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家庭類(3)
- 寫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 靜濤 編著
- 5789字
- 2014-10-11 13:37:08
【泰山之力】唐玄宗李隆基要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授命張說為封禪使。張說女婿鄭鎰,本來只是一個九品小官,也跟著去了。按朝廷慣例,祭山封禪之后,自三公(太師、太傅、太保稱三公,是朝中品級最高的大臣)以下,都可以晉升一級。獨有鄭鎰,憑籍張說的關系,竟驟然擢升為五品官員,還受賜穿上了大紅朝服,并且得以參加了皇上主持的分享祭肉的盛大宴會。在宴會上,唐玄宗見到鄭鎰官位突然冒高了,覺得奇怪,就向他發問,鄭鎰無言以答。黃幡綽在旁代他回答說:“這是靠的泰山之力啊!■/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后,自三公皆遷轉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因大脯宴。玄宗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幡綽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翁不調婿】明代吏部尚書王翱,有個女兒,嫁給京城郊縣某官員為妻。王翱的夫人很疼愛女兒,每次派人去接女兒回娘家,女婿都堅決不讓走。他忿懣地埋怨妻子說:“你家老頭子是吏部長官,要是把我調到京城里邊做官,那么你就可以早晚侍奉你母親了;何況老頭子調動我,就像搖落樹上枯葉一樣容易,而他為什么這樣固執,不肯幫忙呢?”女兒就托人帶話給母親。有一天晚上,夫人擺上酒,跪著把女婿的要求告訴了丈夫。王翱一聽大怒,舉起桌上器皿就擲,打傷了夫人,出門坐上車到官舍去了,住在那兒,過了十來天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的官職,終究也沒有得到調動。■/《洹詞》:公一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語女曰:“而翁長詮,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且遷我如振落葉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擊傷夫人,出,駕車宿于朝房,旬乃還第,婿竟不調。
【孟母責子】 有一天,孟子推門進入內室,看到妻子獨自蹲踞著,很不雅觀。他就去稟告母親說:“我妻子不懂禮儀,沒個坐相,我要休掉她!”孟母問明緣由,就教訓兒子說:“這是你自己不懂禮儀,而不是她不懂禮儀!《禮》上不是說嗎,‘將要進大門,得問內有誰在;將要登上大堂,聲音必須高揚;將要進入內室,目光必須朝下’。這就說明不能乘人不備。現在你到內室去,進門不聲不響;人家蹲踞在那里,而你還去瞪著眼睛望。這難道不是你不懂禮儀嗎?你怎么能反去怪罪妻子呢?”孟子一聽,深感內疚,就再也不敢提休妻的事了。■/《韓詩外傳》卷九: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白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親見之。”母曰:“乃汝無禮也,非婦無禮。《禮》不云乎‘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將入戶,視必下。’不掩人不備也。今汝往燕私之處,入戶不有聲,人踞,而視之。是汝無禮也,非婦無禮!”于是,孟子自責,不敢去婦。
