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人生的86堂人際交往課
- 陳文琴
- 1615字
- 2022-06-17 19:37:59
如何克服交往中的害羞心理
害羞通常是指在他人面前感到不好意思或難為情。主要表現為臉紅、心跳加速、局促不安、不敢抬頭看人等。
害羞的人,在生活中,因為不敢和人接觸,變得越來越孤單,也越來越沉默;在工作中,因為羞于和同事溝通,不敢對上級表達自己的意見,從而讓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和復雜。而且害羞的人大多非常敏感,心細如發,表面越是安靜沉默,內心活動便越豐富,對事情往往容易做出過度的解讀,或者鉆牛角尖。
張女士已年過三十,早已成家,并且有了孩子,可還是害羞得像個初入社會的小姑娘。
據她自己說,從小到大,在人多的場合,她都不敢多說話,因為一開口就臉紅,怕自己講的話引人發笑。路上碰到熟人跟自己打招呼,也會臉紅,手足無措,不知道要回些什么話,怕讓人看出自己的窘迫,所以經常故意撇開視線,當作沒看到對方。久而久之,她在大家眼里便成了個“目中無人”的人,沒有人愿意和她交朋友,生活過得越來越孤單。
后來,她結婚了。她以為自己結婚后,有了孩子,會為了家庭和孩子而變得開朗起來。可事與愿違,她平時不敢帶孩子出門玩,不好意思和同為寶媽的人聊天,害怕自己說的話對方不理會,很尷尬,只好天天待在家里,不得已才匆匆下樓一趟。孩子因為跟著媽媽,極少與外界接觸,也變得沉默孤僻,偶爾出門見到生人就害怕。
張女士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這才動了咨詢心理醫生的念頭。
害羞是人的天性。年少時的害羞,是青春的符號,是初入社會時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又忐忑的心情,這種害羞淳樸又美好。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的責任、社會的責任越來越重,過度的害羞便會制約自身的成長。比如,對外人的眼光過于在意,時刻注意外人對自己的評價,對自身的言談舉止十分重視都是過度害羞的表現。
長期如此,便會更加拒絕與人接觸,抗拒和陌生人交談,由此造成的心理障礙,不僅影響自己,也影響家人。就像案例中的張女士,她或許可以忍受害羞給自己帶來的不利影響,但由此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時,便不得不做出改變,來克服自己的害羞心理了。
對于害羞心理比較嚴重的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梳理。
1.正確認識自我,過度害羞是一種心理障礙。
害羞并非突然出現的,而是受性格、家庭環境、外部因素等長期影響而形成的。過度的害羞并非正常現象,而是一種影響正常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
認清自己的害羞,勇敢面對自己的害羞,大方承認自己的害羞,自然地與人接觸,便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充實自己,和興趣愛好相同的人在一起。
害羞的人不管是面對熟悉的人還是陌生人,都會感到局促不安。很多時候,他們是因為不知道應該和對方說些什么,以緩解冷場的尷尬。那不如從自己擅長的方面入手,找到和自己興趣愛好相同的人。共同的話題,可以迅速為彼此破冰,使雙方暢快交流。
3.與人接觸前,充分了解對方,做足心理建設。
如果是面臨一場無法回避的會面,與其害羞誤事,不如勇敢面對。
會面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對方的性格、喜好等,準備一些對方感興趣的話題,避免冷場尷尬。暗自演練將會和對方產生的話語交流,甚至可以學習一些幽默的語言,為雙方創造輕松的氣氛。只要順利進入交談階段,害羞的心理自然會慢慢消散。
4.挑戰自己,參加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最能考驗害羞的人。在集體活動中,一個人能同時與幾十個人甚至幾百個人產生交集,可是滿眼全是陌生人。
害羞的人喜歡安靜地站在角落里,觀察其他人的行為、語言。顯然,具有類似行為的人,很大概率也是屬于害羞的類型,可以從這些人入手,從一些簡單的打招呼或是小求助開始。只要打開話題,眾人中,你們便成了彼此互相依賴的存在,能迅速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5.學點身體語言,為形象加分。
特別是神情、體態上的不同表現,會給對方帶來不一樣的判斷。
一個弓著背、低著頭、神情猥瑣的人,和一個抬頭挺胸、目光堅定、面帶自信微笑的人給人的印象有著天壤之別。即便兩個人都不愛說話,但前者通常會被認為不自信、害羞,而后者卻會讓人覺得沉穩、自信、有內涵,自然也能得到更多人善意的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