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兩種股權架構的總結
通過李老板案例,我們會發現,其實股權架構僅僅是工具,工具無所謂好壞,適合的就是最好的。股東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把被投資公司當成豬來養,我們稱之為“養豬型股東”;另一種把被投資公司當成兒子來養,我們稱之為“養兒型股東”。
1.養豬型股東
一位企業家曾和我說:“我絕對不會和被投資公司‘談戀愛’,因為一旦愛上公司了,就舍不得賣了。”也就是說,這位企業家把公司當成豬,買的時候公司是小豬,養肥了賣大豬賺錢。如果把被投資公司當豬養,計劃未來轉讓套現,顯然個人持股直接架構是更優的選擇。
2.養兒型股東
我們平時遇到更多的是另外一類股東。很多企業家不僅往公司投入金錢,還投入心血、時間、人脈、資源,因為投入的太多,他們往往會愛上這家公司,以至于不舍得賣掉。這類股東把被投資公司當成兒子來養,他們希望公司可以成為百年老店,未來有一天自己不做了,也會后繼有人傳承下去。如果是這類養兒型股東,他們不計劃賣股權,投資收益來源于哪里呢?答:股息紅利。因此這類股東顯然更適合采用持股公司間接架構。
如果你想設立一家公司,是搭建個人持股直接架構好呢,還是持股公司間接架構好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于你的持股目的是賣股套現還是長期持有。這個持股目的,我稱之為“股權戰略”。如果股權戰略為長期持有,可以考慮搭建持股公司間接架構;如果股權戰略為賣股套現,可以考慮搭建個人持股直接架構(見圖2-6)。

圖2-6 股權架構取決于股權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