【好兒媳勝過親生女】漢中趙高,娶同鄉女張禮修為妻。禮修過門后,婆婆嚴厲暴虐,很不講理。對待禮修,動不動小怒就罵,大怒就罰。禮修都恭恭敬敬地承受,臉上從不露委屈抱怨的神色,只是認錯自責。過了一段時間,婆婆終于知道自己錯了,就改變態度,對待禮修,變得特別喜愛、敬重了。后來,婆婆生了重病,在臨危的時候,她拒絕女兒服侍,說:“我不行了,我死要死在好媳婦雙手的抱扶中。”于是,禮修就走上前去,將婆婆輕輕地抱起,扶持著,婆婆就安靜地閉上眼睛死去了。■/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十八引《列女傳》:漢中趙高妻者,同郡張氏之女也,字禮修。姑嚴酷無道,小怒則罵,大怒則罰。禮修恭承,初無慍色。引過自咎。姑后知之,乃變意,厚加愛敬。后姑疾病,其女來視,臨困,卻女曰:“我困矣,絕命當在賢婦之手。”婦前抱持,乃絕。
§§§第九節 衣食住行
【安步當車】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學者,名叫顧斶。有一次,他見到齊宣王,講了一番為君治國的道理。齊宣王對他產生了興趣,請他出來做官,說:你來跟我做事,我讓你每天吃豐盛的菜肴,出門坐華貴的馬車,老婆孩子穿鮮麗的衣服。顏周推辭說:“我想,我還是回到鄉下去好。我每天把飯吃得遲一些,肚子餓了自然就吃得香,也就算是吃肉了;散散步,悠閑自在,也就算是乘車了;不做官,沒有野心和私欲,不會犯罪,也就算是富貴了。我還是避開官場名利的干擾,保持純正,求得自我安樂為好。”說完,顏斶向齊宣王拜了拜,離開了。■/《戰國策·齊策四》:宣王曰:……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于衣服麗都。”顏斶辭去,曰:……《蜀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則再拜而辭去也。
【晏子拒絕毀鄰宅】春秋時期,齊國國相晏子的住宅,靠近街道,跟市民為鄰,狹隘而不安靜。齊景公要他搬到豫章園圃內高級宅第內居住,晏子沒有肯搬。后來,齊景公就乘晏子出使晉國的機會,派人拆毀了一些民房,遷走了晏子的鄰居,將晏子的住宅擴建改造了一番。等到晏子從晉國回來,改建工程已經結束了。晏子向景公表示感謝后,就馬上吩咐人,把自己住宅擴建部分拆毀,把毀壞的民房重建好,再把搬走的鄰居一一請回來。他說:“俗話說,求卦問卜,挑選宅地,不是選地基,而是選鄰居。你們是我早先求卦問卜就選擇好的鄰居,違背它,是不吉利的。有修養的人,不做非禮的事;普通人,也不做不吉利的事。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我能違背嗎?”于是,一切又恢復了原貌。齊景公知道后,堅決不允許,晏子又通過貴族陳桓子,去向齊景公疏通請求。最后,景公才同意了。■/《晏子春秋》卷六《景公毀晏子鄰以益其宅晏子因陳桓予以辭》:晏于使晉,景公更其宅,反則成矣。既拜,乃毀之,而為里室,皆如其舊,則使宅人反之。曰:“諺曰:‘非宅是卜,維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矣,違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禮,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違乎?”卒復其舊宅。公弗許,因陳桓子以請,乃許之。
【服飾樸素的宋慶齡】宋慶齡的服飾,非常簡樸。她頭上經常佩帶的烏黑發卡,并不是什么烏金之類的珍貴之物,而是幾分錢一個的鋼發卡。她一直使用到逝世的一套梳妝用具,那是結婚時的嫁妝。宋慶齡穿衣服,講究整潔,非常愛惜。家里總是備著兩套服裝:在家時,穿普通衣服;遇到外事活動、出門開會或去會見客人,才穿上質地好的衣服。宋慶齡的衣服,大多數是她和李燕娥等工作人員一起做的,樣子自己設計,草圖自己繪,幾乎都是具有我國傳統特點的女服飾。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發胖,就把原來的衣服從腋下開個縫,接個邊,加加肥,照樣穿著。有一年,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見她常常深夜工作,怕她受涼,提出要給她做一件御寒的宵衣,她高興地同意了。但沒有拿出現成的布料做,而是翻找出一些零零碎碎的普通布料和綢緞邊角,用26塊布拼湊了一件風衣。工作人員看著這五顏六色的風衣,風趣地稱它為“八卦衣”。宋慶齡也高興地說:“別小看這八卦衣,披上它還挺御風寒的呢!”■/摘自李鳳梧主編《中國現代偉人的家事》
