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醒著的愛
  • (美)蓋伊·漢德瑞克 凱瑟琳·漢德瑞克
  • 8381字
  • 2022-07-07 17:49:12

無意識的愛開始的那一刻

前文我們提到,在與他人相處時我們的關系之所以會變得復雜,讓人不開心,主要是因為我們在某一個瞬間做得不對。現在我們就來仔細研究一下這個瞬間,等下次這個瞬間再出現,我們就不會再犯錯了。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暫且把這里的“關系”定義為“愛情”,所舉的例子也都是與兩性情感有關。但請大家注意,我們一直在說這本書里的一些相處之道適用于“任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不僅僅是“兩性關系”。

親密的兩性關系一般會經歷如下幾個階段。

浪漫

浪漫永遠是情歌的主題,這一階段也像唱情歌一般美妙而富有激情,時而低聲淺唱,時而歡心雀躍。身處這一階段的人像是中了什么魔法,看對方什么都是好的,做什么都是對的,而你自己也突然覺得眼前一片光明,生活充滿無限可能。說來也對,在過去的十幾年或者幾十年里,你一直在心底暗自設想自己的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是什么樣的,突然有一天,這個人就活生生地站在你的面前,你怎么能不眩暈呢?也可能這個人并沒你想象的那么完美,只是你被幸福沖昏了頭腦,戀愛中的人都是不理智的,所以管他呢,反正你是飄飄欲仙了。你的每一次怦然心動,都把幸福激素內啡肽隨著血液循環帶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你的生殖系統也在添油加醋地說:“就是他/她了!”曾經在一次研討會上,有人問這種狀態能持續多久,我們的回答是:“可能六分鐘,也可能是六個月。”雖然這么說有點開玩笑的意思,但這個答案還是有科學根據的。很少有人能一直保持這種熱血沸騰的狀態超過六個月的,因為短暫的浪漫終究敵不過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

不可避免的問題

在和戀人甜蜜浪漫的同時,你性格中的缺陷也慢慢顯露出來。在以前的情感經歷中,你對自己的問題或多或少也有些了解。新的伴侶出現后,這些問題又都浮出水面了。這是不可避免的,你也沒有辦法改變。與此同時,那個你整日為之眩暈的白馬王子或者白雪公主也開始變得不那么可愛了,不是這兒不好就是那兒不對。這時候你就得做出選擇了,如何選擇也決定了你們之間關系的最終走向。到底人的性格中有哪些缺陷,把兩性關系搞得這么復雜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信任問題

人對外界的信任一般在一歲以前就形成了,但信任卻成了很多成人在與他人相處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和他相處安全嗎?我能相信他嗎?他會不會離開我?他們給我找了這么多麻煩,我還能相信自己的內心感受嗎?


·權威問題

兩三歲的時候,孩子有了“權威”這個概念,從此“權威”就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了。誰也沒權力對我指手畫腳!怎么才能逃脫懲罰呢?這點小事不會傷害任何人的,是吧?


·自尊問題

與人關系越親密,就越容易丟失自我。一旦我們把自己全身心地交付給另外一個人,就有點任人擺布、聽從發落的意思了。有時候只一個簡單的眼神,就把我們瞥得自尊全無。這時我們就開始問自己:“我真有那么好嗎?他愛的是我這個人嗎?和他在一起我配嗎?”每當和別人關系更進一步,這些有關自尊的問題就一股腦地跑出來了。


·長期壓抑的情感

很多人和我們說:“單身的時候感覺自己脾氣挺好的,戀愛以后才發現,原來自己也是個暴脾氣的人。”為什么一戀愛自己就變成另外一個人了呢?由此可見,親密的兩性關系可以將我們身上不為人知的消極一面展現出來,而且這種力量還不可小視。當然,愛情也會讓我們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帶給他人和自己愉悅與幸福。為了更長久地享受這種幸福,我們必須知道如何處理這些負面情緒。


