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人生的86堂人際交往課
- 陳文琴
- 1157字
- 2022-06-17 19:38:03
聽懂話外之意,別被自己的耳朵欺騙
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經常會因為某些原因,不想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許是由于不好意思,或許是為了照顧對方的情面,話說得比較委婉,這就需要傾聽者根據說話者給出的信息,以及實際的語境情況來判斷他們的言外之意了。
但實際上,很多人往往只關注耳朵聽到的表面意思,容易忽略那些言外之意,產生了誤解,也鬧了不少笑話和矛盾。所以,與人交往的時候,僅僅了解對方言談中的表面意思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去思考這些言語背后隱藏的一些信息。
小李剛參加工作不久,在職場關系上,還比較懵懂。這不,上司馬上就給他上了一課。
臨近國慶假期,已經憧憬假期很久的小李早早便做了安排。放假前一天,不僅小李,整個辦公室的同事都有些心不在焉,大家想著假期,都有些興奮。
突然,上司走了進來,環視了一周,看起來似乎有點不悅,不過正沉浸在興奮中的小李壓根就沒有察覺。
接著,上司輕描淡寫地對大家說了一句:“節后總部派人來檢查工作,做好了可以不用來,沒做好的自己安排。”說完便離開了。
小李想了想,既然是自己安排,那還是按原計劃進行,而且工作早就做完了。
第二天,小李睡了個大懶覺,起床后約了朋友去外面吃飯,一直到下午回家才看了一眼工作群,發現大多數同事都在線。小李心里咯噔一下,頓時有了不好的感覺。于是他私下問了個同事才知道,上司昨天的意思可不是要給大家放假的,而是要把工作收拾完美應付總部檢查。只是說得比較委婉,誰知小李完全沒注意“話外之意”,一點都沒聽出來。
作為新員工,對工作環境和上司的說話方式還不熟悉,便要多留一份心。上司說的話,要多加揣摩,特別是上司沒有明確說出意思時,更要多看多問,免得發生小李這么尷尬的事情。
不僅在職場中,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也要多留一份心。有的人說話直爽,有什么說什么,自然不用過度解讀;有的人就喜歡說一半留一半,點到為止,或是喜歡使用反語,這都與個人的性格有關,也與交流時的語境有關,傾聽者要多留一份心。
如何讓自己在與人溝通時更加敏銳,聽懂對方的話外之意呢,可以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1.揣摩語言。
漢語博大精深,由此形成的表達方式也多姿多彩。再加上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成長環境不同,導致了說話習慣也不同,比如初次見面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就很容易因溝通歧義而產生矛盾。還有老一輩和小一輩就有一些詞語用法上的代溝。交際中需要揣摩對方的說話習慣,再做出判斷。
2.觀察非語言暗示。
非語言暗示,包含情緒上的起伏,開心時和悲傷時,同樣的話就說出了不同的意思。語氣語調的變化,面部微表情的變化,比如眨眼暗示;肢體語言的暗示,比如手勢腳勢。這些非語言暗示能更清楚地表達對方的真實意思。
3.大膽反問或求證。
如果感覺到對方表達的意思不夠明確,或是揣摩不出其他意思,也可以當面向對方求證。比如用疑問的語氣直接復述對方的話,或是說出自己的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