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那些傳說
- 大明之縱橫四海
- 西鐵石
- 2228字
- 2022-06-23 08:00:00
李龍圖剛走,李龍平就來找儲世家,說了李龍圖要去英格蘭的事情。
“英格蘭,那是什么地方?”
“我也不知道。大哥說,比當年三寶太監去的麻林地還要遠,還要走上一兩個月。”
“喲,那可夠遠的。若是從南洋走,也要三個來月啊?!?
“我勸他不聽,你是長輩,勸勸他吧,別讓他去。那里人生地不熟的,都是蠻夷之地,路上都是海盜……?!?
儲世家開始的時候,還有點兒著急,琢磨了一會兒,笑了。
“龍圖的性子,越來越犟。越是勸他,越不會聽,暫且不用管他?!?
“他要是真去了怎么辦?能回來么?”
“他頭一回出洋,不知道海上的兇險。也不知道南洋那里不是什么好地方。再說了,他自己沒船,怎么去什么英格蘭?帶著貨物,誰讓他搭船?”
“等到碰幾回釘子,他自然就泄氣,老老實實跟著咱們回來?!?
“也是啊,我怎么就沒想到這個呢,還是二舅老練。”
“好好學吧,學會了都是你的?!?
“晚輩一定跟二舅好好學。”
傳來三聲鑼響,儲世家站起身。
“開伙了,跟我來,幫著分飯去。”
“好嘞?!?
儲世家和李龍平的差事,相對輕松一些,兩人就承擔了幫著打飯的差事。
來到船尾的時候,主管伙食的事頭陳長壽已經到了。
木質帆船,船上的貨物中,也有很多易燃品,所以船上忌諱用火。
為了避免火災,就在大船后面拖一條小船,廚師就在小船上生火做飯。萬一發生火災,就把小船從大船脫離,避免殃及大船。
廚師高大壯把裝著飯菜的木桶舉起來,李龍平接到甲板上,儲世家把一個個木桶搬到甲板中間。
事頭陳長壽敲了二遍鑼,船工們拿著大碗紛紛出來,陳長壽親自操勺給分飯。
白米飯,倭瓜,美人還能分到幾片腌肉,量大管飽。
這是船工們的待遇,那些搭船的乘客,就沒有這個待遇。不過也差不到那里去。飯菜都是一樣的,只是量少了一些。雖然不是隨便吃,但也餓不到哪里去。
船工們分完,就到下面的底艙給那些乘客打飯。
李龍圖坐在甲板上,正吃著飯,廚師高大壯坐到對面。
“李秀才,這伙食還吃得慣么?”
高大壯五十多歲,在船上當廚師已經三十來年,幾乎每年都去一趟南洋。
“吃得慣,味道不錯。”
“到底是讀書人會說話,給小的面子。你這個秀才,跟別人不一樣,沒有架子。連這樣的伙食,都不挑剔?!?
“什么秀才不秀才的,都是兩條腿支個肚子,上了船就是船工。大伙兒能吃的,我就能吃?!?
船上的伙食,分兩個等級。
綱首、事頭、火長、直庫四個人一等,每頓飯兩個菜,頓頓有酒。
剩下的船工,都是大鍋飯菜,三天給一頓酒。
搭船的船客跟船工同樣的大鍋飯菜,船上不供酒,要喝就喝自己帶的酒。
尋常的時候,每天兩頓飯。早飯在巳時初刻,晚飯在申時正。
若是遇上大風浪,暴雨天氣,不能做飯,有時候一兩天吃不上飯也正常。能用儲存的干糧充饑,就很不錯了。
所以,李龍圖對現在的伙食,還是滿意的。
“唉,你是秀才,考舉人當官兒多好,何必跟著咱們這些粗人出洋,受這份苦呢?!?
“為了賺大錢啊?!?
“這個錢可不好賺啊。我出洋三十來年,見過的人多了。賺錢的人不少,但是出事兒和賠錢的人,也不少?!?
“咱不說這事兒。陳大廚,你跑南洋三十來年,聽說過扶桑這個地方么?”
按照李龍圖前世的知識,扶桑很可能就是美洲的墨西哥一帶。
傳說中的殷人東渡,就是去了扶桑。
如果這個傳說真的成立,就說明早在商朝的時候,中國人就橫渡太平洋到達美洲。
美洲的印第安人,就是商朝人的后裔。
當然,關于印第安人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有說是美洲土著,有說幾萬年前,從白令海峽過去的等等。
大洋洲大陸的土著和附近島嶼上的土著,據說都是中南半島的南島人遷徙過去的。
如果這個說法成立,就說明在幾萬年前,航海技術非常落后的情況下,他們已經能夠跨越大洋,到達那里。
幾萬年前的南島人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兩三千年錢的商朝人橫跨太平洋,也不是什么高難度的事情。
李龍圖關注這個問題,是因為他將來想在美洲做文章。
如果能夠證明印第安人是商朝人的后裔,哪怕沒有什么證據,只是一些比較合理的傳說,他就有操作的余地。
“我倒是聽說過扶桑,在大海東邊。有人說是日本,有人說是耽羅,有人說是東瀛?!?
日本這個名字,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應該不是扶桑。
耽羅,就是后來的濟州島,這個已經確定,不是扶桑。
東瀛,有人說是日本,有人說是濟州島,但肯定不是扶桑。
既然弄不明白,李龍圖就暫時放棄。
“你聽說過羅斯娑這個地方么?”
“聽說過,好像三寶太監下西洋的時候,就有人去過。前些年似乎也有人去過。不過那里荒涼,沒有什么人,也沒有什么貨物?!?
“有人去過麻那里,除了見到一些吃人野人,也沒有見過別的什么東西?!?
羅斯娑,就是大洋洲,后來的澳大利亞。
麻那里,就是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
所謂的吃人野人,就是大洋洲土著居民。
高大壯的話證明,早就有中國人甚至其他人去過大洋洲大陸。并不是象后來的歷史記載那樣,是歐洲人發現了什么大洋洲。
至于庫克船長登上大洋洲大陸,即使按照歐洲人的記載,也是一百幾十年之后的事情。
“能找到去過那里的人么?或者有誰知道去那里的航路?”
“我也是聽別人說的,找不到人。你想去哪里?到那里做什么?除了野人,也沒有什么物產。叫野人吃了,可不是開玩笑的?!?
那里可不是沒有什么物產,物產多得很啊。
大洋洲與其說是個大陸,還不如說是個大島。若是能在那里當個島主,也很不錯嘛。
賣了五畝地,換來一個大洋洲,怎么看都合算。
“我不是想去那里。就是想收集一些海外奇聞。我是秀才,將來回去,寫到書里去,沒準兒還能賣錢呢?!?
“李秀才,你要是這么說,我這些年見到的,聽來的海外奇聞,那可多了。你若是愿意聽,我就給你說說?!?
“好啊,正好海上寂寞,你就給我多說說?!?
這些見聞,很可能都是有用的信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