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堅守扶貧一線 為民寫忠誠
——記夏邑縣科協駐郭莊農貿區前王樓村第一書記楊仕勤

楊仕勤打電話核實貧困戶相關信息。

腳下有泥,心中有光。在中原大地這場脫貧攻堅戰役中,有一名扶貧“老干部”——52歲的夏邑縣科協黨組成員、主任科員楊仕勤。自2016年6月擔任駐夏邑縣郭莊農貿區前王樓村第一書記以來,他和全國千千萬萬的扶貧干部一樣,駐守扶貧一線,用真心真情助力脫貧戶脫貧,幫助貧困戶摘掉“窮帽子”,共建幸福新生活。在脫貧攻堅收官關鍵時刻,他謝絕醫生的住院要求,帶著嚴重的腿傷,拄著拐杖,毅然奔走在扶貧路上,用一名老共產黨員的忠誠書寫了一曲輕傷不下火線的贊歌。

放棄休養 拄著拐杖去扶貧

2017年10月28日上午,楊仕勤像往常一樣,騎著電動自行車在去拜訪貧困戶的路上,突然被一輛汽車撞倒,導致右腿骨折。住院期間,他天天掛念村里的大小事情。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勸阻,右腿骨折不到百天,他就拄著雙拐出現在村里,走訪群眾、記錄扶貧日志、查勘扶貧車間建設……帶領著駐村工作隊隊員又開始了扶貧工作。

輕傷不下火線。楊仕勤忍受病痛,每天穿梭在前王樓村,堅守扶貧一線,盡心盡責工作。他的身影讓人動容,村民看在眼中,恩情銘記在心。“雖然受了傷,但我不愿意脫離自己的工作崗位,出院后未曾請過一天假,這是自己的責任,就應該這樣做。”這個拄著雙拐的五旬漢子,與駐村工作隊隊員不停地奔走在前王樓村的脫貧路上。

駐村扶貧之路,枯燥艱苦,瑣碎又焦心。前王樓村位于郭莊農貿區西北3公里,是郭莊農貿區扶貧開發重點貧困村之一。經濟、環境、衛生不理想,經濟基礎較差,集體經濟基本為零。該村貧困戶較多,村組織凝聚力不強。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53戶740人,農業結構單一,扶貧任務重。近年來,楊仕勤和駐村工作隊隊員群策群力,積極奔走,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精準施策,25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有250戶脫貧,740人全員參與農村醫療保險,適齡兒童全部就學并享受相關幫扶政策,杜絕因貧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的情況發生,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

加強支部建設 幫助村民解難題

“一個村的發展,沒有組織,沒有領導,都是空談。”楊仕勤說。楊仕勤從健全“村兩委”入手,不斷完善村“兩委”建設及工作運行機制,推行村級組織的黨務事務政務財務公開,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完善了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完善了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同時,扎實推進硬件建設,改善貧困群眾居住環境。

在楊仕勤的帶領和努力下投資350萬元,建設占地15畝500千瓦光伏發電1處;加強基本農田建設,新打機井15眼,擴大了農作物灌溉面積;新修生產橋5座,改善了農業發展條件;修建了下水道,安裝了路燈,方便了村民出行;新建村小學教學樓1棟,改善了農村辦學條件;先后修建了休閑廣場、籃球場、黨員活動室及各類健身路徑等;組織、督促農民綠化庭院,硬化村道7.49公里,綠化美化了村莊;堅持推進廁所革命,推廣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清潔工作落實到每位保潔人員,實行責任制,責任到人,狠抓衛生死角整治,徹底清除各類垃圾,創建了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

