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數字化:打造貿易新動能新業態新模式
- 邵宏華
- 1488字
- 2022-06-17 17:02:58
貿易數字化發展評價體系和指數
隨著數字化滲透社會經濟體系的各個方面,關于數字化評價體系和指標的建設也逐步推進。例如,宏觀經濟有數字化率,各行各業有數字化率,單個企業也有相應的數字化率。數字化率短時間內成為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從側面反映了數字化的緊迫性,以及全社會形成了數字化轉型的濃厚氛圍。
拿宏觀經濟來說,數字化率基本從數字經濟的規模、所占比重、滲透率等角度考核。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38.6%;數字經濟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3.2倍多。2020年,產業數字經濟滲透水平再次提升,農業、工業、服務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8.9%、21%、40.7%。有關數字經濟,中國信通院建立了一套測算體系。
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貿易數字化又與產業數字化不斷融合發展。由于國內電商領域發展較為成熟,內貿的數字化率已經達到30%左右,而國際貿易流程比較長,涉及跨境交易,外貿數字化率遠遠沒有內貿高。如何測度貿易數字化發展成熟度?如何衡量貿易的數字化滲透率?實際上,業內已就貿易數字化相關的產業數字化、企業數字化、政務數字化、產業鏈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的測度開展諸多有效的研究工作,但是針對貿易數字化的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尚少見。
2020年年底,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承擔、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環球慧思貿易數字化研究院協作的“我國對外貿易數字化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及發展指數研究”項目啟動。該項目旨在建立貿易數字化指標評價體系,對貿易數字化的主要形式、規模及其對貿易的影響進行測度,反映我國貿易數字化整體發展水平。
根據項目初步研究結果,對外貿易數字化發展評價指標擬由規模、結構、技術、效益、競爭力等組成,共包含3個級別的指標。其中,一級指標包括貿易數字化規模指數、貿易數字化結構指數、貿易數字化技術指數、貿易數字化效益指數、貿易數字化競爭力指數5項;二級指標包括數字化投入、數字化人才、貿易數字化率、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營銷等13項;三級指標包括數字化投入占比、數字化設備投入占比、跨境稅務數字化程度、物流進程數字化程度、數字化技術水平等37項。指標體系還將測度貿易數字化的兩個維度:貿易鏈條的數字化和外貿企業的數字化。
貿易數字化剛剛起步,一切都是朝氣蓬勃的面貌。整個行業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政、產、學、研需要聯動起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共同為這一項新的貿易事業添柴加薪。上述項目對貿易數字化發展成熟度測度指標進行探索,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和現實意義,具體研究結論仍需進一步細化。相信,隨著貿易數字化的深化,未來相關測度指標體系會逐步完善,真正為我國貿易數字化發展提供建議,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專業咨詢。
貿易數字化創造了一個新鮮的世界。這個世界剛一誕生,就面對數字化和新全球化兩個大勢,承擔著通過數字化解構和重塑傳統外貿行業的歷史重任,推動著貿易全流程數字化和外貿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滾滾車輪。貿易數字化必將成為中國外貿發展史上的一道分水嶺,嶺的背面碩果累累、幾度金秋,嶺的前面萬事待興、春意盎然。在這一股新的歷史潮流中,每一家外貿企業,每一位外貿人,不管在傳統貿易中經歷多少次沉浮,似乎又都能獲得新的前行的動力。
中國外貿企業用幾十年的優秀實踐告訴我們:順勢而為的智者和逆流而上的勇者,都是真正的英雄。有時候,我們做一個識時務者,乘勢而上;有時候,我們逆水行舟,奮勇拼搏。永遠不要低估中國外貿行業和外貿企業的自我“進化”能力,對于貿易數字化,它們并無畏懼之色,有的只是即刻行動,參與其中。只要找準了方向,我們就“不畏浮云遮望眼”。貿易數字化的世界已敞開大門。