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義是外在因素引起的嗎?

接著,我們來談談孟子與告子辯論人性的第四回合。

在這一回合,告子一開始就說了一句后來流傳千古的話:“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生命的本性。坦白地說,這句話無可厚非,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真的得靠進食和補充水分才能活下去,而性的需求在很大層面上也是為了繁衍后代。

告子是站在“生物本能”的立場來說這句話的,當然也把人的本性包括在內了。其實若把“食”和“色”看成使人生完善的必要之舉,而且不過度,我猜主張“性善說”的孟子也不至于反對才是。

孟子反對的,是告子接下來說的這句話:“仁,是由內而發的,不是外在因素引起的;義,卻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不是由內而發的。”

告子的這個說法,就是所謂的“仁內義外”。其中的“仁”是指“愛”,“義”是指“正當行為”。

孟子一聽告子這么說,馬上反問:“怎么能說仁是由內而發,而義是外在因素引起的呢?”

告子說:“例如有個人比我年長,我便把他當長者看待,這是因為他的年長引發我恭敬的態度,不是我心里預先有個想對誰恭敬的念頭。這就像有個東西是白的,我便以白色物體來看待它,是它的白引發了我的看法,所以我才說義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

你們覺得告子這里的解釋怎么樣?能不能成立?

學敏想了想,說:“我覺得怪怪的,又說不上是哪里怪。”

明哲說:“老師,我想快點兒知道答案,你就直接講吧!”

好。我們看東西,會因為物體的形狀和顏色等不同的性質,形成各種不同的認知;要是不同的物體具有同樣的性質,我們會把它們歸為一類。這是一種對事實的判斷,沒有人可以否認。孟子同意這點,在回應告子的看法時便說:“把馬的白看成是白的,以及把人的白看成是白的,這兩者的確沒什么不同。”

然而,一旦我們從外界接收的信息,關系到我們內心如何做出道德價值的判斷,那就另當別論了,如同孟子在回應告子的看法時又說:“但不知對老馬的憐憫與對老人的恭敬,這兩者是不是也沒有區別呢?”

孟子繼承孔子的思想,也認為愛有親疏遠近的差別。馬的年紀大了和人的年紀大了,同樣都是年紀大了,我們對老人的關愛與對老馬的關愛卻不會是同樣的,與此配合的行為也要適宜,才能稱之為正當。

在正常的情況下,你不會用對待一位老人的方式來對待一匹老馬,請它喝茶又給它捶背,否則說不定那匹馬一腳就把你踢飛;你也不會用對待一匹老馬的方式來對待一位老人,拿著刷馬鬃的梳子在老人的胡須上刷來刷去。

“哈!”明哲笑起來,說,“要是那么做了,那位老人一定會吹胡子瞪眼,大叫道:‘喂,我雖然姓馬,也不能被當成真的馬呀!’”

我們做事要尋求合適的方式,這就是義(也就是正當行為)的精神所在。這個義固然表現在外,卻根植于人的內心,尤其關乎一個人的道德價值判斷,怎么能夠簡單地把它歸為只是外在因素所引起的反應呢?

孟子不主張“仁內義外”,而主張“仁義內在”,也就是說,義和仁一樣,都是發自內在的。針對恭敬老人的例子,孟子質問告子:“那么,你說這義是出自長者,還是出自對長者恭敬的人呢?”

告子不肯承認自己的說法有錯,接著拿仁和義一起來辯:“是我的弟弟,我就愛他;是秦國人的弟弟,我就不愛他。這種歡喜是因我而定的,所以我說仁是由內而發的。對楚國的長者恭敬,也對自家的長者恭敬,這種歡喜是因年長而定的,所以我說義是外在因素引起的。”

辯到最后,怎么連秦國人的弟弟和楚國的長者都請來了?

沒關系,孟子也有法寶。他請出秦國的燒肉,回敬說:“喜歡吃秦國人所做的燒肉,跟喜歡吃自己所做的燒肉,這兩者根本沒什么區別。其他事物也有這樣的情形。難道說一個人愛吃燒肉也是外在因素引起的?”

總而言之,我們會對長者恭敬,是因為我們心存對長者的恭敬,不是因為長者年長,我們才恭敬。一個人要是沒有這份恭敬之心,就算一個長者活到兩百歲,他也不會去恭敬,更別提這個長者是秦國長者、楚國長者還是美國長者。

明哲笑了起來:“哈哈,這下可熱鬧了,連美國長者都來了!”

至于孟子最后所舉的“燒肉”比喻,那是用來說明一個道理的:不管一個人愛吃什么樣的燒肉,都是他發自內心喜歡才去吃的。難不成愛吃燒肉也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嗎?要是按照告子“仁內義外”的說法,就算基于“生物本能”的立場,食欲也算不上人的本性了,那不是自打嘴巴嗎??

明哲聽完,贊嘆道:“哇,他們兩個人的比拼,在這一回合好像又升了一級,斗得很精彩。”

史老師說:“在《孟子》里的這段原文,其實是有點兒難的,說不定連大人自己都搞不懂,可是許多大人卻要求孩子背誦。光背不去理解,讀書會有效果嗎?舉例來說,原文中的‘白馬之白’和‘白人之白’,你不去探究而只是背的話,很可能會把它記成‘白馬的白’和‘白人的白’。其實這兩個詞組的第一個‘白’應該當動詞來解,意思是‘把什么東西看成是白的’。這才跟接下來所說的‘長(zhǎng)馬之長(zhǎng)’和‘長(zhǎng)人之長(zhǎng)’搭配得上,因為這兩個詞組的第一個‘長’也是當動詞來用的,只是在解釋上意義稍有不同。”

學敏也說:“聽完老師的講解,我現在終于理解了,自己看原文應該也能懂。”

史老師說:“仁和義都發自內在,這一點對理解孟子的‘性善說’是很重要的。不過在孟子那個時候,很多人如同告子,都認為義是外在因素引起的,就連孟子的學生公都子都受到別人的影響,無法分辨其中的道理,不知在宴會上到底要先為自己的兄長斟酒,還是先為比兄長大的同鄉長者斟酒。只因年紀的問題困擾了他。說起這個公都子,他曾以質疑的態度向孟子請教‘性善說’的問題,而孟子對他的教導,記載下來也不過幾百個字,卻成了先秦儒家一段非常經典的文獻。我們現在來看看孟子是怎么說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晴隆县| 荆州市| 宣化县| 绥滨县| 庆阳市| 汉寿县| 芦山县| 福清市| 神农架林区| 阳新县| 酒泉市| 濉溪县| 湘阴县| 特克斯县| 高州市| 贵州省| 乌兰浩特市| 湖北省| 成都市| 申扎县| 三穗县| 乐清市| 南京市| 固镇县| 卓资县| 嘉荫县| 搜索| 平遥县| 房产| 屯留县| 阳原县| 习水县| 彭泽县| 谷城县| 洛宁县| 河间市| 东城区| 文登市| 尉犁县| 汨罗市|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