【居里夫婦的新婚生活】居里和瑪麗,在巴黎格拉西埃爾路24號五層樓上的一間屋里結婚了。屋里,只有一張白木桌子、兩把椅子。桌上堆放著物理學書籍和一盞煤油燈、一束花。本來,居里父親曾經要送他倆幾件家具的,可是新娘子覺得,添一件大沙發或一把圈椅,就多件東西要撣刷灰塵,擦亮磨光,她沒有功夫。他倆商量好不請人聚會,也不接待賓。那么,大沙發和圈椅對他們也沒有用,所以也就沒有要。他們婚后的生活,主要是共同讀書。每天,夜很深了,夫那婦倆還在煤油燈下攻讀。新婚八個月后,瑪麗給了哥哥寫信說:“我們除了德盧斯基一家和梭鎮的公婆外,不見任何人。我們差不多從來不到戲院去,毫無娛樂享受。”這樣的生活顯然是很單調的,但居里夫婦過得很滿意。只有件事使他們惋惜:日子太短,過得太快。■/摘自許嘉利等《名人軼聞600篇》
§§§第十節 家風教育
【王旦家風儉樸】北宋宰相王旦,重視以儉樸約束家中子弟。每當看到家里有人穿著打扮稍許過分一些的時候,就閉上眼睛,厭惡地說;“我們家的門風一向樸素,怎么一下子變到這種地步了呢!”并且立刻責令換掉。有一次,一個人上門來出售玉帶,王旦弟弟看了,覺得漂亮,想買下來。王旦叫弟弟把玉帶系上,說:“你現在還看得到玉帶的漂亮嗎?”弟弟回答說:“玉帶系在腰上,我自己怎么能看見呢?”于是,王旦就說:“你自己在腰上添了個累贅,而讓別人看了說好,這不是自找麻煩嗎?”王旦弟弟一聽,馬上將玉帶解子下來,交給了賣主。王旦自己平時所系的腰帶,只限于皇帝所賞賜的。王旦平生不置購田地房產。他說:“子孫們各自應該考慮怎樣自食其力,何必要有田地房產?有了田地房屋,只會使他們為爭奪家產而干出種種不道德的事來。”■/《宋名臣言行錄》:王旦儉約子弟。每見家人服飾稍過,即瞑目曰:“吾門素風,一至如此!”亟令減損。有貨玉帶者,弟以為佳。旦命系之,曰:“還見佳否?”弟曰:“系之安得自見?”王旦曰:“自負重,而使觀者稱好,無乃勞乎?”亟還之。平生所服,止于賜帶。又不置田宅,曰:“子孫各當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爭財為不義耳。”
【李晟整頓家規】唐代,刑部崔樞的夫人是西平郡王李晟的女兒。一天,李晟慶壽,家中堂屋里高朋滿座,大擺筵席。宴飲正在進行的時候,一個丫環走到崔夫人身邊,附著耳根說了幾句話,夫人點點頭,讓她走了。過了一會兒,那丫環又回來了。李晟就問女兒有什么事,女兒回答說:“婆母昨天夜晚有些不舒服,剛才我叫丫環去問候了一下。”李晟一聽,擲下筷子,大怒說:“我怎么生了你這樣一個女兒,太不幸了。真是奇怪,你既然做了人家媳婦,豈有婆母有病,不在家侍奉湯藥,相反倒回娘家來給父親祝壽的道理!我家出了你這樣一個女兒,還有什么臉面作壽呢?”李晟馬上吩咐家人,護送女兒和外孫回家,自己向堂上客人打了聲招呼,也跟著到了崔家,向親家母表示問候,并且再三道歉,說自己沒有把女兒教育好。崔李兩家的親戚們聽說后,沒有一個不感動的。■/明·何良俊《語林》卷二:崔刑部樞夫人是李西平女。西平生日,中堂大宴,方食,有小婢附崔夫人耳語,夫人頷之而去,有頃復至。王問何事,夫人言大家昨夜小不安,適使人往候。王擲箸怒曰:“我不幸有此女,大奇事,汝為人婦,豈有阿家體候不安,不檢校湯藥,而與父作生日!吾有此女,何用作生日為?”遽遣走擔子歸,身亦續至崔家問疾,且拜謝教子女不至。姻族聞之,無不愧嘆。
【周武王后的胎教】周代,武王姬發的王后懷成王姬誦的時候,一舉一動都非常注意。站不偏,坐不歪,笑不喧嘩,獨處內室不蹲踞,即使發怒也不罵人。務必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制的規范,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漢代賈誼認為,這就是胎教。■/《賈誼集·新書·胎教》: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獨處不倨,雖怒不罵,胎教之謂也。