·性愛問題

我還有希望獲得理想的性愛體驗嗎?我怎么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行男女之事呢?為什么我跟眼前這個人在一起時,腦子里卻時常幻想和別人發生點什么?的確,性就像一個奇妙的舞臺,人們在這個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讓人意想不到的戲。有的人從性愛的美妙體驗中得到超凡靈感,寫下了最為圣潔的詩篇;而有的人在“性愛怒火”的影響下,變成了殘忍的殺人犯。當兩性關系足夠親密,性愛問題就出現了。這個時候,戀愛雙方就要誠懇地表明各自心跡和困擾。要始終記住,不溝通交流就無法解決問題。那些為人稱道的模范夫妻們也都是徹底解決性愛問題后,才能過得如此和諧美滿。應該說,完美的性愛是兩性關系的黏合劑。

當以上問題不可避免地在兩性關系中出現時,我們就到了下一個階段。

選擇點

兩性關系中這樣那樣的性格問題開始顯現后,我們就要面臨很多選擇,而選擇的好壞會直接決定兩性關系是走向“攜手共進”還是“過度依賴”。我們暫且將“好”的選擇定為A,“不好”的選擇定為B。如果選擇A,你就得努力弄清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的問題,就要勇于承擔責任,真誠地告訴對方你的真實感受。慢慢的,你會接受甚至愛上自己身上原本不太可愛的一面。這樣溝通之后,你會發現整個人都變得輕松了,好像有什么新的力量釋放出來,你和愛人的關系也會進一步升華,變得更親密。這就是選擇A的結果。

如果選擇B,我們就把自己推向了“過度依賴”的相處模式。這種選擇的做法是,雖然性格問題在兩性關系中已經表現得很明顯,但雙方并沒有想辦法去解決,而是盡力把這些問題隱藏起來,對問題視而不見,不說實話,開始隱瞞、退縮和投射。

·隱瞞,指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不作明確表達。比如明明氣得發瘋,你卻要盡力克制怒火;明明心里想要什么,可嘴上就是不說;明明內心有愧,表面上還跟沒事人似的。

·退縮,就是不愿意再繼續與人交往。即使內心感到孤獨,還是執拗地拒絕別人的邀請。人家主動找你而你卻拒人千里之外。

·投射,指把自己一些下意識的想法安在對方身上。舉個例子:突然對別的異性有好感,卻不把這種想法告訴另一半。不知道為什么,你總覺得你的另一半也對別人有不軌之心。

可以說,選擇B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你想看,隨便找一個肥皂劇就是了,不出十分鐘,諸如下面這樣的典型對話就出現了:


瑪利亞:馬克竟然和莉蒂亞一起喝咖啡,真是氣死我了!他倆肯定有事!

維羅妮卡:你跟他談了嗎?

瑪利亞:當然沒有啦!我可不想讓他知道有什么事。婚禮沒幾天了。

維羅妮卡:你覺得馬克會不會猜到你和蘭德爾有事了?(前一天瑪利亞和蘭德爾在醫院洗衣房里偷情來著。)

瑪利亞:不可能,我不會告訴馬克的。這事兒就是這么回事,一時沖動而已,說明不了什么。


我們來仔細研究這一幕。瑪利亞出軌了,在洗衣房里和蘭德爾有了肌膚之親,但她覺得“這說明不了什么”,因此向未婚夫隱瞞了這一事實。事后不知為什么,她開始覺得未婚夫和別的女人莉蒂亞也有暖昧關系。當然她把這種想法也隱藏了起來,不想告訴馬克。也許瑪利亞說對了,馬克和莉蒂亞之間的確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就算真是這樣也不重要了,因為瑪利亞永遠不會看到事情的真相,除非她學會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不再將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

這里我們加一點“科普常識”。什么是“肥皂劇”?大多數人會覺得因為這些劇劇情冗長,都是婆婆媽媽的家長里短,就像肥皂泡一樣。這么理解也對。其實“肥皂劇”最初得名是因為,這些劇的贊助商大多為肥皂商,劇中插播的廣告也都是洗漆用品。現在的肥皂劇中,取而代之的是鋪天蓋地的止痛藥廣告。我想就不用解釋個中原因了吧。總是這么掖著藏著,不溝通交流,總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對方,頭不疼才怪!

