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老子:道是天地萬物之源

一切的起始到底是什么?畢達哥拉斯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數。奇妙的是,幾乎與畢達哥拉斯同一個時代,中國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老子。雖然老子的具體生卒年月無從考證,但他為春秋時期人基本是定論。人們推斷老子生活在約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0年。在不同的時空里,地理上相距7000多千米之遙,老子和畢達哥拉斯這兩位先賢哲人都對萬物本源和“一與多”發出靈魂追問,將世界不同的文明如此微妙地聯系起來。

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起源,這與畢達哥拉斯提出的“數是萬物的本質”有異曲同工之妙。何為道?

《道德經》開篇便寫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兩句話的意思是“道可知而可行,但非恒久不變之道;名可據實而定,但非恒久不變之名。無名,是萬物的原始;有名,是萬物的開端。”也可以這么理解:“萬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無而后生。”老子又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中的“物”即“道”,先于天地而生,為本原。

數千年來,人們對于“道”的理解各有千秋,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在這里,我們并不糾結它有多少層含義,而只要清楚“道是天地萬物的起源”,便算是領會到老子的哲學精髓了。《道德經》中的另一句話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何道是一切的起源,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里用“一”“二”“三”代表了道化生萬物的過程,由“一”及至世間所有。這一過程表現為從無到有、由簡至繁,以數字加以描述。“一”還常常被老子用來指代“道”。

即便熟讀了《道德經》,恐怕也很難用語言表述“道”,但它又無所不在,浸透我們生存的這個現實空間的方方面面。老子將道作為天地萬物的本原,以“道”字開啟《道德經》5000余字的曠古哲學巨著,最終的落腳點卻是“萬物”。以“道”為起點,世間萬物相互對立、相互統一、相互轉化,最終體現為道法自然、和諧統一。追本溯源認識了道,才能更好地認識萬物,理解人間世。這與畢達哥拉斯用數理解萬物殊途同歸。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柔弱勝剛強。”“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些辯證思維在《道德經》中俯拾皆是,刻畫了世間萬物的相依相存、相克相生。

老子的思想中蘊含著數字,又從哲學高度看待萬物,告訴我們修身、治世、成就事業的古老智慧。放到現在的數字化時代,其中的辯證思維仍可為我們指點迷津。不同于工業時代的思維方式,數字化時代強調利他、協同、共生共贏。若以老子的哲學思想看待數字化時代的這些特質,我們就能更容易做到思維方式、管理模式的升維,快速適應新的數字環境。

智者論“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银川市| 辉县市| 海口市| 福建省| 隆昌县| 深水埗区| 昆山市| 凌云县| 宣汉县| 聂拉木县| 肃北| 蒲江县| 应城市| 郧西县| 中超| 宣武区| 托克逊县| 景泰县| 临猗县| 成安县| 肃宁县| 盐池县| 应城市| 大同市| 盐津县| 饶平县| 靖安县| 石林| 炉霍县| 扎囊县| 广昌县| 定边县| 克什克腾旗| 资溪县| 巴塘县| 翁牛特旗| 县级市| 日喀则市| 桐乡市| 娄底市|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