出,在體內儲存很少,所以需要不斷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大部分儲存在脂肪組織中,通過膽汁緩慢排出體外,過量攝入時,容易在體內蓄積,造成中毒。維生素A和D主要儲存于肝臟,維生素E主要存在于體內脂肪組織,維生素K儲存較少。

4.量微卻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微乎其微,占體重的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都稱作微量元素,如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等。微量元素不能在體內合成,人體必需完全依賴于外界環境,例如通過飲食來獲取。盡管它們在人體內含量極小,但對維持人體中的一些決定性的新陳代謝卻十分重要。

人體是由幾十種化學元素組成的。據科學研究,到目前為止,已被確認與人體健康和生命有關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種,即鐵、銅、鋅、鈷、錳、鉻、硒、碘、鎳、氟、鉬、釩、錫、硅、鍶、硼、銣、砷。微量元素與生命活力密切相關,攝入過量、不足、不平衡或缺乏,都會引起人體生理異常或發生疾病。一般來說,人體所需要的各種元素都能夠從食物中得到補充。由于各種食物所含的元素種類和數量不完全相同,所以在平時的飲食中,要做到粗細糧結合和葷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否則,就會造成某些元素的缺乏而損害健康。

每種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一旦缺少了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就會出現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比較明確的約30%的疾病直接是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所致。如缺鋅可引起口、眼、肛門或外陰部紅腫、丘疹、濕疹。又如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缺鐵可引起缺鐵性貧血。曾有報道說,機體內含鐵、銅、鋅總量減少,均可減弱免疫機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長細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也很高。

科學研究發現,有三類人群最容易缺乏微量元素:第一類人群是少年兒童,這是因為他們生長發育快,消耗較大,所以很容易缺乏鋅、硒、碘、鈣、鐵等;第二類人群是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因為胎兒發育較快,加上孕婦的妊娠反應,因此易缺乏鋅、硒、碘、鐵、鉬、錳等;第三類人群是免疫力低下者或者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由于胃腸吸收功能下降,并且容易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所以容易缺乏鋅、硒、鉻等微量元素。

人體中的微量元素不但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而且它們在人體中含量的多少也會影響到人的智力、情緒等,是人類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其中以鋅、鐵、碘、硒等元素對人的心理健康最為重要。

四、我們的身體從哪里來

1.起點--生命的開始

每個生命都是從一個受精的卵細胞開始的。當爸爸體內的精子進入媽媽體內,接觸到媽媽體內的卵子后,就形成一個受精的卵細胞。受精的卵細胞一次又一次地分裂,繁殖出千千萬萬個小細胞,眾多的細胞不斷發育,就形成了一個胎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宽甸| 美姑县| 和林格尔县| 遂宁市| 博野县| 万年县| 陆丰市| 晋宁县| 汶川县| 大连市| 阿拉善左旗| 连城县| 建阳市| 鄂尔多斯市| 乐亭县| 育儿| 宕昌县| 拉孜县| 美姑县| 灵石县| 和硕县| 边坝县| 茂名市| 杭锦后旗| 隆子县| 太和县| 东丰县| 泸西县| 紫金县| 娱乐| 扶沟县| 高碑店市| 天等县| 瑞金市| 手游| 克拉玛依市| 大姚县| 石狮市| 商丘市| 资阳市|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