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方圓生意經——方圓兼?zhèn)洌煜聸]有難做的生意(1)
- 生意經大全集(超值金版)
- 陳榮賦 張凱編著
- 3665字
- 2014-10-11 11:27:29
一個有生意頭腦的人,一個洞察行情的人,一個有著良好的人緣關系資源的人,一個具有良好的經商心態(tài)的人,就會在商場上左右逢源、穩(wěn)步發(fā)展、天天向上、財源廣進。將人生的方圓之道運用到生意場上,做生意就能夠一帆風順。
與人相處不能太死板
商人不僅做生意要靈活,就是與朋友在一起也不能死板。死板會使朋友一雙雙伸向你的援助之手,變成你事業(yè)前進道路上的一堵堵墻。
李銳是學工科的,畢業(yè)后分配在縣城工作。他嫌機關太冷清,主動要求到基層工作,以便實現他的抱負——開發(fā)山里的礦產資源,造福家鄉(xiāng)父老。
李銳為改變家鄉(xiāng)的面貌竭盡全力,四處奔波,人們夸獎李銳腦子特別靈活。的確,通過幾年的奔波建廠,李銳悟通不少“人情世故”。辦事不違法,小事靈活處理。很自然地,李銳面前的紅燈少,綠燈多。他主持的那個鄉(xiāng),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產值和利潤年年·番,人均收入也大大提高,人們對他更是贊不絕口。由于他突出的“政績”,3年以后,他被提拔為鄉(xiāng)長、鄉(xiāng)黨委書記。又過了2年,他被提升為主管工業(yè)的副縣長。
李銳為了不撞個頭破血流,因此“軟”了一下,一方面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和初衷,另一方面走了一條圓通的道路,辦事不死板,所以一路綠燈,終于獲得了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李銳這種為成大事“軟一軟”的做人方法,只要嚴守法律的界限,不失為一種務實的、行得通的做法。
在與朋友的相處中,如果太死板就會容易得罪人,長此以往,朋友會一個個離你而去。因此,我們平時不妨靈活一點、圓通一點才會獲得好人緣。
做生意要學會收斂鋒芒
商人在做生意的過程中是否發(fā)現:被別人比下去是件令人惱怒的事情。所以,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要是對方被你超過,這對你來說不僅是件蠢事,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后果。沒有人樂于同處處顯示自己聰明的人在一起,自以為優(yōu)越的人總是討人厭的,特別容易招人嫉恨。
李超進入了一個新單位后,發(fā)現同事大多是40多歲的中年人,辦事經驗雖然比他多,但頭腦沒他靈活,對電腦等一些新事物的了解比他差遠了。李超很高興,認為自己大展拳腳的機會到了。于是他開始在單位里賣弄起自己的聰明來。“哎呀!電腦怎么能這么用呢?”“這個地方應該……”“這事你得聽我的,這方面是我的強項!”“真是的,怎么連這個都還沒弄好?”……辦公室里只見他一個人在指手畫腳、口沫橫飛。
一開始,同事們真的很喜歡這個年輕人,有了問題也愿意問他,但他的自以為是讓同事們漸漸地與他疏遠了,每個人都躲著他。在他發(fā)表一番議論后,同事投給他的不再是贊賞而是厭惡的目光。對于這種情況,李超也很苦惱,不過他真不知道是哪里做錯了。
李超不受歡迎的原因是什么呢?他總是表現得聰明過人,總想讓自己壓過別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勢。他不知道自己的這種舉動其實是最拙劣的,自以為是的人總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逼得別人寸步不讓,其結果只能是使自己受人排斥。
交際中,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說得對,做得對。因此如果你在社交場上想受他人歡迎,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就要懂得壓抑自己去迎合對方,千萬不要讓自己表現得比對方聰明。
如果你將你的想法說成是別人的創(chuàng)造,讓對方產生一些優(yōu)越感,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法國一位哲學家說:“如果你想樹立一個敵人,那很好辦,你拼命地超越他,擠壓他就行了。但是,如果你想贏得些朋友,就必須做出點小小的犧牲——那就是讓朋友超越你,走在你的前面。”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每個人心中都有自重感,一旦別人幫助他實現了或讓他體驗了這種感覺,他當然會對這個人感激不盡的。當對方超過我們,優(yōu)于我們時,可以給他一種超越感。但是當我們凌駕于對方之上時,他們內心便感到憤憤不平,有的產生自卑,有的卻嫉恨在心。
一位專設計花樣草圖的推銷員尤金·凱利的對象是服裝設計師和紡織品制造商。連續(xù)幾年,他幾乎每個月都去拜訪紐約一位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他從來不會拒絕我,每次接待我他都很熱情,”他說,“但是他也從來不買我推銷的那些圖紙。他總是很有禮貌地跟我談話,還很仔細地看我?guī)サ臇|西。可到了最后總是那句話:‘凱利,我看我們是做不成這筆小生意的。’”
無數次的挫敗使凱利認真地總結經驗,得出的結論是自己太墨守成規(guī),他太遵循那老一套的推銷方法,一見面就拿出自己的圖紙,滔滔不絕地講它的構思、創(chuàng)意,新奇在何處,該用到什么地方……聽煩了的客戶出于禮貌會等到他將話講完。凱利認識到這種方法已太落后,需要改進。于是他下定決心,每個星期都抽出一個晚上去看處世方面的書,思考做人的哲學,創(chuàng)造新的熱忱。