下意識的協議

一旦選擇了B,接下來能做的就十分有限了。要么你因為始終壓抑內心的真實感受而痛苦不堪,最終忍受不了而與對方分手,即使不分手你也沒有力氣再愛,心死了只剩軀殼,和分手也沒什么兩樣。要么你和對方達成某種協議,繼續維持彼此的關系。一般這種協議都差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生活中有些事就得視而不見。

這其實是鴕鳥的處事原則,兩個人都把頭埋進沙子里,假裝沒看見。煩心事是少了,可是視野也變窄了。這么做說到底是想讓彼此都做一只傻鴕鳥,誰也別把事情看得那么清楚。


·你不改我就不改。

這條協議的私心就是雙方都保持原樣,誰也別作任何改變。這是因為兩個人都害怕改變,因此形成結盟關系,共同抵抗可能發生的變化。


·管它什么問題,今朝有酒(食物或者藥物)今朝醉吧。

兩個人的關系出現問題時,我們似乎更傾向于從某些吃的用的東西那兒來尋求安慰。物質豐富的當今世界也的確給我們帶來很多可以暫時逃避社會現實的方法。超市貨架上擺滿了精致香甜的奶油制品、煙酒、各種藥物,想要自暴自棄還愁沒有辦法嗎?但這些東西頂多只能暫緩問題的延續,絕對不能阻止問題的出現。它們也只能轉移你的注意力罷了,根本解決實質問題。


·理性歸你,感性歸我。

我們的康復中心周圍有很多高科技公司。多年來,我們為這里的很多對夫妻都做過咨詢,其中包括極為理性的工程師丈夫和極為感性的妻子。這種組合是把理性思考和感性認識進行明確分工的典型例子。如果這么做兩個人都沒什么疑義,倒也不是什么壞事。就像一個人負責理財,另一個人負責給孩子讀床頭故事一樣,這種分工沒什么不好。但在很多這樣的組合中,夫妻雙方卻在不斷地指責對方,他嫌她太神經質,她說他太古板,是個冷血、毫無感情的機器人。

有了這種無意識的協議,兩個人的關系尚能維持,但代價很高,他們錯失了可以互愛互助、相濡以沬共度一生的機會。

收獲

如果選擇了A,你和對方的關系就更親密了。這是一種更高級別的親密,此時你對兩人的關系有了更多的認識,也可能在相處的過程中發現新的靈感。兩性關系在建立的最初兩年里,一般都要經歷一個磨合期:相戀總會讓人甜蜜幸福,兩人的關系也日趨親密,可以往生活中舊的相處模式和感受也會時而跑出來搗亂,于是摩擦出現了,雙方就得設法解決這些摩擦,于是兩人又重歸于好。隨著兩性關系漸趨穩定,舊的相處模式出現的幾率也在減少,兩性雙方的沖突也減少了,自然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探究如何攜手共走人生路了。

如果選擇B,兩性雙方也會經歷這樣一個磨合期:問題出現了就得趕緊滅火,或解決或隱瞞,達成另外的協議。如此反復之后,雙方也能找到一種“相安無事”的相處模式,來維系二人的關系。但兩個人絲毫沒有激情和活力,最終愛情也就慢慢枯萎凋零了。其實大部分來咨詢的人,他們的問題都出現在與對方達成的協議上。他們誤以為在兩性關系中,有些事情就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樣才能讓愛更持久,才能拯救兩人的關系。其實他們錯了,所謂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有些事是一定要解決的,否則遲早要出大問題。就比如找我們咨詢的一對夫妻,很多年來他們就因為一件事吵個不停,最后鬧到要分手的地步。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很典型:兩人兒時都有受虐的經歷,痛苦的童年生活使得他們心中一直有一股怨恨無處釋放。當這種怨恨轉而在兩性關系中顯現時,他們并不去認真反思問題的根源在哪兒,卻始終以雙方達成的協議相處,即男方總是對的,女方要順從示弱,從而維護夫妻關系的穩定。因此兩人一有爭端,都是女方主動道歉,承認是自己的過錯。可往往過不了兩天好日子,就又是狂風暴雨了。

