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生執行力訓練手冊
- (美)佩格·道森 理查德·奎爾
- 612字
- 2022-06-28 16:22:59
增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指導的最終目的是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這樣,他們不再依靠別人提示他們、指導他們、幫助他們來使用執行技能完成自己的目標。
自我管理指的是,學生使用一些方法來改變他們的行為,以便實現行為目標和學術目標,這些方法包括自我監控、自我評估、自我指導、自我加強。表2.4 (第23頁)概要地列出了每個例子的敘述語,并舉出了例子。

自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關注課堂背景下的行為自我管理,有一些很有說服力的結果來支撐改變學生行為的自我管理方法。法奴和他的同事確認了十一個進行自我管理干預的要素,學生要對這些要素自我負責:(1)選擇目標行為;(2)確定目標行為的可操作性定義;(3)選擇第一獎勵(注:第一獎勵主要是指人的生理方面的獎勵,如食物和水);(4)設定業績目標;(5)指導自己快速進入目標行為角色;(6)觀察目標行為;(7)記錄已經發生的目標行為;(8)評估業績目標是否達到;(9)目標達到時,給予第二獎勵(注:第二獎勵也稱為有條件的獎勵,與第一獎勵一起起作用,如代幣,分數和錢);(10)目標達到時,給予第一獎勵;(11)使用圖表時時監控行為的發生。將自我管理的要素加入到指導干預中去的方法見表2.5。

指導干預對小學到大學有注意力不集中癥的學生來說都非常有效,并能夠用來解決學業成績和社會問題。在下一章里,我們將給讀者展示一個指南,如何確定指導干預以便滿足學生的個人需求,并系統解決學生執行力差的問題學生表現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