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50197-2015 煤炭工業露天礦設計規范
- 中國煤炭建設協會勘察設計委員會 中煤科工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編
- 2523字
- 2022-07-12 17:18:12
2.2 資源/儲量
2.2.1 露天煤礦初步可行性研究,應以評審備案的礦田詳查或勘探地質報告為依據;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應以評審備案的礦田勘探地質報告為依據,設計應對勘探程度、資源可靠性、煤質條件、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及經濟意義作出評價并提出建議。
地質勘探資料是設計的重要依據,本條是依據國家基本建設程序、現行國家標準《煤炭工業露天礦工程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編制標準》GB/T50552—2010第3.1.1條和現行行業標準《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DZ/T0215有關規定制定的。
地質風險是煤礦建設中的最大風險,過去我國由于管理體制的原因,規定的地質勘探程度偏低。很多工程項目不得不進行多次“補充勘探”和“最終勘探”。為防止上述問題,設計對地質報告和開采技術條件進行評價是必要的。
2.2.2 露天煤礦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應分別根據礦田詳查或勘探地質報告提供的“推斷的”、“控制的”和“探明的”資源量,按國家現行標準《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 17766及《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DZ/T0215劃分露天煤礦資源/儲量類型,并分別計算露天煤礦地質資源量、露天煤礦工業資源/儲量、露天煤礦設計資源/儲量、露天煤礦設計可采儲量和可采原煤量或毛煤量。
本次修訂根據實施反饋意見,增加露天煤礦設計資源/儲量內容,增加理由是以前露天開采境界是以勘探界作為深部界,再按設計的穩定邊坡角上推確定地表境界,這樣不存在留邊幫煤柱問題。現在國土資源部門制定勘探權界和采礦權界時均以地表為界,再按設計的穩定邊坡角下推確定深部境界,為此出現邊幫煤柱,所以本次修訂增加露天煤礦設計資源/儲量內容。
本條規定四個資源/儲量的意義如下:
(1)露天煤礦地質資源量:地質勘探報告所提供的適于露天開采查明的礦區煤炭資源量(包括探明的、控制的、推斷的內蘊經濟的資源量)。該資源量僅經過概略研究,未經過初步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未按經濟意義劃分出類型。其所表達的是礦田地質勘查程度和煤炭資源量賦存程度的總體概念。
(2)露天煤礦工業資源/儲量:露天煤礦地質資源量經可行性評價后,其經濟意義在邊際經濟及以上的基礎儲量和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數之和。
將邊際經濟的基礎儲量和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的大部分劃入工業資源/儲量的主要理由為:
1)邊際經濟的基礎儲量,其勘查程度已達到詳查或勘探程度,而經濟意義雖在初步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當時是不經濟的,但接近盈虧平衡點;
2)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其勘查程度只達到了普查程度,估算的資源量可信度低,還不能通過可行性評價按經濟意義劃分類型,但其經濟意義介于經濟至次邊際經濟的范圍內,如不計入或全部計入,均不能全面地反映露天煤礦工業資源/儲量的實際,同時還應考慮到,在一般情況下推斷的內蘊經濟的資源量,經過進一步勘查和可行性評價,其經濟意義在邊際經濟及以上的基礎儲量所占比例,和控制的、探明的內蘊經濟的資源量按經濟意義分類出的基礎儲量所占比例不會相差太大。鑒于上述情況,將推斷的內蘊經濟的資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數納入露天煤礦工業資源/儲量中。
(3)露天煤礦設計資源/儲量:工業資源/儲量減去各邊幫煤柱、河道煤柱和地面建(構)筑物下煤柱損失量。
