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致瀚章兄昭慶弟(同治九年九月初六日)(1870年9月30日)
- 李鴻章家書(名人家書典藏系列)
- (清)李鴻章著 董叢林評析
- 2111字
- 2022-06-29 13:51:15
哥哥、六弟左右:
九月初二日發十八號信到否?初四、初五連接大兄、六弟八月二十二日十七號金陵來信,慰悉一切。經世已得優貢(明春可先送至保定署中暫住用功,再進京朝考,與四弟商之),諸侄闈藝均頗充暢。世侄文度差勝,而邦、楞亦茂密可喜。官卷果中四人,或有雋者,少亦不盡絕望,盼甚。楞侄筆力英挺,早遲終當脫穎。寄語季弟,勿任間斷為幸。十月初二為伊授室,賀之。慈親暑癤全愈,體氣諒已復元。幼弟擬九月中旬到鄂妥商。弟婦舊恙已愈否?渠欲娶媳偕行,自是一勞永逸之計。仲良未必即肯與女,回信若何?來函云不娶媳,則十月杪、閏月初就道,未免太遲。北路早寒,十月三十日節屆小雪,河水將凍。渠病弱畏風,若由清江換車,長途辛苦難受,小孩們亦不耐風霜。若坐船至濟寧、張秋,又愁湖河淺涸凍阻。前商之銘軍將領,謂濟寧河路閏十月以后不行,須愈早愈妙,已函囑萬年青、徐道奎等預籌探迎接護。若由張秋登陸,三日至臨清下船,有銘軍車輛接送,屆時再由德州雇車赴保定,六站,未知應手否?須眷屬有自皖啟程確期,或途中有季、幼弟等能代作主之人相機辦理,即無須弟遙為部署。
今日午刻接受督篆,仍擬藩司代拆代行。然要緊公事積壓許多,頭緒繁雜,幕丁無一熟手能辦事者(雨生初三日啟行回蘇,允為代覓折奏。師相擬月半后入覲,再赴金陵。續批拿犯,擬十三日奏結,即附請陛見)。直隸轄境寬而政務冗,無怪滌師屢告疲乏。弟兼有各軍纏擾,恐亦難久支耳。
倘今冬娶媳,明春二三月北上,天氣正好。又慮弟婦舊恙春間易發,途中益不放心。方兒若不即娶,或隨伊母先來,或暫留鄂署,均聽兄弟妥商辦理。郭樂山借川費書附呈,已借給五百兩,余令過鄂商之。母親明年回家之議,可稍緩否?兄請覲約在何時?弟鴻上。天津。
釋讀與評點
與長兄幼弟議家事
李鴻章這封信,內容主要是關于家事的。信中說到子侄輩學業、科考之事,對“諸侄闈藝均頗充暢”的情形自感欣慰,特別言及“經世已得優貢”,“而邦、楞亦茂密可喜”。經世、經邦是四弟李蘊章的兒子,經楞是三弟李鶴章(號繼荃、季荃,信中稱“季弟”)的兒子。尤其是對經世這個侄子,李鴻章對其科舉之路很抱希望,家信中經常說到。盡管李鴻章有時持“科舉無用論”,但終究不能完全“脫俗”,晚輩若能于舉業上顯達,他還是巴不得的。這不,經世侄兒得了個優貢,他就喜不自掩了。所謂“優貢”,是由地方考核、選拔進入中央教育機構國子監的生員的一種(它與歲貢、恩貢、拔貢、副貢合稱“五貢”),一般每三年考選一次,一省中也選不了多少個人,經朝考合格后可獲任職。能得選優貢,在生員(秀才)中的確可說出類拔萃,但畢竟還遠算不上“高級功名”。當然,對于年紀不大的經世來說,這已是個發展的好臺階,李鴻章積極鋪排讓他來自己身邊學習,以便就近進京朝考。看得出,李鴻章不但有“家庭意識”,而且“家族意識”也是很強的,“光宗耀祖”嘛!
李鴻章此信中更著重議說了經方的婚事以及家眷北來的事情。經方是李鴻章的“長子”,其實他為李昭慶親生,是因為李鴻章到40來歲還膝下無子,便過繼給他為嗣子。隨后李鴻章有了親生兒子經述、經邁,也始終沒有退嗣。他對經方一直如親子一樣對待,甚至還要格外厚待。這時給他議婚,所訂是安徽廬江人士劉秉璋(字仲良)的女兒。劉秉璋為進士出身,是淮系集團中為數不多的躋身督撫之列的人員之一,盡管此時還未到此職級,但已是李鴻章頗為看重的集團要員。當時像他們這等家庭的聯姻,政治因素非常重要,彼此間講究“門當戶對”,且更要“志同道合”。李經方的此番訂婚,也很典型。李鴻章夫人這時盼經方能盡早成婚,而劉家似乎猶豫,從李鴻章信中說到的“仲良未必即肯與女”可知,似乎是因為劉秉璋此時尚在丁憂(父親去世)期間。而經方“今冬”成婚與否,牽涉李鴻章家眷北上日程的計劃和具體安排,李鴻章此信中,對這事說得是很細致的。而無論如何,屆時要動用公家的人力、物力,看來是不可避免的。
在這封信中,李鴻章所說公事盡管較少,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他告知哥哥“今日午刻接受督篆,仍擬藩司代拆代行”。因為當時是在天津交接督篆(曾國藩處理教案在津),而督署是在省城保定,李鴻章由于教案之事恐怕也一時不能回駐,故安排仍由直隸布政使(藩司)暫代處理印務。李鴻章特別強調了公事繁雜而少得力幕僚的困難情況,說丁日昌(雨生)許諾回江蘇后代覓起草奏折的合適人手(所謂“代覓折奏”)。這也只是一個方面者而已,其他方面的恐怕也難湊手。李鴻章還說到“直隸轄境寬而政務冗,無怪滌師屢告疲乏”。曾國藩確實是這樣,自他剛赴直隸任職的時候就顧慮重重,到任后則感嘆,“直隸風俗頹壞已極,官則出息毫無”,“民則健訟成性,藐然于憲典”,再加這里自然地理條件惡劣,致使自己“一籌莫展”。看來李鴻章初接其任時,也有類同之感。不過,直隸畢竟是拱衛京師、在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區,政治地理地位特殊而重要,直隸總督在全國督撫中也具有“領袖”地位,對此職的安置皇家特別看重,絕不會隨隨便便。后來的事實證明,李鴻章獲任此職后很快又得兼任北洋大臣(全稱“北洋通商大臣”),權力更大,并且在這里經營二十余年,實力不斷發展,有人說他竟達到“坐鎮北洋,遙執朝政”的地步。無論此說是否過頭,反正與曾國藩在直隸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