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測中國經濟:名家論改革
- 張銀平主編
- 955字
- 2022-06-13 13:08:40
從“三個賽跑”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緊迫性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功地由低收入國家跨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下一個30年,中國將從上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邁進。顯然,用于向中等收入發展水平邁進的原有增長機制不可復制,用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改革開放模式也不可照搬。首先,同過去30年相比,今后我國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邁進,所實現的發展目標要比向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邁進的目標高得多、難得多。從低收入水平發展到中等收入水平,主要目標是消除貧困,解決溫飽,實現社會的全面小康;而從中等收入水平發展到高收入水平,主要目標是讓人民生活富裕起來,最終實現強國富民。毫無疑問,治窮解決溫飽的辦法相對容易,致富強國的辦法難度較大。而且,像中國這樣的一個國家,如果不靠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僅靠發展是難以實現強國富民的。
其次,同改革開放初期相比,當前和今后,我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遇到的阻力要大得多。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各個階層幾乎一樣窮,工人、農民沒飯吃,精英群體缺乏上升通道,大家都渴望改革開放,一旦推出改革舉措,大都會積極響應,改革的阻力小、成本低。到了今天,中國社會階層已經分化,城鄉、地區以及群體之間的收入和財富差距明顯擴大。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一些團體甚至個人利用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改革機會,獲得了比他人或團體多得多的利益,當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獲得的利益足夠大的時候,他們的改革意愿下降,甚至還打著改革的旗號,強化部門利益,阻礙改革的繼續推進。因此在新的時期,我們如何破除阻力,甚至化阻力為動力,推進改革開放,是需要超凡的智慧和高超技巧的。
再次,同過去相比,今天的改革開放已進入深水區,進一步改革開放遇到的困難更多、風險更高、成本更大。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體制改革領域,容易改革的都改完了,剩下的幾乎都是不得不改而又難以改革的項目。甚至有些改革項目涉及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只有通過調整現存利益結構,犧牲既得利益集團,才能實現改革發展目標。因此,面對困難多、風險高、成本大的改革,改得好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改不好將危及社會穩定。
就目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改革開放不但困難多、風險高、成本大,而且時間緊迫。至少要在以下三個方面與時間賽跑,如果我們的改革開放能夠跑過時間,我們將能獲得發展的主動權,否則將喪失重大歷史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