(4)露天煤礦設計可采儲量:露天煤礦設計資源/儲量減去采區過渡時端幫煤柱煤量后,乘以煤層采出率。
本次修訂將“回采率”改為“煤層采出率”。
關于推斷的資源量333可信度系數取值問題:推斷的資源量333,勘查程度屬普查,地質構造和煤層賦存條件、開采技術條件等尚未查明,還不能對其按經濟意義分出類型,而詳查和勘探階段提交的推斷的資源量333,占露天煤礦總資源量比例較大,如不加分析把推斷的資源量333的可信度系數取值過大,則工業資源/儲量可能偏離實際較多,導致計算的露天煤礦可采儲量偏大;如果可信度系數取值過小,則造成露天煤礦可采儲量過少,以致造成露天煤礦設計生產能力論證的不合理性。
根據上述分析和以往設計經驗,并考慮地質勘查情況,認為在詳查和勘探階段提交的推斷的資源量333中,有80%~90%達到邊際經濟及以上的基礎儲量是可以成立的,故可信度系數取0.8~0.9。地質構造簡單、煤層賦存穩定的露天煤礦取0.9;地質構造復雜、煤層賦存不穩定的露天煤礦取0.8。
2.2.3 煤層的選采原則應根據煤層厚度、傾角,臺階劃分,工作線推進方向,技術裝備,開采方法和用戶對煤質要求等因素確定。一般情況可計算煤層頂、底板分采和煤與夾矸層分采時的損失,可不計煤層頂、底板處巖石混入。
煤層的選采原則是指設計確定的最低選采厚度、開采損失及矸石混入指標,具體內容如下:
(1)最低選采厚度。
(2)開采損失:
1)煤層和頂、底板分采時的損失;
2)煤和夾矸層分采的損失;
3)開采過程的其他損失。
(3)矸石混入:
1)煤和頂、底板分采時的巖石混入;
2)夾矸層分采時的混入;
3)厚度小于最低選采厚度的夾矸層混入。為提高煤質,減少矸石混入,一般情況只考慮開采損失,不計煤層頂、底板巖石混入。
2.2.4 煤層采出率應根據煤層賦存條件和設計選用的開采方法、設備類型等,對各可采煤層分別確定,并應符合表2.2.4的規定。
表2.2.4 煤層采出率指標(%)

注:1 近水平煤層,煤層傾角<5°;
2 緩傾斜煤層,煤層傾角5°~10°;
3 傾斜煤層,煤層傾角10°~45°;
4 急傾斜煤層,煤層傾角>45°。
本條是根據實施反饋意見增加的。煤層采出率是露天礦生產的一項重要指標,煤層采出率與煤層厚度、傾角等賦存條件相關,也與選采方法、設備類型有關。從節能減排角度考慮,應盡量提高煤層采出率。本條煤層采出率指標是根據對設計和生產露天礦的統計結果制定的。
2.2.5 設計開采地段內探明的、控制的資源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露天礦田詳查階段控制的資源量宜占總資源量的20%~30%;
2 露天礦田勘探階段,先期開采地段探明的和控制的資源儲量應達到表2.2.5規定的百分比。
表2.2.5 先期開采地段探明的和控制的資源儲量的百分比(%)

為保證露天煤礦建設投資的可靠性,本條根據現行行業標準《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DZ/T0215的有關規定制定了相應資源/儲量的比例。
2.2.6 露天煤礦的剝離量,應包括開采境界內剝離土巖和煤層組內大于最低選采厚度的層間夾矸層。對小于最低選采厚度的獨立分煤層,沒有使用價值的風化煤和劣質煤以及開采損失的煤量等,均應計入剝離量。
因為剝離量是露天煤礦的一個基本指標,為統一標準,所以有必要加以規定。
- GB/T 50938-2013 石油化工鋼制低溫儲罐技術規范
- GB 50542-2009 石油化工廠區管線綜合技術規范
- GB 51078-2015 煤炭礦井設計防火規范
- GB 51058-2014 精神專科醫院建筑設計規范
- GB 50957-2013 生物液體燃料工廠設計規范
- 高壓直流換流站接入系統設計內容深度規定(英文版)
- GB/T 50931-2013 醫藥工程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編制標準
- GB 50872-2014 水電工程設計防火規范
- GB/T 50623-2010 用戶電話交換系統工程驗收規范
- SH/T3098-2011石油化工塔器設計規范(英文版)
- GB/T 51089-2015 針織設備工程安裝與質量驗收規范
- GB/T 50062-2008 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
- GB 50341-2014 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油罐設計規范
- GB 50486-2009 鋼鐵廠工業爐設計規范
- GB 51115-2015 固相縮聚工廠設計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