說到這兒,你可能也知道要選擇A了。如果這樣選,你就來到了下一個階段。

攜手共進

這一階段滿滿的都是收獲,這是對自己和對方作出承諾的回報。你會發現之前自己做出的種種努力都沒有白費,大家都說愛情有保鮮期,可你們卻越愛越有感覺,總會在愛中發掘更多新奇的想法。的確,當我們誠懇地與對方交流,不再掩蓋內心的真實感受,我們的整個身心都會輕松許多,這是對心靈的一種解放。心靈自由了,靈感和創造力就產生了,很多想法迸發出來并被付諸實踐,兩性雙方似乎沒費多大力氣就輕松實現了彼此對愛的憧憬。與此同時,你們擴大了社交圈,良師益友也漸漸多了起來。

過度依賴關系中的兩個人總是對過往的種種不能釋懷,時時受到舊的相處模式和彼此無意識協議的束縛。而在攜手共進模式中,兩性雙方則是手拉手共同面向未來。至于如何達成并維系攜手共進的相處模式,我們將在第四章中揭曉。

關系誤區

如果兩性在相處中反復使用過度依賴這種模式,兩人的關系肯定會陷入一些常見的誤區。下面我們就從前來咨詢的夫妻、戀人身上選取一些這樣的例子。本書的第三章也會對兩性相處過程中的九大誤區作進一步的說明。

眼睜睜看著他人自我毀壞。

艾倫吃起東西來毫無節制,安德魯其實很看不慣她這樣,但他忍了,把不滿和不解都藏在心里。在他們交往的最初幾年里,艾倫的體重飆升了五十多斤,安德魯為此很煩,卻從不說什么。有時候艾倫也會問他是否介意自己身材走樣,安德魯還會開玩笑說他就是喜歡豐滿一點兒的姑娘。有一天,艾倫抱怨說衣柜里沒一件能穿得上的衣服,安德魯再也忍不住突然爆發了,把積壓了幾年的怒氣一股腦兒地撒了出來。艾倫嚇傻了,她從沒見安德魯這樣過。不過她還是希望聽到安德魯真實的想法,實話傷人但總比謊言要好。此后,艾倫開始改掉原本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幾年下來,她的體重也恢復正常了。艾倫坦言,如果那次安德魯不發火,她現在可能還是個胖子。

生活中我們可能也常常陷入這樣的誤區,眼看著身邊的朋友和親人有一些不健康的行為,我們卻一忍再忍,這無疑是一種縱容。

尋找支持我們自我墮落的朋友。

我們有個朋友喜歡酗酒,喝起酒來總是沒完沒了,幾年前終于把自己喝成了胃出血,人事不省地進了醫院。等他神智稍微清醒后,他的妻子告訴他說,自己已經厭倦了每天看著他喝酒,想與他結束婚姻。扔下這句話后,她扭頭就走了。從此以后,他失去了那個能默許他喝酒的人。于是他翻出電話簿,開始給“朋友”打電話,請求他們給他往醫院帶酒。好多人都拒絕了,只有一個人愿意滿足他。可他的胃還沒徹底康復,不能承受酒精的過度刺激。于是他想到一個辦法,將酒和橙汁兌在一起,并調出二者的最佳混合比例。生活似乎又回歸正常了,直到一年以后,他的胃又出血了,比上次還要嚴重。這回他是真的不能再喝酒了,可面對未來十好幾年無酒的生活,他再選擇人生伴侶或朋友時必須得擦亮眼睛,遠離那些縱容他走向自我毀滅的人。

父母的陰影。

還有一種很常見的誤區是重走父母相處模式的老路。我們舉個例子,假設你的父親身材魁梧,卻不善言談,常常受到你母親的奚落。你長大成人后,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也成了父親的角色,也常因默默不語而受到另一半的抱怨。其實很多找到我們進行咨詢的人,他們的根本問題都可以歸結到重蹈父母之路上。做治療師這一行最讓人興奮的一刻,莫過于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那種瞪大眼睛一拍大腿,口里喊著“有了!”的激動心情真是難以言表。很多人在生活中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但心里卻壓根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這么做。如果能意識到這其中的奧秘,那將是我們人生中最有意義的發現之一。

