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20幾歲時的機會最寶貴(1)
- 20幾歲,決定男人是否有錢
- 陳泰先
- 5469字
- 2014-10-09 14:44:47
機會與20幾歲年輕人的發展休戚相關。20幾歲時的機會最寶貴。如果你能在20幾歲抓住機會上路,那么你的發展速度要遠遠超過30幾歲、40幾歲。不要讓機會的價值被年齡增長的劣勢所抵消。一旦有了機會,你可以付出20幾歲的全部激情,你一定會在30歲之前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千萬不要因為年輕氣盛,好高騖遠而忽視機會。
1.抓住機會,20幾歲你沒有發牢騷的資本
處于20幾歲的年輕人,剛進入社會,你的資本還很少,不要整日怨天尤人。你只有不斷地努力,為機會的到來做好準備,為你的成功增加籌碼,才能有一番作為。
常聽人們這樣說:“某某有什么了不起!他還不是運氣好,才坐到今天的位置。”“某某那兩下子,也不見得比我高明多少,但人家有個好靠山,人事關系好,所以升得比誰都快。”
這兩種說法,幾乎都完全否定了別人的才能,認定人海浮沉,全憑運氣和關系。如果這話出自中年以上人的口里,表示他對世事的感慨,對一生不得志的一點點牢騷,尚情有可原,但如果是出自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之口,則必須警惕,因為這一念之差,很可能葬送你整個人生的光明前途。
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嚇唬20幾歲的年輕人,而是人生的必然之理。對于剛入社會的20幾歲的年輕人來說,一切都才剛開始,真可說是連發牢騷的“本錢”都沒有,又能抱怨什么呢?
這樣說,并不是完全否定人生的境遇受環境影響,而是說一個靠自己奮斗前進的20幾歲年輕人,應該有“人定勝天”的豪氣,應該有靠自己能力白手創業的信心和毅力。20幾歲的年輕人必須要有勇氣,尤其在20幾歲的時候。
丹尼是美國一位相當年輕的猶太企業家,他大學畢業時,家產已經接近百萬,這筆財富全是他大學時代兼職成功積累得來的。畢業后,他利用兼職所得的經驗與資金繼續向同一方面發展下去,30歲之前就成千萬富豪了。
這個20幾歲年輕人的白手創業過程其實相當簡單。
丹尼17歲考入大學,因而要離開他出生的城鎮以及父母,住進大學生宿舍之內。
由于要努力適應新朋友與新環境,令他不期然地產生一股濃厚的寂寞感。丹尼想家,也想父母,更想在家里所能享用到的母親為他做的牛油蛋糕。
一天,丹尼把他的感觸告訴母親,寫信給家里說:“這兒的牛油蛋糕跟家里的不同。”丹尼在寄出去一個禮拜之后,竟收到母親用特快郵遞寄來的包裹。他拆開一看,包裹內是一塊小小的牛油蛋糕,且附上母親的字條,上面寫道:“丹尼,請繼續把你的思念、感想和需要,寫在信中寄回來,深信天下的父母對遠離的子女都有同樣的牽掛,都渴望得到他的信息,了解他的需要。只有如此持續密切的溝通,我們才不會覺得寂寞,你也不會感到孤單。”
母親的這封信以及她寄來的那塊牛油蛋糕,令丹尼極度開心,因而在更勤快地做功課之余,丹尼更想到如果其他在校的學生,都能夠像他一樣得到安慰就好了。
他做夢也未曾想過這是一番事業的開端。
首先令他大感意外的是,他發出去的信,竟然有90%的回音。拜托他代購蛋糕贈與自己寄宿于外地的子女的父母人數相當多。
這件事,丹尼辦起來并不困難,因為他的心情、想法、感慨、期望,甚而是氣餒、歡樂、失望、如意,等等,都是大學生們的縮影,他只需要如實寫下自己的感受,而其他父母讀到他的信,就比看一些關于大學生的心理與生活的泛泛報道,更覺得親切實在。
于是,丹尼興致勃勃地把這個兼職計劃當一件正經事來辦。
“客戶”們也樂于讓他賺這個錢,因為金額總數不多,而且送到自己子女手上的還有價值連城的親情。
于是丹尼的這門生意便越做越大了。當他有一定的收入時,他就需要增加人手去幫助他發展業務。
丹尼的開支大了,有了固定人數的伙伴需要照顧之后,他就必須將業務額提高,才能產生效益。他想,這項業務在自己的大學里行得通,在別的大學里也應該有同樣的效應。于是,他進軍別的大學,果然不出所料。
如此一所接著一所大學去嘗試,直至丹尼大學畢業那年,已經有20%的美國大學成為他的業務據點。
這還不是最厲害的武器,最精彩之處在于丹尼手中掌握一張客戶姓名地址清單,以他的信譽以及客戶對他的親切感和信賴,他一踏出大學之門,就已經是個極有銷售貨品基礎的商人。他開始把其他家庭商品推介到掌握的客戶中去。最后成為美國直銷市場內一個響當當的人物。
丹尼的成功經歷說明,人在20幾歲時的機遇最重要。20幾歲年輕人對待機會的態度,一是要積極地創造條件,二是要積極地等待、尋找。二者是一種相輔相成而又相互促進的關系,缺一不可。時機不到,你強取蠻干,只能撞得頭破血流;如果你沒有平日的積累,沒有良好的準備,沒有優良的素質,機會即使來了,也不會落在你的頭上,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讓別人搶去。
2.為了三十而立,付出自己全部的激情