“為了實現科技服務、專家服務在前王樓村全覆蓋,引導優質科技資源和服務向村集聚,大幅提高村民科學素質和生產技能,確保貧困戶在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掉隊,必須靠宣傳統一大家的思想。”楊仕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實際工作中,他做到了五件事:一是認真研讀國家以及省市縣下發的扶貧政策,做到扶貧政策入心入腦;二是帶頭講解好扶貧政策,并要求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兩委”成員,都要逐條逐句地學習宣傳扶貧政策;三是逐戶宣傳好扶貧政策,并做到以入戶核查及征求意見為契機,與村民當面交流溝通,根據每戶的實際情況將扶貧政策宣傳到戶,清楚自己能享受哪些扶貧政策;四是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工作,駐村工作隊隊員都加入村民所在的微信群,在微信群里和村民溝通交流,利用新媒體進一步宣傳扶貧政策,并將扶貧工作中的好辦法、好典型分享給村民,鼓舞村民打贏扶貧攻堅的士氣和決心,確保永不返貧;五是利用廣播宣傳,廣播傳播區域覆蓋全村,宣傳黨的扶貧濟困奔小康的好政策,不斷增強廣大村民共克時艱的合力。

楊仕勤(右一)與縣科協領導,村“兩委”干部一起座談。

楊仕勤(右一)走訪貧困戶,落實扶貧政策。

擼起袖子 帶領村民奔小康

前王樓村經濟基礎較差,集體經濟基本為零,農業生產效益不佳。為了找到合適的脫貧項目,楊仕勤利用前王樓村鄰近縣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開展蔬菜基地開發建設,發展現代農業,開發小麥、西瓜、白菜一年三熟高產高效的農產品種植面積1500多畝。開展廢舊坑塘改造,新建生豬養殖場1個,發展生態養殖業,不斷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政府投資50萬,社會力量投資120萬,建成北蟲草生產基地,每年為投資者和集體增加收入50余萬元。

聘請有關專家定期開展科技培訓和涉農政策宣講。開辦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村民致富帶頭人,重點對村組干部、專業農戶、協會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骨干等進行職業教育。利用遠程教育和現場教育相結合,開展科技培訓入戶、技術服務入戶、農業信息入戶、物化補貼入戶、農業機械入戶等活動,提高廣大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截至目前,前王樓村新建水泥道路7.49公里,實現全村全部通自來水,完成電網改造升級。完成危房改造74戶,實現貧困人口居住無風險。教育資助貧困生(含學前教育)230人次,建成標準化村級衛生室136平方米,100%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健康體檢。省市縣投資安裝科普大屏1座,貧困戶全部安裝有線或數字電視。完成全村垃圾填埋場、雜物堆放場、標準公廁和亮化、美化等環境綜合整治。

楊仕勤(右一)深入田間地頭,與貧困戶交流談心。

修建下水道,安裝路燈,按照“改水、改電、改廁、改圈、改廚、改院、增加必要的生活工具”內容,貧困戶全部完成“六改一增”。建成1000平方米扶貧車間,安排貧困戶20余戶上崗就業。辦理小額貼息貸款、朝夕工程貸款11批、161人次,發放資金622萬元。所有貧困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經過4年多的努力和一系列扶貧措施多管齊下,如今的前王樓村徹底拔去了“窮根”。生活環境的改變和居住條件的改善,讓村民感受到了實惠。“我認為,一名黨員必須俯下身子,用‘繡花’的功夫,到群眾中去,全面了解困難群眾的疾苦,想盡辦法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楊仕勤說,他將牢記使命,勇擔責任,繼續帶領全村群眾勤勞奮進,全力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繼續帶領全村群眾昂首闊步奔走在幸福小康的大道上。

(原文刊登于2020年10月9日《河南科技報》A6版 作者:張洪彬、常建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川县| 佳木斯市| 天水市| 郧西县| 通城县| 渝北区| 华安县| 宁化县| 峡江县| 鸡东县| 阿鲁科尔沁旗| 玛沁县| 慈利县| 宝坻区| 高碑店市| 普洱| 什邡市| 淮阳县| 永寿县| 张家口市| 大新县| 措勤县| 文水县| 威海市| 宝鸡市| 徐州市| 饶平县| 木里| 大渡口区| 敦煌市| 镇赉县| 马尔康县| 石柱| 河间市| 桦甸市| 石首市| 邵东县| 荣昌县| 马边| 五寨县|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