很多人都對父母的脾氣、秉性或者相處方式不甚認可,可轉來轉去最終還是找了一個和父母性格差不多的人。這是因為父母們雖然不是完人,但我們恰恰從他們身上得到了最初的親密、關注、愛和食物。他們也許會打罵我們,但也的確在哺育我們成長,時不時帶給我們無窮的歡樂。慢慢的,我們下意識中得出一個結論,并將之深深地印在腦海里,那就是原來愛與痛是要并存的。我們在尋找伴侶的時候,也只被愛恨并存的這種關系所吸引。

有人曾這樣向我們講述他的情感經歷:


真是忽冷忽熱啊!起初交往的一個對象很文靜,對什么事都是反應淡淡的,時間久了我覺得這樣的人很無趣,就分了。后來認識了一個熱情火辣的,有什么事她的反應倒是挺激烈,可這回我又覺得她似乎反應得過了頭,時間一長又受不了了,就想再回頭找一個安靜點兒的。這樣反反復復,我足足折騰了七八回,真是痛苦!


經過我們的分析,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原來一直在找尋母親的影子。他的母親看似溫柔恬靜,內心卻似乎總有一團澆不滅的怒火,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對他大喊大嚷一通。漸漸的,他幼小的心靈就留下了這樣一種印象:愛與溫柔、怒火同在。

父母影響兩性相處模式的情況還有一些其他表現:專門找一個或做一個與父母性格完全相反的人。比如你的父母總吵架,每次不吵翻天不罷休,于是你找了一個性格溫和的人,你們從不吵架。或者你的父母都不善言談,于是你的擇偶標準就是除了性格安靜,別的什么都行。或者你的母親總是嘮嘮叨叨,告訴你這不對那不對,你煩透了于是一定要挑一個沒那么多是非對錯的人做伴侶,哪怕是查爾斯·曼德森這樣的“殺人魔王”,對方都不覺得有什么可指責的。亦或者你的父親從來不給孩子零花錢,于是你一定要讓孩子隨時隨地不缺錢花。

其實這種非要與父母對著干的做法,也是生活在父母陰影下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甚至比重走父母的老路還要痛苦,因為你要一板一眼地按照固定的模式與人相處,可你的內心深處還藏有怒火,這是極不健康的。要記住一點,這種賭氣和報復的心態會讓你在兩性關系中舉步維艱。

童年的創傷導致成人后的交往障礙。

有時候童年的創傷會給我們成人以后的交往帶來很大障礙。


有位女性朋友成長在一個并不怎么和諧的家庭,她的父親總威脅說要離家出走,后來他的確拋棄了妻女,獨自離開了。父親的所作所為讓她覺得:“這就是男人,動不動就要離家出走!”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她在成年后恰恰找了一個最終拋棄她的男人。


有位先生小時候得了哮喘,每每發作得厲害時,母親都會悉心照料,無微不至。成年后,每當哮喘再次發作,他無力地躺在床上時,都希望妻子也能像母親那樣照顧自己。而妻子對此很反感,這也成了他們之間摩擦不斷的主要原因。

對摩擦和沖突上癮。

人對摩擦和沖突是很有可能上癮的,而且這種癮比對毒品或酒精的依賴要更持久。盡管我們總是強調自己反對暴力,但對于那些你死我活的動作片似乎還是看得津津有味。的確,這些激烈的打斗場面會讓我們體內的腎上腺素迅速上升,而很多研究已經指出,腎上腺素就是一種讓人成癮的藥物,因此很多人才喜歡看打打殺殺,如果一切都風平浪靜,無比和諧,他們反而會覺得不舒服。


有一個前來治療的患者回憶起童年的一些經歷,這很好地解釋了她成人后與異性相處的方式。她的父母對吵架有著非凡的熱情,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有一次兩人又吵了起來,而且越吵越兇,她怕極了,躲到自己的房間里。過了幾分鐘,外面突然安靜下來,她不知道怎么回事,很怕是誰受了傷,于是就小心翼翼地走到外面一看究竟。讓她沒想到的是,父母正在臥室里瘋狂地做愛。于是她在腦海里留下了這樣一個印象:愛、性與吵鬧缺一不可。后來她發現自己每每要與丈夫行夫妻之事前,都要找茬兒先干一仗,原來爭吵對她而言儼然是一種催情劑了。