【馬援教侄】東漢時期,龍伯高、杜季良二人都是馬援的朋友。龍伯高淳樸厚道,辦事周密慎重,說話老老實實,待人謙虛,生活節儉,作風廉潔公正,名聲威望很高;杜季良慷慨豪爽,急公好義,是非分明,樂于助人,朋友很多,他父親去世,幾個郡都有人前往吊唁。馬援跟這兩個朋友來往很多,對他倆很了解,也很敬重。馬援有兩個侄兒,一個叫馬嚴,一個叫馬敦,都快成年了。馬援很關心,很擔心他倆不成材。馬援身在軍營,不能去當面教導兩個侄兒,就給他倆寫了封信。信中,馬援先介紹了龍伯高、杜季良的稟性作風,說他倆都是自己“愛之重之”的朋友。但他希望兩個侄兒,要學習龍伯高,不要學杜季良。他說,學習龍伯高,即使學不好,也還可以成為忠厚老實的人,譬如雕刻天鵝,刻不像,總還像只野鴨子吧。但是,學習杜季良的話,學不好,就會變成輕浮放蕩的浪子,好比描繪老虎,沒畫成,反而畫成一條狗了。信,寫得很形象生動,語重心長,兩個侄兒讀了,很是感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誡兄子嚴、敦書曰: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艮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李大釗教子】小星華第一次臨帖寫大字,左臨一張,看看不像,右臨一張,看看還是不像,氣得小臉通紅,放下筆,躲到后院風門后面,偷偷地直抹眼淚。李大釗和妻子發現了,妻子正要去問星華,李大釗攔住說:“你要是問她為什么哭,她不會告訴你的,你不要硬逼著去問她了。……”李大釗知道這是女孩子的一種好勝心。過了一會兒,李大釗把星華從風門后面叫了出來,一同走到桌子前,指著星華剛才寫的大字,微笑著說:“字寫得很好,有點像字帖上的字了。因為你第一次臨帖,寫得還不太整齊,筆劃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細。字有的寫得大了些,有的寫得小了些。要是天天臨,耐心練習,就一定會寫好的。你看,你哥哥寫的也不整齊呀!可是他不著急,沉得住氣,只有這樣,將來才會慢慢把字寫好。”父親的話,使星華破涕為笑了。從此,她不僅天天練習寫大宇,而且不論遇到什么事,也能沉著冷靜不急躁了。■/摘自許力以主編《名人家庭教育百課》
【“人造”神童的悲劇】曾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被全美新聞媒介大捧的超級神童賽達斯,6個月會認英文字母,兩歲能看懂中學課本,4歲時已發表了3篇500字的文章,6歲生日晚會上寫成了一篇解剖學論文,12歲破格進入哈佛大學。但是,14歲卻因患精神病進了醫院,21歲時,他成了一名極普通的商店店員。這出悲劇的導演是賽達斯的父親——原哈佛大學心理學榮譽教授。這位“望子成龍”心切的教授認為,人腦和肌肉一樣是可以訓練和培養的,所以還在賽達斯出生以前,他就已準備好要在兒子身上進行一系列的試驗。賽達斯剛一出世,父親就在小床周圍掛滿了英文字母,并不斷在他身旁發出字母的讀音,隨后,父親又用各類教科書取代了兒童玩具。于是,賽達斯從小就被各種幾何圖形、地球儀和各種外國語言包圍著,整個嬰幼兒時期成了他獨自“苦讀”的時期,這樣的試驗,使得孩子過早地成熟了。盡管小賽達斯天姿聰穎,但過分的壓力卻使他的神經系統開始失常了,他經常在不該笑的時候咯咯發笑。然而,由于父親成功心切,竟然不顧一切地繼續著人造神童的“試驗”。終于,當賽達斯14歲時,他不得不作為精神病患者送進了醫院。病愈出院后,他雖然以優異成績在哈佛大學畢業,但卻早已對父親的“試驗”,乃至整個世界表示強烈反感,熱切渴望過正常人的普通生活。不久,他就離家出走,更名換姓,到一家商店當了個普通店員,■/摘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