機會就在你身邊,它不在固定的時候出現,這就需要我們去發現它,并緊緊地抓住它。燃起心中的情緒之火,想別人不敢想的想法,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付出自己全部的激情,你一定會在30歲之前得到同齡人沒有得到的東西。
日本的麥當勞店加起來有1.35萬家,每年都有40億美元的收入。
這已經是一個數字的傳奇了,而創造這個數字傳奇的人是一個叫藤田的日本人。藤田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畢業之后在一家電器公司打工。后來,他看到了麥當勞的無限商機,于是決定貸款經營麥當勞。而要取得特許經營資格是需要具備相當財力和特殊資格的,這對于兩手空空的一個年輕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門檻。
150萬美元現款和一家中等規模以上銀行信用支持的苛刻條件把他擋在了門外。雖然他只有不到5萬美元存款,但是他決意要不惜一切代價在日本創立麥當勞事業,于是絞盡腦汁東挪西湊起來。
幾個月下來他只借到4萬美元。但是藤田是一個永不服輸的人,他決定向銀行貸款。
當銀行總裁見了他之后,聽他介紹了自己的情況,然后說:“你只有5萬美元,拿什么作抵押,我憑什么相信你呢?”
“那5萬美元是我5年來按月存款的收獲。”藤田說道,“5年里,我每月堅持存下三分之一的工資,從來沒有間斷過。5年里,無論我的處境多么尷尬,我從來沒有動過存款的一分錢,哪怕我四處貸款也都要保證每個月存進去固定的錢,這是我增加存款的唯一辦法。在我跨出大學校門的那一天我就立下志愿,在以后的10年里,我要存夠10萬美元,然后開創自己的事業。現在機會來了,但是我的錢還沒有存夠,所以我來貸款,因為我的事業必須現在就開始了……”
藤田的話讓銀行總裁十分震驚,他向藤田問明了存錢的銀行地址,然后對藤田說:“你先回去吧,如果我決定了,下午就會給你答復的。”
當銀行總裁來到藤田存錢的銀行后,向柜臺小姐詢問藤田的事,柜臺小姐說:“他是我見到過的最有毅力的年輕人。5年來,他總是準時來我們這里存錢。我們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很佩服他!”
總裁回去后立刻給藤田打了電話,告訴他銀行可以毫無條件地支持他創建麥當勞事業。藤田追問了一句:“請問,您為什么決定支持我呢?”
總裁在電話那頭感慨萬千地說道:“我再有兩年就要退休了,論年齡,我是你的兩倍,論收入,我是你的30倍,可是,我的存款卻還沒有你多……好好干吧,年輕人,我相信你會有出息的!”
精神力量是一個20幾歲年輕人最偉大的財富。輝煌的成就是需要從小事做起的。在20幾歲的時候,機會來了,你必須想方設法地抓住它,不要讓機會從身邊溜掉,能夠把一件小事堅持做到底的20幾歲年輕人,一定能夠三十而立,事業有成。
當然,機會并不會自動轉化為優勢,其中還必須有其他因素。很多白手起家的人都會這樣說:“你必須能夠看到它,然后你必須相信你能抓住它。”
相信自己有能力獲得成功是非常龐大的基石,它可以解釋各經濟領域中人們行為的變化。同時,相信自己又直接取決于對有利機會的認識。
為什么有那么多20幾歲的年輕人在創業初期的一兩年中就失敗了呢?其中肯定有機會方面的問題:大多數20幾歲的年輕人并不真的清楚成功可能性。這并不在于他們學了多少,學了多久,而在于他們學了什么,所學的東西是否能很好地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作用。要知道不同的行動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除此之外,欲望對一個人的成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作用。想要在30歲之前事業有成,心中就必須有“非分”之想,想別人不敢想的事,做別人不敢做的事。
“心中有非分之想”是一種情緒和本能,如果缺乏這種情緒,缺乏這種非分之想的本能,做任何事都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功,當然,也就與成功無緣了。
這種本能是大多數人都具備的,但是,對于許多20幾歲年輕人來說,由于沒有遇到理想的職業或者成功的機會,這種本能就一直潛伏在他的整個生命之中。因此,這種情緒的巨大力量也就爆發不出來。這種情緒能使艱苦的勞動變成一種簡單的快樂。因此,尋找并找到一個能激發和招致情緒能量的職業才能實現經濟上高水平的成功。
3.20幾歲,以最佳的狀態迎接挑戰
坐等機會的人永遠沒有機會。在30歲之前,你只有敢于沖鋒,主動進攻,才能抓住成功的時機。
機遇之神經常敲響成功的大門,但20幾歲的年輕人可能沒有勇氣去開啟,因為他們開始猶豫,害怕敲門的不是天使,而是魔鬼。但正是在猶豫的剎那,機遇之神溜走了。然后他們又開始悔恨:為什么自己沒有抓住機遇之神?這樣的情況人們每天都會耳聞目睹。很多20幾歲年輕人在機會降臨的時候猶豫不決,在機會轉瞬即逝之后又開始悔恨。
一位探險家在森林中看見一位老農正坐在樹樁上抽煙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說:“您好,您在這兒干什么呢?”