沒過多久,他想出了對付那位服裝設計師的方法。他了解到那位服裝設計師比較自負,別人設計的東西他大多看不上眼。他抓起幾張尚未完成的設計草圖來到買主的辦公室。“老朋友,如果你愿意的話,能否幫我一個小忙”,他對服裝設計師說,“這里有幾張我們尚未完成的草圖,能否請你告訴我,我們應該如何把它們完成,才能對你有所用處呢?”那位買主仔細地看了看圖紙,發(fā)現設計人的初衷很有創(chuàng)意,就說:“凱利,你把這些圖紙留在這里讓我看看吧。”
幾天后,凱利再次來到辦公室。服裝設計師對這幾張圖紙?zhí)岢隽艘恍┙ㄗh,凱利用筆記下來,然后回去按照他的意思很快就把草圖完成了。服裝設計師對此非常滿意,并且全部接受了。
你看,當你不再極力顯示自己的聰明時,人家就接受你了。
人都有喜歡被人欽佩之心,喜歡別人羨慕自己,就是同朋友在一起也一樣。因此,對尋常的優(yōu)點可以小心加以掩蓋,例如相貌長得太好亦不妨用某種缺陷加以抵消。
如果你在生意場上不想讓別人討厭你、排斥你,那就盡管表現你的聰明。但如果你希望被對方喜歡、受對方歡迎,那就虛心一些,多聽聽對方的意見,這樣才能得到對方的肯定。
為人圓通不圓滑
時勢造英雄,英雄識時勢。面對繽紛相呈的世界,怎樣才能擺脫眼前的困惑,從容不迫地安身立業(yè),使自己的事業(yè)達到巔峰,使自己的人生跨入一個更高的高度呢?
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但是一個人如果八面玲瓏、圓滑透頂,總是想讓別人吃虧,自己占便宜,必將眾叛親離。因此,做人必須方外有圓,圓中有方,外圓內方。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但是人僅僅靠“方”是不夠的,還需要“圓”的包裹,圓就是圓通、圓活、圓融、圓滿,圍繞著這一個“圓”字,做足了通、活、融、滿,一個喜氣洋洋的大善人型富豪大賈的形象便躍然而出了。
“圓”是處世之道,是妥妥當當處世的錦囊,無論是在商場、官場,還是交友、情愛,都需要掌握“圓世”哲學,才能無往而不利。
真正的“圓世”哲學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靜蘊慧的平和;真正的“圓世”哲學能承受大喜悅與大悲哀的突然發(fā)難;真正的“圓世”哲學行動時干練、迅捷,不為感情所左右,避難時,能審時度勢,全身而退,而且抓住最佳機會東山再起。
方世是口碑甚好的準則,圓世是厲害相關的準則。能圓自然不方,只是輿論壓力來了,只好跟隨眾人取方求圓。這種無甚定見的常人生活,是我們時至今日庸碌無為的一個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做人,要學會圓通,但不能圓滑。
圓通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持經達權。它意味著一個人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對社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能處理得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對復雜的局面能控制得住。
圓滑這兩個字,人們一般是不太喜歡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圓滑呢?它是指一些人在做人做事方面的不誠實、不負責任,油滑、狡詐、滑頭滑腦。圓滑的人外圓內也圓,為變通而變通,失去原則。有圓無方失之于圓滑。離經而叛道,表面上看是對人一團和氣,實際上已喪失了原則立場。
圓滑是一種“泛性”。它可以表現在一個人如何做人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之中:既可以表現在他的“政治行為”之中,也可以表現在人的“工作行為”之中,還可以表現在一個人待人接物的細小事務之中;有成熟意義上的圓滑,如“老奸巨猾”,也有一般意義上的圓滑,如為了沾小便宜之類的圓滑。
圓滑的人在回答問題時,不是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而是含含糊糊、模棱兩可、似是而非。比如:“請問要喝咖啡,還是紅茶?”圓滑的人不是明白爽快地回答“咖啡”或“紅茶”,而是這樣回答:“隨便”或“哪樣都可以”。林語堂先生把這種表現稱之為“老猾俏皮”。他打了一個比方:假設一個九月的清晨,秋風倒有一些勁峭的樣兒,有一位年輕小伙子,興沖沖地跑到他的祖父那兒,一把拖著他,硬要他一同去洗海水浴,那老人家不高興,拒絕了他的請求,那少年忍不住露出詫怪的怒容,至于那老年人則僅僅愉悅地微笑一下。這一笑便是俏皮的笑。不過,誰也不能說二者之間誰是對的。
在對某些問題的判斷和看法上,圓滑的人常以“很難說”或“不一定”之類的話來搪塞。每一句話都對,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說了等于沒說。在遇到什么重大的事或難辦的事時,圓滑的人更是一般不會輕易表態(tài)。往往只在有了“定論”之后才發(fā)表他的“智者的高見”,事后諸葛亮的“妙語”比誰說得都好聽。
圓滑的人一般都是“隨風倒”的人。像墻頭上的草,善辨風向,見風就轉舵。這類人,沒有是非標準,“風向”對他們來說是唯一判別的標準,誰上臺了就說誰的好,誰下臺了又開始說誰的不好。還是毛澤東形容得好,圓滑的人是: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墻上葦草,頭重腳輕根底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