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生執行力訓練手冊
- (美)佩格·道森 理查德·奎爾
- 1485字
- 2022-06-28 16:23:02
針對低齡兒童的指導
在教育領域中,指導往往被理解為一種只適用于高中生和大學生的教育手段,然而,我們認為,指導同樣可以適用于初中生,甚至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對這個年齡段的指導過程需要在目標設定和日常目標管理方面做出一些調整,年齡比較小的學生很難將精力集中于長期目標,甚至他們都不清楚什么是長期目標。青少年的目標周期可以長達幾個月或一個測試周期,然而低年齡學生的目標周期一般是以分鐘或小時為單位。
在用這種方式對低齡兒童進行指導時,老師一定要牢記巴克利(1997)的一個理念,即“依賴于環境的持續注意力”。低齡兒童特別容易被環境中的即時刺激所影響,身邊只要發生什么更有趣的事情,他們的注意力立刻就會被吸引,離開學習任務,身邊其他孩子的一些行動所帶來的正面和負面結果都會對他們的行為舉止產生影響。低齡兒童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難以掩飾喜悅之情,既定的任務目標也無法使他們抵制住身邊的各種誘惑。舉個例子:一個孩子在寫課堂作業,但是如果他旁邊的兩個小孩已經寫完作業了,并開始玩玩具,商量下課后玩什么,那么這個寫作業的孩子也不可能坐回座位上繼續寫了。
對低齡兒童的指導應圍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老師(可能就是孩子的任課教師)與孩子坐在一起討論一下他們都存在哪些問題。常見的問題包括:不完成課堂作業或家庭作業;作業馬虎,粗心大意;上課時說話,擾亂課堂秩序;忘記作業或忘記把完成家庭作業所需的材料帶回家。
第二步:確定一個或兩個孩子可能會喜歡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如果老師認為最重要的那一個沒有被孩子選中,可以建議孩子再多選一個,也可以過一段時間再通知孩子的任課老師檢驗孩子這方面的表現。
第三步:頭腦風暴,想一些辦法,幫助學生改善一些目標行為。這就要求大家考慮一下如何能夠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目標行為,或者任課教師應該怎樣幫助孩子使用這些目標行為,如:說話之前要舉手。
第四步:將目標行為和學生可能會用到的一些方法寫下來。具體做法可參考附錄10的“兒童指導表”。
第五步:每天早上要檢查一下學生,提醒他們設定的目標和他們可以用到的方法。
第六步:每天放學時檢查學生任務的執行情況,并使用“等級評定表”進行測評(見附錄10)。如果可能的話,孩子和老師應該獨立測評,這樣有助于了解現實狀況,老師要幫助學生學會更準確地監管自己的行為。
我們發現,以下因素能夠對低齡兒童的指導起到積極作用。
如果老師是以一個伙伴而不是權威人士的形象與孩子合作,孩子們會更容易接受這種新穎的形式,這樣的溝通是基于尊重和平等的理念,所以能有效地讓孩子自愿參與到指導中。
讓孩子在指導過程中擁有選擇權,這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孩子自己頭腦風暴,想出各種解決辦法,并且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他們想要采用的解決方法,從而增加孩子們在指導過程中的參與度。對很多低齡兒童來說,他們的學業問題通常都與完成作業有關。在這種情況下,指導過程中可以加入不同的任務選擇,讓他們自己選擇想要完成哪一個任務,他們也可以不時的改變任務,他們還可以自由選擇完成各項任務的先后順序。
對于年齡大一點的學生,對計劃進行口頭承諾有助于指導過程取得成功。
一次解決一個行為問題,這樣會使孩子們在成功以后獲得成就感,然后再設定新的目標。
如果有些學生對單純的指導課程態度不積極,我們可以在指導中加入一些激勵措施。我們可以把“兒童指導表”中的評分等級轉換為積分,孩子可以通過良好的行為獲得積分,然后用這些積分在學校里(學校獎勵往往是行為獎勵)或者家里換取獎勵。盡管在指導中加入激勵措施非常有效,但我們認為單純的指導也是非常好的,因為在沒有外部獎勵的情況下進行的指導,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