這位老農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樹,但就在這時風雨大作,刮倒了許多參天大樹,這省了我不少力氣。”
“您真幸運!”
“您可說對了,還有一次,暴風雨中的閃電把我準備要焚燒的干草給點著了。”
“真是奇跡!現在您準備做什么?”
“我正等待發生一場地震把土豆從地里翻出來。”
這位老農就是坐等機會者。他這樣坐等機會,也許偶爾有機會光顧于他,但不會很多,所以他只能這樣僥幸地茍且偷生。而探險家則是主動尋找機會者,并且一旦機會出現,他就會一鳴驚人,成為響當當的成功者。
顯然,20幾歲年輕人應該有探險家的精神。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工作,不要希望工作會自動上門,不要期待有人會打電話請你去上班;如果你想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也不要希望有人會用更高的薪水邀你跳槽,不要期待有人會無緣無故地為你的事業投資。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20幾歲的年輕人總是這樣說:“如果給我一個機會……”“為什么我的機會那么少?”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可憐。只要世界還在變,機會就會無限。每個希望三十而立的20幾歲年輕人都要拋開顧慮,創造自己的機遇。跨出第一步,闖進機遇的網絡之中,任憑機遇把人帶到遙遠的地方去。不要怕,因為機遇往往在無畏的人面前出現。
有句俗語說“命好不如運好,運好不如流年好”。某天的一個機遇,就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但問題是機遇只青睞那些有準備的頭腦,遇到機遇的人未必能捕獲這個機遇。每個20幾歲的年輕人都要做好準備并擦亮自己的眼睛,留意形勢變化,爭取做第一個捕獲并且善于運用機遇的人。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總會隱含著一些決定未來的玄機。對于20幾歲年輕人來說,如果能夠把握住這種玄機,那么就意味著創業者可以把握住未來;把握住了未來,也就是把握住了成功。三十而立的人眼光敏銳,能夠20幾歲時就發現機會,把握時機,發揮優勢,進退自如,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20幾歲的年輕人如何才能把握住事物發展中的玄機呢?這就需要20幾歲的年輕人對所有事物,特別是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事物保持一種靈敏的觸覺,這種觸覺也就是一個人的悟性,如果有了這種悟性就很容易把握住事物發展的玄機。所以,對于20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在20幾歲的時候,你一定要培養自己靈敏的觸覺,一定要把自己的悟性培養出來,這樣在機會來到的時候,你就能夠順利地登上機會的快車。
所謂機會也就是那種可遇不可求的好時機,它的來到就如同一列快速奔馳的列車一樣,而每一個想要登上這列快車的20幾歲年輕人,根本不可能在它到來時再手忙腳亂地去抓它,到那時再想抓住它就很困難了。一個人要是想登上它就得提前做好準備。比如說他的精神首先要高度集中,以便能隨時隨地有在它來臨的時候迅速登上它的思想準備;其次還得事先活動活動筋骨,以保證在它來到時能夠四肢敏捷地一躍而起。
在機遇面前的悟性也就相當于在登車前做的那些從精神到身體的準備活動,所以一定要在創業之時就把它培養好。如果沒有培養好,那就得抓緊時間,在此方面狠下工夫,早日將悟性提高,以便能夠登上下一趟機會的快車。
摩托羅拉公司的創始人和締造者保羅·高爾文就是這樣一個在年輕的時候善于把握機遇的人。
現在只要提到BP機和手機,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摩托羅拉。常有人向成功后的高爾文討教成功的秘訣,每當這時,高爾文就總會講起自己小時候賣爆米花的故事。
高爾文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戶平民家庭。10歲那年,高爾文在一個名叫哈佛的小鎮上念書。哈佛鎮當時是個鐵路交叉點,火車一般都要停留在這里加煤加水,于是,許多孩子便趁機到火車上賣爆米花,一個個獲利頗豐。
高爾文感到在車站上賣爆米花是個不錯的買賣,于是他在上課之余也加入了賣爆米花的行列。為了爭奪顧客,孩子們常常會發生一些爭執。但每當“戰火”燒到高爾文身上時,他總是能很快與對方和解,并常常告誡對方:“我們這樣搞下去,誰也做不成生意了。”
除了到火車上叫賣,高爾文還想了許多辦法來增加銷量。他用車把爆米花推到火車站或馬路上叫賣。還往爆米花里摻入奶油和鹽,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1910年,哈佛鎮下了場大雪,幾列滿載乘客的火車被大雪封在了這里。高爾文就趕制了許多三明治拿到車上去賣。三明治做得并不太好,但饑餓的乘客們仍然搶著購買。高爾文沒有趁機敲竹杠。事后,高爾文一算賬,驚喜地發現,公平的獲利仍讓他發了一筆小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