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雪下了兩天,整個北海新村銀裝素裹,男女營挑選的五百新村環衛工,將大街小巷的積雪打掃得干干凈凈。
北大街的集市更是人山人海,年貨買賣熱鬧非凡,濃濃的年味,昭示著崇禎二年即將到來。
四季園的樹木都用草簾子包裹樹干,并搭上支架防止樹木被風吹倒,各種花卉用草簾子搭起小草屋,用草繩和土坯固定。
前大殿是九斤的書房和議事場所,殿內已經完工,地籠壁爐日夜不熄,屋內已感覺不到濕氣。
北側大殿雕梁畫棟,殿內各種房間十多個,每間都有不同功能。
這宅子雖然有些不倫不類,但好歹是九斤用心打造的,石料磚瓦木材,都是運來的普通材料,與村里房屋唯一的區別就是高大些。
若是來的客人住宿,可以去西河鎮或者山上的道觀。
能忍耐海風的,還可以住到六師兄的望海樓客棧。
六師兄劉凱辭去琉璃坊的差事,在新村建起了三層高的客棧,起名望海樓,專心做他喜歡的廚子事業。
這天,九斤在村公所正與劉全下棋,巴彥背著個身穿團練營傳信兵服飾的人跑進院子。
“少爺,少爺,蔡興派的人送信兒,到南大門暈倒了。”
九斤接過送信兵,放在椅子上,搭脈未發現其他發現疲累所致,對巴彥說:“拿碗熱米酒,加點姜末。”
傳信兵醒來,無力說話,指指肋下信筒,很快打起鼾聲沉沉睡去。
傳信兵都是馬術、體格俱佳的人擔任,幾天幾夜不睡,也是常有的事。
累成這樣,應該是用了驛站的馬。
驛站的馬大多是馱馬,拉犁耕地行,速度耐力基本沒有。
一路上這傳信兵不知道折騰了多久,好歹把信送到了。
九斤打開信札大吃一驚,上面寫著:大師姑失蹤,后面寫了到京后的種種瑣事,落款是沈江維,蔡興,張彥。
想了會兒,九斤才記起這張彥是師祖張柊的第五個徒弟,在京城一座道觀里做主持。
看看信札的落款,是四天前,若再加上他們先尋找,最后決定寫信的時間,大師姑至少失蹤已經是六天了。
大師姑本身劍法不俗,身邊又有六個弟子護衛,更有蔡興和百人隊的團練兵。
這些團練兵排兵布陣不行,但個個都是悍不懼死的亡命徒,是從這十幾萬難民中精挑細選的。
信上說失蹤,沒有打斗痕跡,也未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只能說大師姑本身要離開,或是被認識的人引走。
大師姑進京是為九斤的婚事奔波,即便有更重要的事,也會做好交代,不會悄無聲息的離開。
這就只剩一個可能,大師姑被劫持了。
九斤收好信札,吩咐人將送信兵抬下去休息,對劉全說道:“這幾天我得去趟京城,晚上準備艘船,將我送至津門,遼東那里還有多久才能開航?”
“年前就能走一趟,新任督師也是熟人,不反對商路往來,只是沒有參股,讓各家都有些不放心。”
“那就把規模壓縮些,每次不超過三艘船就是,另外,你找個借口,盡可能少回去。”
“有數,放心吧,晚間幾點出發?”
“我要先回趟牛頭山,兩個時辰后吧。”
九斤又召來王吉常義包磊等人做了安排,府衙層面按常例走動,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源源不斷的難民。
好在馬隊已形成規模,各村也有聯防隊,真要有鳩占鵲巢之事,沒個幾萬大軍,甭想占領北海新村。
回到牛頭山,九斤將信件給兩位師姑,二師姑說:“師姐并無仇家,此番掛單的道觀有些來頭,那里是歷代宮中嬪妃的修行之地,看守森嚴。
在那里失蹤,應該是被人挾持,到底會有何目的,現在難說。”
說著看了眼三師姑靜月,靜月笑道:“有啥不能說的,我來說。”
三師姑看著九斤:“你大師姑失蹤,十有八九與你大師姐文若有關。
文若本是宮女,十八年前逃出宮門,拜入你大師姑門下,這么多年過去了,咱們都以為這事兒不再有人惦記,看來是想當然啦。”
九斤問:“師姑的意思,這是朝廷出手,密捕了大師姑?”
“不像,若是朝廷廠衛,大可來山上拿人,應該是那些見不得光的勢力所為。”
九斤沒心情猜謎,沉吟道:“我大師姐那里先瞞著,過完年,北海道觀建成,師姑和師姐都到那邊去,那里是安全的。”
交代完,九斤去野狼谷召喚金毛,帶上龍吟劍,與巴彥回到北海碼頭。
兩人一獸,兩匹馬一頭牛登上海滄船,迎著北風駛向大海深處。
天亮時,海滄船停在津門南六十里,一處蘆葦蕩深處的碼頭。
這里聚集了上千戶流民,都是各衛堡逃離的軍戶,平時干著裝船卸船的活計,沒活的時候開墾些土地,好歹也能湊合著溫飽。
九斤一路打聽,在月上枝頭時,趕到了方山縣西北三十里的山坳里,一個叫沙窩村的小村莊。
這種流民自發成立的村子,在京師周邊山坳里比比皆是,沙窩村的特別之處,是村民大多是無名白。
一些在藩王或宮中有些收入的宦官,陸陸續續捐助些銀糧,建起了這個村子,收攏那些等待入職的凈身之人。
平時種田,有空缺隨時補缺,大多是隨監軍四處奔波,死了活該,僥幸活下來就回到沙窩村。
九斤曾聽老狗說起這個地方,沒有外人出入,可囤幾千兵馬,現在沒有兵馬可囤,只有蔡興的百人隊駐扎此地。
當九斤踏著封凍的永定河來到岸邊,蔡興等人單膝跪地請罪。
九斤跳下馬說:“此番事情頗多蹊蹺,和你們職責沒什么關聯,都起來吧。”
眾人起身,神情都變得輕松許多,九斤問:“沈叔何在?”
蔡興說:“他住在惠安伯府,那里已經加強戒備,沒再發生襲擊之事。”
“沈叔竟然遇到襲擊?”
“是,沈叔原本住在張彥道長的妙峰觀,那天早上一起前往靜月觀接大師姑,由十名道家子弟隨扈。
在離西山七里的桃花峪遭到蒙面人的襲擊,若不是十名道人劍陣穩固,沈大人那天就危險了。”
“襲擊者有多少人?”
“三十多人,據張道長說,那些人身手不錯,只是從四下亂攻,沒有章法。
在被劍陣連斬六人后,其他人選擇撤離,順天府拉走了遺骸,查證后發現都是朝廷通緝的要犯。”
兩人說著話,來到沙窩村西面的一處臨時營地,北海新村的一百團練兵,已經在此扎營近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