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說羊

羊在中國素有令名,從漢字看,“祥”“善”“美”“義(義)”都從“羊”。古代吉禮用羊,卿贄用羔,都表現(xiàn)了對羊的贊賞褒揚。《春秋繁露》解釋人們對羊的好感說:“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故羊之為言猶祥與!”文天祥的《詠羊詩》稱:“長髯主簿有佳名,羵首柔毛似雪明。牽引駕車如衛(wèi)玠,叱教起石羨初平。出都不失成君義,跪乳能知報母情。千載匈奴多牧養(yǎng),堅持苦節(jié)漢蘇卿。”——一個多么美好的義畜形象!

是的,羊羔哺奶時是跪下的。但這只是一種自然生態(tài),附會到義與禮,是人的觀念所致,那是秦漢以后的事了。遠古時,人們對羊的好感,恐怕大都是實用的,《說文解字》“美”訓作“甘”,本義是味美,美貌、美好之義都已是引申義,“美”下說:“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羸”訓“瘦”,徐鉉說:“羊主給膳,以瘦為病。”“羞”下又說:“進獻也,從羊,羊所進也。”“羨”當“貪欲”講,上從“羊”下從“?”,“?”(xián)訓“慕欲口液”,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口水,望羊而流口水,是謂貪欲。凡此種種,都說明羊的價值主要在食用。宋代的黃魯直《戲答張秘監(jiān)饋羊》詩說:“細肋柔毛飽臥沙,煩公遣騎送寒家。忍令無罪充庖宰,留與兒童駕小車。”——黃魯直筆下羊的形象比起文天祥之寄義,則平易多了,顯出一種無辜的獲罪狀,然而“充庖宰”,卻樸素地道出了羊的真實價值。

翻開古代的藥經與食經,可以進一步明了羊主給膳的原因。羊肉味甘而大熱,性屬火,食后可以補中益氣,安心止驚,開胃健力。肥羊肉煮湯,如加上當歸、黃芪、生姜,對產后厥痛、大虛、帶下之病,可謂湯到病除。羊的頭、蹄、皮均可益氣,血、乳有滋中之效,羊油止痢,心、肺、腎補心,羊肝明目,連羊骨髓都是上好的滋補物。只有羊腦不宜食用,卻可以治皮膚病。羊的身上處處都是寶,食一羊而利全身,還加上,羊性成群——“群”字從“羊”,徐鉉說“羊性好群,故從羊”——便于馴養(yǎng)和繁殖,其類必多,它在食用畜中居首位,是毫不奇怪的。

中國古代關于食羊的記載很多,許多傳聞及逸事頗具情趣,這里介紹兩則。《清異錄》記載:竇儼眼睛有病,快到失明的地步,遇良醫(yī),勸他多吃羊眼,竇儼就天天吃羊眼湯,一直到死,其家人把羊眼湯稱“雙暈羹”,世人則稱“學士羹”。《青州雜記》載:熊翻每次請客,飲酒至半,總要殺一只羊,讓客人自己割取喜歡的部位,然后用各色彩線系上記號,等蒸熟了,自己憑彩線認取,用竹刀切食,稱作“過廳羊”。——這些故事,都說明食羊的普遍。只是羊肉性熱,只宜冬春食用,產地大部在西北多草地帶,所以肉食的首位在現(xiàn)代已被豬肉取代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乃东县| 文山县| 交城县| 寿阳县| 镇平县| 当雄县| 海城市| 东阳市| 昭平县| 从江县| 图木舒克市| 霍山县| 钦州市| 黄石市| 汤阴县| 辛集市| 遵化市| 怀远县| 砀山县| 靖江市| 龙海市| 商都县| 楚雄市| 武胜县| 松江区| 基隆市| 措美县| 陵川县| 中江县| 当阳市| 定日县| 常山县| 思南县| 自贡市| 满洲里市| 健康| 朝阳区| 邹平县| 元氏县| 新丰县|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