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把得意事藏在肚子里
- 智慧反敗術(shù)(現(xiàn)代人智慧全書)
- 林可行等主編
- 1669字
- 2014-10-11 15:16:54
中國人受儒家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使人進(jìn)步,驕傲使人落后”……這樣的格言、警句多如牛毛。不僅中國如此,國外也一樣。美國科學(xué)家富蘭克林說過:“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英國哲學(xué)家斯賓塞認(rèn)為:“成功的第一個條件是真正的虛心,對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見,只要看出同真理沖突,都愿意放棄。”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說:“我從不歌頌自己;我有財產(chǎn)、有家世、我花錢慷慨,朋友們說我風(fēng)趣,可是我絕口不提這些。固然我有某些優(yōu)點,而我自己最重視的優(yōu)點,卻是我的謙虛。”可見,謙遜是我們?nèi)祟惞餐湟暤拿赖隆?
有這樣一個傳說。
愛因斯坦由于創(chuàng)立了相對論而聲名大震。一次,他九歲的小兒子問他:“爸爸,你怎么變得那么出名?你到底做了什么呀?”愛因斯坦說:“當(dāng)一只瞎眼睛甲蟲在一根彎曲的樹枝上爬行的時候,它看不見樹枝是彎的。我碰巧看出了那甲蟲所沒有看出的事情。”
謙虛不僅是成功的要素,謙遜與內(nèi)心的平靜也是緊密相連的。我們越不在眾人面前顯示自己,就越容易獲得內(nèi)心的寧靜。
顯示自己是一個危險的、十分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它會使你把大量精力放在顯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試圖讓他人信服你的個人價值方面。而夸夸其談、自吹自擂通常會使你驕傲自滿,把榮譽當(dāng)作自我欣賞的裝飾品,沖淡你的成就或在你引以為自豪的東西上的肯定錯誤的感覺。其實,自高自大、自傲也是缺乏包容心的一種表現(xiàn)。一個人如果稍稍有一點可憐的成就,于是耳朵就不靈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會走了,因為他開始自我膨脹、發(fā)燒了:自以為寫了兩篇文章就成了作家,演了兩部電影就成了電影明星,唱了兩首歌就成了歌星……個人的成就再偉大,也只是相對于個人而言;在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宇宙之中,沒有什么不是渺小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你不應(yīng)該過于看重它,因為它已成為你的歷史——把握好現(xiàn)在才是重要的。不要留戀你的影子——哪怕它很輝煌,它畢竟只是虛無縹緲的影子而已。要知道,當(dāng)你望著你的影子依依不舍的時候,你正好背離了照亮你的太陽。
或許,你所自鳴得意的事,正好是受人奚落的短處,那不陷入奇恥大辱、落為笑柄的尷尬?就好像口袋里裝著一瓶麝香的人,不會到十字街頭去叫嚷讓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口袋里的東西,因為他身后飄出的香味已說明了一切。智者是決不會濫用優(yōu)點和榮譽的,他不會等待著去享受榮譽,他會繼續(xù)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去做的事。正如俄國科學(xué)家巴甫洛夫所諄諄告誡的:“決不要陷于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yīng)該同意的場合固執(zhí)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誼的幫助;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方面的準(zhǔn)繩。同時,驕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喜歡見那些依附他的人或諂媚他的人,他對于那些以德性受人稱贊的人會心懷嫉恨的。結(jié)果,他就會失去內(nèi)心的寧靜,以至于由一個愚人變成一個狂人。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與此情況剛好相反,你越少刻意尋求贊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你卻會獲得越多的贊同和欣賞。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更留心那些內(nèi)向、自信、不隨時隨地表現(xiàn)自己的正確與成績的人。大部分人都喜歡那些不自夸的、謙遜的人,他們總把自己藏在內(nèi)心,而不是表現(xiàn)為自我主義。
當(dāng)然,真正學(xué)會謙遜是需要實踐的。這是件很美的事,因為你在平靜輕松的感覺中會立即獲得內(nèi)心的充實。如果你的確有機會自夸,那么,嘗試著去盡力抑制住這一欲望吧,那將使你受益無窮。
有一位朋友對于謙遜曾經(jīng)有過深刻的體驗。在被提職后的幾天里,他與朋友聚了一次。朋友們尚不知他提升的消息,他很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大家。而且,他與另一個朋友都是被提升的候選人。同為候選人,他和這個朋友之間當(dāng)然有些競爭,現(xiàn)在的結(jié)果是他得到了提升,所以他極想向大家宣稱自己被提升而那位朋友沒有。可話到嘴邊,他隱隱覺得有個聲音在說:“不,千萬別說!”于是他只淡淡地笑了一下,只告訴大家自己被提職,沒有提及另一個朋友未被提升之事。那時,他感到從未有過的平靜與自豪:他沒有自夸,卻享受了成功的喜悅。他的內(nèi)心亦從謙遜中得到了更多的充實,得到更多人的贊美——而不是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