雙方都同意把事情搞砸。

相處模式中還有一種常見的誤區,就是其中的一方或雙方都愿意把事情搞砸。

我們的咨詢記錄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名男子從父親那繼承了大筆遺產,而他千方百計要把這錢揮霍掉,揮霍的方式之一就是進行不良投資。他的會計師說,這些投資和越南戰爭性質一樣,不會有什么收益,只是災難。事實果真如此,他從身家七十五萬美元一下掉到只剩十萬美元,于是他找到我們,想要知道自己這么倒霉是不是和不幸的過去有關。原來他一直憎恨自己的父親,同時他覺得自己生來就有錢而別人沒有,這很不公平,他一直想懲罰自己。出于這些潛意識的想法,他才想方設法地糟踐錢以求和別人一樣。他的父親一輩子喜歡錢,把錢看得比命都重要,想要報復這樣的人,沒有比到處撒錢更好的辦法了。他說對了,父親看到他如此敗家真是氣極了,到死也沒再和這個敗家兒子說過一句話。在兩性關系中,這名男子也同樣重復著與父親相處的模式。他和妻子本來也很甜蜜,可過著過著他就非得找點事兒出來,把兩人的關系弄得很僵,他總是故意激怒她。這也是一種自我懲罰吧。


出于自我仇恨,我們會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不可想象的懲罰。大多所謂的“霉運”其實根本不是運氣的問題,而是我們內心的羞愧、內疚和自我厭惡等直接導致了與人交往時產生障礙,常常把事情搞得一團糟,才給他人留下口舌。

人的一生中最難學又必須學會的就是獨立。可有的人就是不想長大,事事依靠別人,直到有一天不得不突然獨自面對現實社會,他們一下就傻眼了。很多人從小就習慣依賴父母,長大后依賴愛人或孩子。有人甚至說自己就沒長要依靠自己的那根弦兒。關于兩性關系中的自立問題,我們會在后面的章節再作介紹。

這一相處誤區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就是,小時候和伙伴們一起時就不合群,長大后與人相處則總擺出一副貌似獨立的姿態。換句話說,如果成年后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那就說明你在孩提時代就沒學會如何與人交往。人的信任感其實很脆弱,通常孩子早期經歷的疼痛(比如臍帶剪斷后傷口自愈的疼痛)都會大大削弱他對外界的信任。或者人在以后的生活中遭遇到背叛,也會讓他對周圍的世界和人產生不信任感。信任感一旦遭到動搖和破壞就很難修復。很多人總是表現得很獨立,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害怕與人親近的。獨立肯定不應該建立在恐懼和害怕上,它的真正內涵是有能力與人建立親密的關系,但同時要留給自己獨處的空間。真正的獨立不是被迫形單影只地站在一邊,而是主動選擇站在一邊。

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上文提到的這些相處誤區其實很普遍,除了與異性相處,我們在與父母、領導、朋友、老師等其他人相處時,也會走入這樣的誤區。比如很多人面對父母的權威,不知道是順從還是反抗。在和牧師、老板、稅收人員以及鄰居相處時,我們也會同樣面臨這種困惑。就連與神的相處也都受了影響,因此,《圣經》里的上帝有時是一位易怒、喜歡嫉妒的父親,有時又是和藹慈愛的締造萬物之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原市| 贞丰县| 明光市| 朝阳市| 晋中市| 政和县| 大方县| 台中县| 海门市| 建瓯市| 朔州市| 沭阳县| 洪泽县| 启东市| 伊金霍洛旗| 苏州市| 双江| 临潭县| 黎平县| 罗田县| 桑植县| 栖霞市| 禄劝| 天峻县| 长寿区| 绥化市| 潞城市| 宜宾市| 太仆寺旗| 吴堡县| 广饶县| 彩票| 犍为县| 林州市| 元朗区| 大余县| 清水县| 施甸县| 平舆县| 易门县| 汉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